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讲理与讲礼

讲理与讲礼

作者: 惊鸿飛雪 | 来源:发表于2023-12-14 06:15 被阅读0次

李敖语萃 183

  中国民族对“讲礼”很拿手,对“讲理”却不在行。

  “礼”在古典解释里,虽然也有“理”的意味,但是两者你东我西,愈分愈远。“礼”变成人与人“交接会通之道”,变成仪规,变成俗套,甚至变成虚情假意。在这种方向的演变下,“礼”在许多点上,就跟“理”发生冲突。冲突的原因在“礼”是讲谁大谁小的;“理”却是讲谁对谁错的。讲谁大谁小,就没有是非可言,一切都是听凭摆布,一切都和稀泥,这就叫“礼之用,和为贵”。

  在“礼之用,和为贵”路线上发展的民族,一切都要“以礼自防”。除非特立独行之士,谁也不敢“无礼”。晋朝阮籍的嫂子回娘家,要出发了,阮籍来送行。照中国礼法,小叔子是跟嫂子不打交道的,“叔”字的本义是“俶”字,古书里说:“叔,俶也,见嫂俶然却退也。”就是说,“叔”乃是“一见大嫂就向后转”的意思。礼法这种规定,阮籍就不以为然,他给嫂子送行,别人说闲话,他白眼一翻,骂道:“礼岂为我设邪?”(礼是给你们凡夫俗子订的,难道是为我订的吗?”)

  在阮籍眼中,给嫂子送行才是真正的礼貌,才是真正的合礼合理,“礼”在合理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否则,就是无理。

  在到处“讲礼”的传统中,中国民族的“讲理”训练很薄弱,最有代表性的是孟夫子。孟夫子证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他完全不想想,如果主张人性恶的人出来,也宣称“人性之恶也,犹水之就下也。”他凭什么说水只为他的理论流,不为别人的理论流。

  在中国式的“讲理”中,最多孟夫子这种“理不直而气壮”的角色,用这种态度讲谁对谁错,没有真理,只有无理取闹。这种人不适合讲理,而适合打架,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这才真叫“礼尚往来”呢!

相关文章

  • 讲礼和讲理

    这里说的,是两件事。 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由原始社会图腾崇拜,周王朝制订详细,孔仲尼加以推...

  • 讲理还得讲礼

    各位在你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有没有遇到这种类似的人? 喜欢给人提建议,喜欢帮助别人,热情过了头,喜欢对别人讲大道理...

  • 多讲礼,少讲理

    三国东吴的诸葛恪少年时代就有盛名,孙权很器重他,而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却非常忧虑,说:“这孩子不是能保护家族的一家之...

  • 论语新视界044|比赛之前,咱们先作个揖吧

    一起来,学《论语》! 《论语》第三篇《八佾》从季氏僭礼讲起,通篇在讲礼、乐的内容,既讲理论,也讲具体,通过具体礼仪...

  • 日思一段

    这世上没有多少“理”可讲 与父母无法讲理 与朋友不适讲理 与工作无处说理 唯有“可讲理”的是对自己 自己过得有理

  • 讲爱与讲理

    A和B同一个村子的两个女孩,同年同月同日出生。也许女孩们都觉得这样的缘分很奇特,于是都把彼此当做是自己很重要的朋友...

  • 道上闲言(三十四)人

    讲理,或不讲理。----李率 儒家讲爱,是要有节制的爱。有礼貌的爱。 有五服,有道。既:凡是符合礼,该爱的爱。爱父...

  • 开示 | 讲爱与讲理

    家里讲爱,法庭讲理。亲爱的人之间讲爱,冲突的人要讲理。讲爱社会才能和谐,讲理一定要辩出是非。 弥陀讲爱不讲理,阎王...

  • 要想人喜欢你,少讲理多讲礼

    道理是人生经验的总结,但是很少有人听得进去。就像良药,不服用什么疗效也没有。 单位里,凡事论理,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

  • 讲理&讲爱

    (一) 早晨送小皮蛋子入园后直接回家,在一个路口稳稳停车等红灯。信号灯提示禁止右转弯有一段时间了,依然有不按规矩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讲理与讲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mi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