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利用空余的时间听了两遍张齐华老师上的《沉默的数据》,每次听张老师的课都是一种享受,一种放松,因为他的课太有幽默感了,在这种幽默感背后却又蕴含着缜密的数学思维。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好的教育一定是为未来培养更好的公民,而未来的公民从数学的角度来说,仅靠加减乘除是不够的,他们需要更好的思维方式,他们需要更好的思维范式,他们需要更棒性的批判性数学思维。
今天在张老师的这节课中,能读到数据的分析观念,读到批判性的思维,读到逆向思维,让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与思维。
当然在这节课中最让我佩服的是在这节课中,每一位老师最需要思考的是,在每次上一节课新课时,我们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供给学生学习。而张老师在这节课中提供的材料是有结构的材料,他的结构材料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从二战期间的战斗机,这则材料对于平时善于阅读的老师都有所了解,我们有所了解却没有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从这一点说明了自己对材料的认知不够,这个认知达不到像张老师这样,简直是天差地远。
在巩固知识阶段的三个材料,再加上自我调侃的一个材料,都是典型反映数据的特征,张老师为什么能选择这么好的材料,而我们却选择不出来呢?我自认为呢,源于张老师对数学深度的认知,认识,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建立起思维的碰撞,并不断地发展,达成了教育的目标。比如他在故事的开头他问了一句:“这消失的弹头到哪去了?”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每一次都问在最关键的地方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处。
张老师的课是我一辈子追求的方向,也许达不到,但是能接近,那也是我这一生的快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