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从公众号文章走向出版的,豆瓣评分和微信读书都算好评,我当时在新华书店选这本书时,误把它当作了网易还是南方杂志周年刊的感觉,图文并茂那种,是以前视觉和视野的双重享受。打开无图状态,便让我看这本书迟缓了些,今天得以打开,是因为我的“多抓鱼事件”,因为经历了那种图书被轻视后对阅读的迫切需求,故而觉得务必读一读书,正好在手边,便打开了。
看得很顺,故事也简单,不需要消耗脑力,甚至有些语词表达如果是我审稿会pass那种,但憋着一股劲,就想看看,怎样在工作中看到中国,又看到中国何种样貌,不知道是我平时探索欲过强还是这本书纯粹太浅,或者公众号本身经营时会降低思考深度,当形成为一本书的时候,就暴露出它的弊端。这点在我之前做教育图书时深恶痛绝,因为当时接来的稿子很多都是公众号文学或者国旗下讲话稿文学,各位“名师”又深以为豪,拒绝删改,唯有在资深编辑审核退稿时我能一解愤怒,而那时我又自大,很想删改稿子被骂的狗血淋头,一直觉得是工作室水平差。而这本书出自网易人间,还是跟中信合作,有此水平,大概可以窥见这一类书籍的生产模式之粗暴。图书行业的江河日下,也可以从这本书的工作中一窥。
22个故事被划分为7个板块,“潮来潮去”“匠人之魂”“天涯海角”“后浪百相”“人间苦甜”“幕后英雄”“我们在工作”,这些板块划分,我那文艺腔前领导看了一定要吐槽一番,不够工整和一脉相承。撇去这些,故事划分也不是那么清晰,主题性没有那么突出,阅读过程中,我都没注意到主题,整体来说有种职业惆怅和看不到希望的腔调,除了“匠人之魂”和“天涯海角”篇里的职业人阅历丰富些,其他太年轻,太浅薄,如果我当时看到这个投稿计划,感觉我都可以一试,毕竟很多稿件并非职业人本身,有豆友和书友评价说,应当在学生择业时看看这本书,可是高中生看完不会职业劝退吗?倒是我很好奇那些还在行业里坚持的人的心路历程,尤其是文中提到的其他从业者。
我对这本书的不满并非其创意和初衷,这点我是期待的,但是内容并不能满足的我的期待,更多像一个论坛吐槽和经验分享帖,不体系也不深刻,更不有趣。有趣,也是我阅读趣味之一,我期待在书中找到一丝趣味和我未知的领域。这本书涉及的职业倒是有几个,看名字好奇,比如黄金分析师、交通管制员以及35岁频繁跳槽的高管,但内容都是各种心路历程和劝退指南,并不能让我们真正了解这个职业,很多择业关键问题被一笔带过,至于他们如何离开也是体制和行业不完善的原因,大同小异,无新意更无深度解析,甚至没有更多思考,为什么会面临这些处境,面临处境有解决方法,除了逃避。当大家因为无法承受不可承受之重,趋于稳定和精神自洽时,我们的这些职业又在走向何方,新人新机制又是什么样,未来行业又会有什么发展,哪怕时期许和预测。但都没有,看了这本书,最大的想法是我也可以写出这样的文章,甚至更波折、更猎奇,就是担心有些词太敏感。
希望下一本书是我喜欢且欣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