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
导言: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感受
心理学家罗洛.梅:“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
被压抑的心灵
人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这导致很多人都忽略了内心的感受,我们也没有将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如果不直接表达感受,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比喻等)提醒别人,别人可能会觉得这是指责,导致双方关系越来越远。
表达内心的好处:
促进亲情;
改善工作——①表达感受看起来更加有人味,②示弱有时有助于解决问题。
区分感受和想法
例子:

我们说“我觉得”时,常常是在表达想法。
区别:想法是事实判断,感受是心理情绪。
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
“很好”“很差”这种词过于模棱两可,我们需要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而不是他人。因为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四种选择:
1.认为自己犯了错
2.职责对方
3.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4.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鼓励人们意识到不快的原因在于自己对于他人的需要和观点,并说出自己的需要。
注意不要用孩子的愧疚感来使孩子做事。
非暴力沟通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需要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暗含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但是如果通过批评来提出我们的主张,人们的反应通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回应。
人们倾向于考虑别人的错而去指责别人,会导致沟通障碍。
难以承受的痛苦
妇女形象和自我牺牲联系在一起,这使得她们没有正视自己的需求,总是需要一大堆理由来证明自己以委婉地提出想要什么。但这种委婉的方式别人往往不能理解,从而造成更大的痛苦。
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会增加。否则,你拼命地暗示,别人却根本不知道你需要什么。
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人成长的三个阶段:
“情感的奴隶”
在这个阶段,我们觉得自己对于对方的感受有责任感,一旦对方感到不快乐,我们就会有很大的心理负担。而这时我们却不能意识到这种心理负担是我们自身的缘故,反而去指责他人,使关系陷入僵局。
“面目可憎”
牺牲自我迎合他人的代价太大,使我们开始努力从对别人的关注中脱离出来,更关注自身的感受和表达自身的需要。
“生活的主人”
乐于互助。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愧疚的行为。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