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疗效因子

疗效因子

作者: 刘启辉教书匠 | 来源:发表于2022-11-17 03:53 被阅读0次

      这个标题有点扎眼,说白了就是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学习心理辅导过程中是什么在起作用,让辅导效果明显?

      谁也不能夸海口,自己可以帮助到每一个来访者,就像医生没法看好每一个病人一样。医生有时候也会摊开双手,接受自己的局限性,然后下病危通知书。所以,治已病不如治未病,病入膏肓谁也没有办法。     

      然而,如果有疗效,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

    . 第一个疗效因子是学习策略自身。     

      学习策略是否起作用?肯定起作用!我在临床过程中,发现不少孩子不会学习,比方说,整理错题本就花样百出,有些人打死不建错题本,有些人倒是有错题本,但是像贡品一样供着,束之高阁,从来不去触碰。也有一些孩子背诵英语单词,这边背那边忘。然而,单纯讨论学习策略是否管用意义不大,就像市面上很多学习机或者是网络课程资源,好东西就在那儿,但是作用能否发挥出来,取决于个体是否去学去用。有些孩子之前缺少学习策略,如果学习动机强,倾向于接纳他人意见,同时执行力强,那么这样的孩子往往能起到很好的辅导效果。     

      这里有几点值得思考,一个是有些孩子的父母当年就是学神学霸,比方说,我遇到过毕业于复旦、浙大、武大、山大的父母,按理说,这些学神父母不缺经验和学习方法(当然他们的经验和方法有点碎片化,缺少系统科学的总结)。可是,父母一身武艺却传递不过去,背后原因有可能是亲子关系不畅,或者亲子之间缺少传递的氛围,所以古有“易子而教”的说法。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教师会感叹,能把别人家的孩子教得非常好,却苦于教不好自己家的孩子。说到这,涉及第二个疗效因子,那就是亲子关系状态,所以我一直强调关系胜于教育。     

      还有一个必须强调的是,教学可以说是一门艺术,所以有好老师和差老师的区分。一个好的老师在于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能影响孩子一生。我个人以为,学习策略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随着教育科研的进步,会有一些新的策略出现,或者推陈出新。也就是,好的学习策略一直存在着,关键是能否让孩子用起来,这才是关键因素。心理咨询师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咨询最为重要的疗效因子就是专业关系。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擅长和孩子建立信任的关系,从而影响孩子、改变孩子。这应该是第三个疗效因子——老师。     

      最后一个是孩子自身的因素,首先孩子的蓄势状态特别重要。也就是孩子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是否渴望解决自身的问题。     

      南隐是一位禅师。一天,一位学者来向他问禅,但自己喋喋不休。南隐则默默无语,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客人的杯子,满了也不停下来,而是继续往里面倒。眼睁睁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客人着急地说:“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南隐说:“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成见。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这就是著名的“空杯心态”的禅理故事。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学习新东西、接受新事物,就必须除去自满自足的心态,敞开心扉,虚怀若谷。 N年前,朋友家一个孩子平时成绩不算太好,然而经过考前一段时间的拼搏,竟然考上了二中,超出预期。中考成绩出来了,孩子自我感觉良好,一下子自信爆棚,觉得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之中。就在那个暑假,他妈妈逼着孩子来上我的学习策略课,结果大家可想而知。最有意思的是,高二时,他被二中学霸虐得很惨,他妈妈又过来求助。这孩子竟然忘了两年前上过我的课,我都惊了。记得央视春晚曾经有句台词很火,“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确实是这样,如果孩子不想学,家长逼着来没有用。 

      其次,是孩子的执行力。有些孩子学习了赶紧上手,因为方法对了,成绩接着提高,就会进入一个正向循环。也就是,越有执行力的孩子,尝到甜头之后越愿意使用学习策略。     

      分析到最后,还是发现,除了学习策略、老师这两个因子之外,说到底还是背后的家庭更重要。无论亲子关系也好,学习动机也罢,抑或是执行力,都是家庭在起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疗效因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fy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