![](https://img.haomeiwen.com/i8300115/9369e7c94fe64992.jpg)
竞争无处不在,有竞争就会有资源消耗。在政府规制下,人们为了争取特殊优惠或经营权利,就会开始竞争,这个过程中,总会产生资源的耗散。在经济学界,寻租就是特指这种行为。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边际成本的,只是有时这个成本,自己承担,有时整个社会承担。好比乞丐的施舍也不是白拿的,他需要占到好位置,需要花自己的时间,需要用心观察,还需要跟同行竞争,他需要耗费这些边际成本,才能得到这份施舍。
政府的庞大和臃肿,增加社会的资源消耗,而带来整体的社会效益有限,提供的资源却很有限。一加一减,浪费了很多资源,资源是可以产生财富的,这种事本质上就算耗散了财富,这个代价,却需要全体社会承担。
其实这段的意义就算一个词,寻租。寻是寻找,租是白得的,意思就是,在真实的经营中,政府会有些特权,一般是优惠政策、特殊权利,人们会展开竞争,在这个活动中,社会整体耗费资源,这些资源本来是可以带来财富的。
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国家都忙忙碌碌,但某些就是特别穷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地方寻租的空间非常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0115/36e8a7ce102d4aaf.jpg)
问题: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减少寻租活动呢?
答案:制止一些耗散整体社会资源的行为。比如说权力寻租、偷窃,偷窃不单单是财富转移,根本原因,是增加社会整体做锁的成本。
减少制度约束。无数次的先例,告诉我们,制度的宽松,会带来商业的繁荣。透明化,把交易摆出来,单这一个行动,本身就会降低它的负面影响。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市场能够解决的,就一定不要交给强权。问题要能站在更高的层次去思考,只停留在这个事情上,那可能观察力,可以得到锻炼。而站在集体的角度、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才能看到更多的真。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0115/b7625e812d11019f.jpg)
所有的伤害都是相互的,不是一方伤害另一方,而是双方在争夺稀缺的资源。在会产生互相伤害的事件中,谁避免伤害的成本最低,谁就应当承担最大的责任,这样分摊责任,整个社会为避免意外所要付出的总成本就会达到最小。
牛吃了邻居的麦子,该不该赔呢?养鸡场和隔壁的居民区,争夺空气的污染权,怎么判决呢?因为社会整体资源稀缺且有限,为此难免发生冲突,冲突的解决过程中,谁的避免成本最低,就应当承担最大责任。
从本质上讲,这就是一个划不划算的故事。区别在于,这个划不划算是对整个社会来说的,用了一种,另类的方法,就是假如这些是一个人的怎么样?假如是两个人的怎么样?一旦把这个假设代入,问题非常明朗。
对社会整体来说,谁避免伤害的成本最低,就承担最大责任,背后的驱动力是社会整体资源最大化。而在伟大的科斯先生,提出这一观点之前,从没有人说到过。真正的洞见,需要放弃先入为主的判断,个人的情感,用完全中立客观的角度观察。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0115/32b3f61ccbe50fae.png)
问题:科斯认为,谁能够把资源用得更好,资源就应该落在谁手上,这句话有没有条件?是不是有点强盗逻辑,那穷人怎么办?环保问题怎么办?
有前提条件,一个是市场交易中,其次公共资源争夺中。市场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配置资源,不通过这种方式,可能会使用更糟的方式,所以这不是强盗逻辑,而是一种相对合理的分配方式。
社会整体的发展,是让所有人的福祉最大化,而穷人也是其中一员,整体的走向,就是生活越来越好,而这其中大多是穷人。我的答案是,穷人也在变得更好。
环保问题,感觉不用担心,自然的规律是递弱代偿的,市场也是。一旦某些资源变得稀缺,市场会让它变贵,想象最后一桶煤会出现在哪里?博物馆,还是普通老百姓家里。贵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代替品出现,就像页岩气替代煤炭和石油。我觉得解决方案,就是开足马力往前跑。
以上,谢谢欣赏。部分观点来自《薛兆丰的经济学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