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神而好祠(祠,一作祀。《汉书》曰:“楚地信巫鬼,重淫祠。”《隋志》曰:“荆州尤重祠祀。屈原制《九歌》,盖由此也。”)。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一无“歌”字)。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王逸注《九辩》云:“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五臣云:“九者,阳数之极。自谓否极,取为歌名矣。”按:《九歌》十一首,《九章》九首,皆以九为名者,取萧、韶九成,启《九辩》、《九歌》之义。《骚经》曰:“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娱乐。”即其义也。宋玉《九辩》以下皆出于此),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一云:故其文词意周章杂错)。
楚人信鬼好祠。从王逸、洪兴祖等人的阐释来看,《九歌》是屈原流放到沅湘之间,见当地人祭祀,祭礼上歌舞所用的歌词鄙陋,因而作《九歌》,抒己冤结,以讽怀王。《九歌》实十一首,名《九歌》者,因《萧韶》九成之故。《萧韶》为舜时的音乐。传说中演奏九次,会有凤凰来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