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佛、儒、道专题
解读《道德经》之15-1:有道之士

解读《道德经》之15-1:有道之士

作者: 橡木桶 | 来源:发表于2018-10-20 15:14 被阅读29次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士谓有道之士,旁达曰通,妙万物者,无所不通其妙也,微而不显,其通也,玄而难辨,渊乎如水之深而不可测,其中深不可测,故强为之模拟其外之容以示人也,下文七者是已。

    古代擅长求道的贤士,都要做到细微,奥妙,玄奇,通达,从而深邃而不易辨识。大道渊似密宗,看似湛形,学道悟道之人,必需低调谦虚,才能感受道的存在;必需深奥巧妙,才能认识道的意象,必需神奇玄变,才能领悟道的玄机;必需四方通达,才能融汇道的脉络。悟道得道之人,深不可测,视而不见,在而不知,见而不识,所以,勉强形容一下,他们的基本特征。高僧大师几乎都具有这样的特征,而具有这样的特征也是成为大师高僧的条件。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豫犹皆兽名。豫,象属。犹,犬子也。象能前知,其行迟疑,犬先人行,寻又回转,故迟回不进,谓之犹豫。冬涉川者怯寒,畏四邻者惧敌,是以迟回而不进,有道者不敢为天? 下先,其容如此。俨,矜庄貌。若客,随而不迎也。涣,解散貌。若冰将释,融液而不凝滞也。敦,笃厚貌。朴,才未成器也。旷,空豁貌。若谷,虚而善应也。浑,黄浊貌。若浊,美恶玄同不自洁也。○浑胡衮切。解音蟹。

    得道之人具有七像,行进如大象在冬天的山川中移动,迟缓疑惑;走路像犬子在村庄的四邻中转悠;进门像宾客在殿堂中,俨然矜持;随和如冰块在空气中,消融化解;敦厚像未开凿的木材,朴实无华,空旷像很深奥的峡谷,虚空豁达,浑同像混合浊水,浑然混合。这七种景象就是迟缓,游荡,矜持,释然,敦厚,虚怀,浑然。因为修道之人都是尊天守道,谨慎谦虚,无为无欲,敦厚朴实的人。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承上浊之一字而设问曰孰能浊乎,浊者动之时也,动继以静则徐徐而清矣。又因静之一字而设问曰孰能安乎,安者静之时也,静继以动则徐徐而生矣。安谓定静,生谓活动,盖惟浊故清,惟静故动,以是推之,则旷者不盈而盈,敦者不器而器,涣者不凝而凝,俨者不为主而主,犹豫者不为先而先,从可知矣。老子之意大率如此,后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此意也。成谓完备。凡物敝则缺,新则成,敝而缺者不盈也,新而成者盈也,保守此道之人不欲其盈,故能敝缺不为新成。章内七容,皆敝缺而不新成。

    若能使浊水静止则会徐徐澄清,若能使安事启动则会徐徐生长。遵守道,不求满,无新错。学道能够微妙玄通,得道就会深不可识,犹豫能看清楚,谨慎少犯错误,因为外部世界复杂纷纭;无所不敬,无所保留,无所隐瞒,无所不容,才能做到无欲,无私,无为。凡事慢慢养成,凡事徐徐生长;求道之道,不贪多,不求满,不填新弊,不犯新错。

    本文就是老子的自画像,就是识道,尊道,有道之人的特点,老子倾其一生,仅仅写作了这一部五千多字的《道德经》,惜字如金,;寓意深邃,涵盖广博,崇高的境界,细腻的比喻,微妙的论述;句句深奥,章章玄妙;铸就了传世经典。

    我个人喜爱的王东岳老师具有上述的许多的特点,他的《物演通论》著作和他的“递弱代偿”理论,有可能成为人类不朽的思想丰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读《道德经》之15-1:有道之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lm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