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战争艺术投笔肤谈
从《三国》两战例看司马懿之军事素养

从《三国》两战例看司马懿之军事素养

作者: 投笔肤谈 | 来源:发表于2018-02-26 09:49 被阅读7次

    受《三国演义》小说及戏剧的影响,很多人对司马懿这位历史人物并不陌生。至少在罗贯中的笔下,司马懿是作为一个“翻版”曹操而出现的。此公老谋深算、生性多疑,虽长于用兵却始终为诸葛孔明的光芒所压盖,以致那句“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笑话在民间流传甚广。然而,即便是同一部《三国演义》,当我们细读之后,也不难发现“另一个司马仲达”,至少是在军事指挥方面!

    在《三国演义》中,有两个并不起眼的战例最能充分展现司马懿作为一名指挥官所具备的军事素养。

    战例之一:在新城,利用时间差打了孟达一个闪电战!

    在《三国演义》第94回,在祁山前线连连得手的诸葛亮再得喜讯。原来,原本为蜀汉叛将的曹魏新城太守孟达,由于感觉自己在“带械投诚”之后没有得到相应的犒赏,反遭“朝中多人嫉妒”。加之眼见魏明帝曹睿不得不“御驾亲征”以抵抗蜀军的凌厉攻势,孟达便有了“反正”的念头。他派人密告诸葛亮,自己欲趁曹魏后方空虚之际,率军直捣洛阳……诸葛亮对于孟达的人品原本很厌恶,但如果孟达举事成功,势必与祁山方向的蜀军主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于是,孔明在嘉许孟达“义举”的同时,还特意提醒他要提防那个新近被魏主重新起用的司马懿。

    必须承认,诸葛亮的考虑很周全,但孟达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就算司马懿真的来了,自己也有足够的时间对付他。令孟达如此放心的依据是:假如身在宛城的司马懿得到他举兵的消息之后,须先将此事奏报给洛阳,得到朝廷“旨意”后方才发兵新城。在地理上,从宛城到洛阳的路程为800里,宛城到新城则为1200里。这样,司马懿的使者从宛城到洛阳汇报要走上800里,回到宛城又是一个800里;司马懿领旨后率军前往新城,还得再走1200里路。这样,800+800+1200,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对手要走完这2800里,起码要一个月!计算完毕之后,孟达放心了。接下来,他按照自己的节奏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大事”。然而,他的好事还是坏在了司马懿的手上!

    对于上述三地的路程远近,司马懿同样做了一番计算,但却得出了一个迥异于对手的结果。接到“孟达谋反”的情报之后,司马懿没有丝毫迟疑。他一方面派人奏报洛阳,一方面不等“授权”便统兵前往新城。这就使得三地直接的距离计算公式被演变成这样:孟达预计的2800里总路程,因司马懿的先斩后奏而省去了在宛城到洛阳之间的那往返800里,又因为魏军的昼夜兼程又省去一半的时间。最后,那个计算公式就变成了(2800-800X2)2。只用了8天,司马懿就打进新城生擒了孟达!

    战例二:在祁山,“笑纳”妇人妆而化解诸葛亮的激将法

    前文说到,司马懿以速战速决的方式平定了孟达的谋反。而在数年之后的祁山战场,他又以一种相反的战法令诸葛亮的最后一击。

    在《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司马懿在上方谷中伏,全军被打得大败不说,自己还险些丧命。鉴于战况不利,司马懿决定渭水北岸在转入防御。他下令烧毁浮桥并传令全军将士:“如果再说迎战,一律斩首。”对于魏军的新战法,备受后勤困扰的诸葛亮很快意识到了其危险性。起初,蜀军每天都到魏军大营门前挑战,但看到的只是魏营门口那面高悬着的免战牌。无奈之下,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封信和一盒子女人的衣物。意思很明显,身为大军统帅,你司马仲达既然不敢与蜀军决一死战,还是及早穿上这身女人衣服吧!

    常言道“士可杀而不可辱”!饱读诗书的司马懿当然明白这个道理。而且,他最初的反应也和部下一样,非常恼怒,但瞬间明白了写信者的真正用意。他转怒为笑道:这个孔明居然把我当成女人了。不仅如此,他在收这份了“厚礼”之后还和蜀汉信使拉起了家常。当信使谈到诸葛亮整天日理万机,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每天又吃得很少的时候,司马懿判断到:诸葛亮活不长久了!于是,他更加坚定了坚守不出的决心。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司马懿的意图。许多魏军将领不甘受辱,纷纷要求出营决战。群情激昂之下,司马懿对众将玩了个缓兵之计,他对部下说到:坚守之策是奉了皇帝的谕旨的。如果大家一定要出战,那就让我先奏明皇帝。如果来了圣旨让我们出战,那我们再出去和诸葛亮决一死战。

    于是,司马懿不远千里地派人跑到洛阳去向魏明帝请示战守之策。而聪明的曹睿也很清楚他的用意,下旨全军不得主战。于是,司马懿的坚守之策被坚持下来。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之后,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故五丈原。蜀军全线撤退,司马懿不费一兵一卒,笑到了最后!

    一个是先斩后奏、兵贵神速,一个是千里求战、以慢制动!两种截然相反的指挥风格在司马懿这里得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结合。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两种打法看似矛盾,实则体现出使用者极高的军事素养。在新城,由于孟达不听诸葛亮的劝告而疏于布防,使得奉行“兵贵神速”司马懿在赢得了两军在时间上的赛跑之后给了对手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在祁山,司马懿准确地看到诸葛亮的软肋在后勤上,于是玩起了拖延战术,通过后勤战略击退了蜀军。在司马懿的这里,所谓的快与慢不是机械的教条,而是根据敌情与对手来的不同采取的最佳选择。

    看到这些之后,还有谁会否认司马懿不是一位本领高超的军事指挥员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三国》两战例看司马懿之军事素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he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