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迟来的深情比草都轻贱,哈哈,端午的粽子我也是今天才吃上,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差了点了千年来传统文化赋予的节日氛围。
说到这里不免提起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端午节问好应该说“安康”还是“快乐”?我记得在2015年以前一般问好都是说“端午节快乐”,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线上自媒体的兴起,人们开始慢慢被纠正该以“安康”代替快乐来问好,因为屈原的投江本应该是一件严肃而悲壮的事情,它就该跟纪念、忧伤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互祝快乐“显得的确有些不合时宜。
而昨天的微博也冲上来一条奇异的热搜。著名作家马伯庸发微博称,遇到有许多人发信息祝他“端午安康”,自己一律回复“端午快乐”,还因此被人“纠正”过。评论区不少网友纷纷表示:“端午节怎么就不能快乐了?”
在我看来,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我们所拥有的两千多年历史的端午节,一直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既有庄重的内容以树立文化内核,也有活泼的一面以适应变化不断延续。
而今我们的诸多节日都承担着团聚家人,访亲拜朋的重要作用,它一定是要有快乐的成分的。很多古诗文中也有提到“快乐过端午的”场景。如北宋诗人晏殊的端午诗:“雕盘分楚粽,重重团扇画秦娥;宫闱百福逢嘉序,万户千门喜气多。”又如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中说:“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
由此“安康”还是“快乐”又有何妨呢?就像大部分南方人喜欢吃咸粽子,而北方人偏向甜粽子,但这不都是我们丰富的文化内涵吗?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永远的流传下去,其实不必拘泥于这些。南北有差异,何必争咸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