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李敖的著作时,书中讲道,陈文茜家中的死了一条狗,李敖跑去安慰她。安慰过后,陈文茜留李敖在家中吃饭,他说:“我是过午不食的,我不吃晚饭。”后来再次邀请后,李敖就留下了,但他因为不吃晚餐,所以就坐在那里陪她们吃。
此时,我正在健身过后回家的路上,饥饿的肚子正在向我激励的抗议,难受至极时我想起了李敖。李敖晚上能做到不进食,为什么我会做不到?难道李敖晚上不吃饭不难受?不,他也难受,因为我们都是人。那为什么李敖能做到?我却做不到?假如做不到,我读李敖书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就有今天要写的主题。
涂磊曾在一档情感栏目上对一位女嘉宾讲道:“有一个种女人就做生来如此,我就是这个样子。这样说话有点像个‘痞子’。人从小到大都会有很多变化,假如你一岁光着屁股满街跑,没人说你,大家都会认为你可爱,但是二十几岁光着屁股全街跑,大家都会认为你不知羞耻。人不能只是肉体凡胎变化,心没有变化,那是个废物。”
作为一个写作爱好者,一般我不编排人物的对话,只是转述,因为我害怕自己编造或部分编造的话放进引号里面,万一原著者对号入座,跟我抗议甚至把我告上法庭,“那不是我说的话!”他们的抗议应该成立,明明是我编造的话,一放进引号人家就要负责了。所以,我现在写到这段时,又把涂磊老师的视频翻看了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涂磊老师讲的心在变化的到底是什么?我特别喜欢岳麓书院里一副对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是非审之于己有点像王阳明的“此心光明,夫复何求”,就是自己对于是非心中早已有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任何知识正确不正确,不用询问老师,问自己就行。
武汉渣家路28号有一位做香辣虾蟹的女裁缝,由于生意火爆,她想让自己法学院毕业的儿子也来做餐饮,但儿子毕业三个月后由于思想没有转变就把家里所有的饭桌全掀了,试图用这样野蛮的方式来抗议母亲对他的安排。但女裁缝的思想工作似乎更胜一筹,事后,她对儿子讲:“不管顾客叫你老板还是服务员都是一个意思,你想把别人的钱赚到自己口袋就要笑脸迎客。”从此儿子转变的思想,他说,自己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养活一家人。”
你看,这就是思想的变化,这就是思想转变指导行为的力量,所以,归根结底,人先改变的不是行为而是思想上的概念,改变了思想之后又产生了新的行为。
什么是变化?字典解释为事物被另外的事物取代,近义词为变动。改变是转折点,把过去的格式化掉,装入新的程序。我认为这个解释缺少指导意义。
李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之路》写到关于知识的解释;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作出更好的决策,且从长期来看更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因此,分辨“知识”就变得很容易了,我只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在知道这些知识以后,我的改变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带来好处了吗?
我读书比较细腻,喜欢收集一些对我影响甚大并且改变我的行为的书籍,以此向我身边的朋友证明,我不是读书不化的书呆子,我懂得人情道理,也懂得识别什么是好书。
我举个例子。有本书叫做《断舍离》,它有好几个版本,但日本作家山下英子著作最符合我的心意。她讲道:“断舍离,即是出之美学。用人体学来比喻的话,也许会更容易理解。假如一个人长时间进食但是不排便,也就是长时间便秘,不难想象他的心情多么糟糕。人作为生物,一定要遵守规律—摄取食物,消化后吸收营养转化为能量,再排出废物—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就是所谓的‘生命机制’。”
每当我读到这里时,我就会看看垃圾桶里的垃圾和身边的工作环境。当我把身边垃圾想象成是体内的废物时,我就会受不了。所以,断舍离有种的神奇力量,只要读这本书我就有想打扫卫生的冲动,所以,这本对于我来讲就是无价之宝。
再举个例子。在李开复《向死而生,我的死亡学分》中,讲道,台湾成大医院院长林炳文癌症手术后,原本以为控制的很好,却突然复发了,匆促病逝,享年61岁,医界好友都相当震惊。我在微博上转帖了一篇深获我心的文章,标题是“今天就是特殊的日子”。林院长的猝逝让我感慨不已,因而分享他知道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多年前,我遇到了我的一位同学,那时他的太太刚去世不久。他告诉我说:“我在整理太太的遗物时,发现一条丝质的围巾,那是我们去纽约旅游时在一家名牌店买的。
那时一条雅致、漂亮的名牌围巾,高昂的价格标签还挂在上面,他太太一直不舍得用,她想等一个特殊的日子再用。
讲到这儿,他停住了,我也没接话,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继续说:“再也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由于现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宴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家庭聚餐方式。当天,我看见母亲正要出门,我说,“妈,你就穿这个?”她上下打量了一下“怎么了?”“你为什么不穿漂亮的衣服?”在我逼迫下,她换上我们都比较满意的衣服,还带上我送给她的那根在上海购买的手工项链。聚餐回家后,她又满意的对着镜子照了照自己今天的穿着。
我想,假如我没读《今天就是特殊的日子》我不会强迫母亲换上心意的衣服,假如母亲没有穿上自己满意的衣服,回家后也不可能这么开心。
突然有一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我是第一次做儿子。事实上,如果我想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就必须要经过学习和训练,如果不学习,不训练我就会做的不够好。
罗振宇说成长就是你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爬出来叫成长。说到底,成长就是你的主观世界符合了客观存在。那成长的方式是什么?就是你的主观世界改变成了符合客观存在。所以,成长最重要的是改变。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假如你看见一个喜欢游手好闲的“公子”,你问他为什么不工作?他回答,我就是这样。这说明他只是肉体凡胎长大了,但思维没有长大。为什么思维没有成长?因为他不读书、不学习。为什么不读书,不学习?这有很多种因素,但很可能他的父母就不读书。
读书的起点是改变思维,落脚点是改变行为。一瓶茅台放在桌子上,我们都知道它的价格,一个人一开口,我们也能猜出他的思维。所以,读书改变的不是思维而是行为,假如你的今天与昨天一样,就算你读了一万本书,那也是无效的,因为你没有改变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