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这类词汇,近几年很有大众化的趋势。所谓“大佬”,乃是资历老、辈分高、说话顶用之人。其适用范围起初是黑帮,后来逐渐拓展到商界政界娱乐圈,现在竟成了学生挂在嘴边的称谓了。至于过程笔者则是不得而知。但可以确认的一点是,“二十一世纪祖国的花朵”们给予了这些过时的词汇新的变种与新的活力。
首先,对于“佬”,将形容它的“大”字加以升级,加深其程度,变体为“巨佬”、“神佬”云云;其次,为前文经过更新换代的词语,创造合适的语境与句式——凡说话必称您,谓语使用“真是”、“简直是”,因人而异,且使用社交媒体时往往运用“抱拳”这一符号表情;最后,丰富同一称谓的不同表达方法,“巨佬”之下又有“强”、“无敌”、“肽聚了”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于是,这样便有了当代最为新潮的交流方式。两人碰面,不论交情好坏,都必然要互称巨佬(或是其衍生词),并推让三次;在群聊中发送一条消息,势必会收到不少抱拳;而课上回答问题或是接一句话也要被冠以种种称号。不过,话虽如此,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却并非是为了批判——否则本文就应该题为“立足成长,引导青少年合理互吹”或是“依法打击为祸青少年的社交行为”之类。当然,这种行为无疑也是不能被提倡的,只是我们恐怕找不到一些其它途径作为它的替代品。
一言以蔽之,现在的我们不愿意,或是羞于展现自己真实的想法。不想承认别人比自己强,于是便说一句模棱两可的“肽聚了”;不敢说别人不如自己,结果就撂下“您最强”几个暧昧不清的字眼;甚至,任何问题都可以归咎到“巨”或是“厉害”……
那么我们需要究其原因了,一句简单的称赞之语为什么变得如此复杂,这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我个人来看,如今的我们更加倾向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转而使用“套子”一类的东西将自己包裹——这涉及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非只有面对面的聊天是其受害者。
在当下的社会,人们的交际圈趋于扩大,可真正能够交心的挚友却少之又少——大多数时候,人们生活在彼此的圈子中却不能,也不愿意互相了解。于是,面对形形色色的“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只好隐藏自己。人与人之间因而依旧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壁垒,或是说人们不愿意去跨越的安全距离。面对这些,我们大多数时候只能身不由己地去曲意逢迎,于是这些词汇被拿来掩饰不安与尴尬,服务于人人都必需的一点卑微的求生欲。没有人愿意被大多数疏远,所以只好用它们来搪塞——或许这也可以称之为自尊吧,毕竟这心态容易理解,也颇能引起共鸣。
可自尊的本意大抵是去捍卫些什么,而不是畏惧,以至于掩藏原本的真实。因此,这样虚假的自尊,我们宁可不要它。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许多人赞扬对方的目的无非是得到类似的夸奖作为回馈,所谓“互吹”二字,诚哉斯言。这样渴望被认可的愿望无疑人人都有,但是取之有道更应该纳入考虑的范畴。倘若是为了一点点虚荣心而撒谎,或是有目的地赞美他人,就不可不谓卑劣的行为了。
这样,如果对这些原因加以总结可以发现,这种现象的盛行,其始作俑者大约就是我们的戒备之心,自尊与虚荣也参与其中。
其实这一类词汇的使用也可以被归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范畴之中去——它们确实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意蕴。字面意思是一定要传达的,大约这些词存在的意义确乎是表达对周围同学的钦佩与敬仰之情,但也不尽然。不知为什么,即时通讯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些话语与表情的意义正以令人发指的速度发生着变化。
标示着我辈与父母辈代沟的著名微信表情“微笑”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腾讯的开发团队一定不会想到,他们安排在表情栏第一位,传递愉快与开心的可爱符号竟然成了90后00后们表达激愤情绪的最常见工具,而“再见”和“愉快”也经历了相似的命运——“抱拳”则更无须赘述。相似地,“巨佬”也是这样,颇有些讽刺化的趋势。
当下,倘若是有人做出一番成绩之后收到本文第一段中所提及的种种评价,那他恐怕得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以至于寝食不安了。随着“成绩”的限定愈发宽泛,或许像我这般的人要惶惶不可终日才行。不过有些时候,这些词也用在亲密的朋友之间,但这是不太常见的——不过就我所知很有一部分至交好友以不太文明的语言互相问候,大约这能够体现交情之深罢,或许二者可加以类比。
上述现象便颇有了一些解构主义的风格。十年为一代人,每一代都在试图解构从前的熟语,想要打破那些俗套的秩序,建立他们认为合理的用法。渐渐地,我们的教育正扼杀教条之外的东西,因而这样的精神值得提倡——但是我以为矫枉不可过正。倘若是为此而失了人与人之间最为基本的信任与坦诚,那就不可不谓得不偿失了。
又或者,这一切只是一个众人皆知我独愚的“梗”,只是同龄人拿来互相开涮的时代玩笑——那它大约可以配得上“国际玩笑”之称了,再不济也是国家级。我不知道,但我怀疑。就像我怀疑朋友看到这一篇之时又会说出“太巨了”一类的评语——那么我很有可能又要躲回套子中了,并说“不不不还是您比较厉害”作为合理的回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