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地出现民众反抗,官员如实上报情况,反抗是因为民众饥饿穷困,但是王莽仍然不警醒,而是认为这是民众蓄意作乱,需要派军队去平乱。这样王莽不是从根源上疏导,而是希望靠武力来镇压,结果就是反抗的民众越来越团结,越来越壮大。新朝的倾覆也就是时间问题。
古时候的国家机器就好像是一张床,君主可以舒服的躺在床上面。但新朝在王莽的治理下变得越来越混乱,整个国家逐渐的衰败,正如剥卦所描述的。首先王莽实施各种劳民伤财的制度,底层民众的生活日益艰难,正如第一爻描述的是床脚开始腐朽。然后王莽的官僚体制也使得官员阿谀奉承,巧取豪夺,无法维持国家的稳定,正如第二爻描述的维护床稳定的四边开始腐朽。直至各地民众开始沦为盗贼反抗王莽,甚至都开始称将军称帝,民众的起义已经威胁到王莽的政权和安全,就好比是贴身的床板腐朽伤害到了皮肤。既然王莽的治理无法给国家带来安稳,而且还执迷不悟,那历史就必然要推翻王莽的统治,顺应民意的反抗并没有什么过错,这也正是南阳刘氏一族所在做的。
反抗势力的壮大
山东地区的盗贼势力较大,王莽派太师王匡和将军廉丹前往征讨。但是王莽军队纪律松散,行为放纵。相反盗贼首领樊崇约定属下,杀人受死,伤人受创,尊三老,次尊将领和士兵。当地民众就说,宁愿遇到赤眉军,也不要遇到王莽派来的军队。这样王莽派军去山东的结果,既逼迫反抗势力越加团结反抗,也逼得民众加入赤眉军。
绿林军起义于湖北,后面王常、成丹向河南进兵,称为下江兵。王凤、王匡、马武等向湖北进兵,称为新市兵,新市兵又带动了平林兵起义。绿林军也是一直在发展壮大。而且当时河南南阳郡的刘氏一族对于天下的认知越来越清晰,尤其是刘演和刘秀最为出色,鼓动大家一起反抗王莽。并且说服新市兵和平林兵一起反抗王莽,后面再与下江兵合并,成为河南的重要的反抗王莽的势力。再往后绿林军又是推举了刘邦的后代刘玄为更始帝,有了自己的国号。经历了几次剿匪失败,王莽自身的力量在变得越来越小,而反抗力量在不断的壮大,王莽对于国内的局势已经失去控制了。
朝廷力量的衰弱
王莽无法信任有能力的将领,随意的作战也不断消耗国库的金钱和粮食,导致自身国家的力量不断衰弱。
王莽想要剿灭匪患,但是又害怕放权给下属将领。将领田况担任青州和徐州牧,看问题比较透彻,认为盗贼一开始的力量很弱小,当地的武力就可以消灭,但是因为官员害怕上报实情,层层隐瞒,导致匪患越来越严重。而朝廷又是派督查下来视察,当地官员忙于应酬讨好,也不能实际剿匪,反而消耗国用。田况上书陈述缴费策略,就是把当地的民众和粮食聚集起来,坚决防守,流民经过的地方没有粮食也就不会持续进攻,招抚他们就很容易投降,官府再去进攻就很好打败了。但是王莽不信任田况,派人接替他的位置。缺少了田况的有力治理,山东地区的赤眉军就越来越强大。王莽派王匡和廉丹平定山东,但是最终王匡逃走,廉丹战死。
王莽派孔仁、严尤、陈茂去河南湖北平定绿林军,但是却不给他们兵符,而是让他们在当地招募士兵,如果要有所行动需要先上报。王莽是害怕将领拥兵自重不敢放权。后面当下江兵、新市兵、平林兵与河南刘氏一族的子弟团结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哪怕是王莽的严尤和陈茂去进攻,最后还是王莽的军队大败。
王莽与反抗势力的不断争斗,其结果就是好比拿铁锹在不断的铲自己房屋的根基,那些反抗的民众也是国家的民众,他们有的吃有的穿有的住,自然不会想要流浪造反。最终王莽把广大的民众都放在自己的对立面,战斗的过程也使得自身的武装力量不断衰减,国库的粮食和钱财都不断消耗。新朝的大厦不断的倾斜毁坏,直至轰然倒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