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之士

作者: 清远思 | 来源:发表于2020-10-03 10:08 被阅读0次

一个人尊崇道德,做道德的人、行道德的事,难道真的没有好处吗?

首先他不会被人利用。因为他不是一个器,不是一个工具。别人能够利用他的才能,但是不能利用他的道德。一个有道德的人好比有思想的刀,可以接受被拿去砍柴,可以接受被拿去做菜,但是别人无法违背他的思想用他去杀人。

有道德人即使贫穷,他的人格不会堕落,他的精神气质不会猥琐。小人不尊崇道德,得志的时候或者会有善行,但是穷的时候会不择手段不守规矩。会被贫穷所迷惑,进而对生命产生怀疑。这种疑惑的生存状态,就会导致他失去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从而使得个体的人失去存在的意义。

不会被利用,无法被强迫,保有生命的价值,这就是道德的好处。

道德的坏处。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其人,为人所耻。甜蜜花巧的话语,奉承讨好的脸色,过分做作的恭敬,藏起心中的怨恨刻意和别人做朋友。表面看起来都是讨人喜欢的,但事实是这些姿态和行为都是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想的,本身就先违背了自己的意志,表现出再好的模样也不会变成好的,对道德的追求是随着自由意志的,而不是刻意的。

另一个坏处是强迫,打起道德旗帜就强迫自己按照外界的标准来行事,或者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的行为。每个人对道德追求都是自己的理解的,不能因为自身的道德标准而强迫别人认可自己。哪怕是善的,是为了别人好,强迫批评修正别人的道德标准,就是强行抑制别人的自由意志,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追求道德而不是被道德绑架,出卖自由意志。

还有一点所谓乡愿,老好人。这样的人谁都不得罪,被欺负了劝自己忍耐,看见别人失意的时候,劝人要看的开,别人遇到坏人的时候不敢反抗,反而劝人认命,要理解和宽容的对待坏人。总以为自己得了中庸之精髓,善忍而不争。敢怒敢言爱憎分明的思想才是追求道德的基础,什么时候都折中、息事宁人,不敢反抗,这本身就是对黑暗的妥协,即使披着道德的外衣。

刻意做作、强行放弃自由意志、妥协不敢反抗,一般都聚集在道德的旗帜之下,实则都是极致的荒谬。

相关文章

  • 有道之士

    一个人尊崇道德,做道德的人、行道德的事,难道真的没有好处吗? 首先他不会被人利用。因为他不是一个器,不是一个工具。...

  • 晨读《吕氏春秋》之有道之士

    【原文】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日以相骄,奚时相得?若儒墨之议与齐荆之服矣。贤主则不然。士...

  • 有其内必有其外

    有道之士 贵以近知远 以所见之所不见

  • 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

    【下贤】 三曰: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日以相骄,奚时相得?若儒墨之议与齐荆之服矣。贤主则...

  • 读《争臣论》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横空出世一句便点明了本文要辩驳的问题,阳城是不是个“有道之士”。而后文...

  • 吕氏春秋.先识览.观世

    【原文】 二曰:天下虽有有道之士,国犹少。千里而有一士,比肩也;累世而有一圣人,继踵也。士与圣人之所自来,...

  • 14章 有道之士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善为道者:在修道方面有造诣的人。微妙玄通:善为道者的功夫已进入识玄的境界,思想...

  • 28章 交战之道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那些优良的兵器,都是不吉祥的,有些常人都感到厌恶,所以,有道之士不...

  • 解读《道德经》之15-1:有道之士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士谓有道之士,旁达曰通,妙万物者,无所不通其妙也,微而...

  • 女之耽兮,也可说也!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贝贝一开始读到这句话时觉得此话不假,真的是很有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道之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qw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