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谈《楚辞》,不谈屈原,来看楚的音乐和舞蹈。
王逸《楚辞章句》注“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汉书地理志》记载“信巫鬼,重淫祠”,这就是说,楚地偏僻,气候无常,多深山巨泽,尚巫教礼俗,原始意味的巫的传统相对来说延续了更长时间。
楚人的音乐混合了本地的乐曲和中原等地的正乐,舞蹈分“雅舞”和民间舞蹈。民间舞蹈主要便是巫舞。楚人喜爱欣赏“翘袖折腰之舞”,崇尚“偃蹇”而“连蜷”的舞姿。“偃蹇”,就是“腰肢婉转曲折的样子”,“连蜷”就是“长袖高抛回环的样子”。

我们在屈原的文字中寻找乐舞。《九歌》,是屈原创作的一组祭祀歌曲,祭祀的对象是天神、太阳神、云神、湘水神等神灵。“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舞蹈与鼓乐,正传递着来自远古的乐舞精神。即使相隔千年,我们依旧可以透过文字,看到纷繁的乐章、流动的衣袖,领悟绝地通天的超能力与关于万物有灵的隐秘想象,遥远的乐舞,依旧美如初生。
汉晋之后,原始的巫术乐舞逐渐消失在历史的流沙中,可是,它并非一去无踪。透过书法、绘画、诗歌、音乐、舞蹈、服饰、器用、建筑、园林之中,我们看到了原始乐舞的飞动之美,曹衣出水、衣带当风,舞袖而飘摇,兴逸而神飞,那是华夏文化的审美精神;而流动在炎黄子孙血液里的至高信仰,是关于天地人文的豪迈想象,是虽九死其尤未悔的文化跋涉。
秦统一了六国,汉成就了帝国伟业,但是从文化上说,当时最为辉煌的是楚文化。直到楚文化逐渐融入了大一统的王朝的合奏之中,才不再有楚国,不再有楚人。
但是,后人不会遗忘屈原、楚辞、湘水,不会遗忘帛画上流动的线条、高冠博带的大夫,楚还是这片土地的爱称,因为那象征着曾经的文化高峰——既是美学意义上的,也是信仰意义上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