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几年前就接触和探讨过这个话题,但是由于这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所以没有想过要写点什么。决定要写点什么,是因为前段时间的沙白事件,一直拖到现在才写,一是因为之前比较忙,二是不想蹭热度,因为之前沙白的视频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很多恶意和攻击的评论,虽然我每天说我不在意他人的评价,但是能避免还是避免一下吧。我是一个不太喜欢被别人过度关注的人,之前因为在网上对一些事件的评论,还有写的一些零碎的东西,然后被恶意攻击甚至诅咒谩骂过,所以能避免还是尽量避免吧,但是仍然阻挡不了我想要写和想要说的话。
我先简单的概述一下沙白,毕竟她的视频当时很快就被下架了,很多人其实都没有看到那些原视频,只是断章取义的在那里评论和攻击别人。
大多数人只想看到和相信自己想看到和自己想相信的,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人性,或者换个词叫认知的愚昧吧。
我之所以决定就这个事件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是我对这个话题有兴趣,其次,我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网上找到了有原视频的人,并且花钱买了原视频,把沙白所有的视频都看了一遍以后,经过深思熟虑才开始构思的。
言归正传,沙白是一个患有红斑狼疮20年的患者,近期(指她病情加重到开始发表视频的那段时间)病情加重,已经影响到了其他器官,并诱发了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然后她做了一个决定,选择去瑞士旅行来结束自己
(解释一下“瑞士旅行”就是安乐si,学术用语为,协助性自杀。由于这个话题会涉及到很多敏感词汇,我下面就用“瑞士旅行”或“协助”来表达)
从她成功申请去瑞士旅行到最后去瑞士的这段时间里,她录制了一系列视频,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对人生,对世界的一些观念还有一些自己过往的体验,包括自己患病的一些过程。
然后就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她的视频里面到底讲了些什么?主要表达了一些什么样的观点?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概述一下,以及我自己对她视频里面所表达的内容的一些看法。
刚开始那些网友的评论,大多数都是来劝她的,让她年纪轻轻,不要放弃,坚持治疗。
自从沙白开始在视频里讲述他过往的体验和经历,比如去了哪些国家,做了些什么工作,体验了些什么样的生活,包括自己的一些个人感情经历,然后说自己过了极好的一生,所以不畏惧离去,可以坦然地选择和面对。
然后评论的风向就开始大转,从最开始让她不要放弃治疗,要坚持下去到后来的说她自私,很作,只想贪图享受,不能接受病痛的折磨和痛苦,说她不孝顺,完全不考虑父母的感受,也有少部分人是理解和尊重她的选择的。
然后让我想到了《我们一起摇太阳》这部电影,在写这边文章之前,我又去重温了一遍。
这部电影的女主角就是一个身患尿毒症的患者,靠透析来维持生命,等待肾源。
看过这部电影,或者是说对这个病有一些了解的人,又或者是有相关知识的医护人员,可能才会对尿毒症,肾衰和透析有一定的了解,其实大部分人对这些都是一片茫然,所以更加不可能去理解和体会这个病痛和治疗的过程,带给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折磨和消耗,所以才能轻轻松松的说出你要坚持,你要加油,你要坚强,这种不费吹灰之力的话语。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没有体会过别人所经历的经历,没有走过别人所走过的路,千万不要随意给别人灌鸡汤,打鸡血,在这里故作轻松的让别人加油,坚强,这何尝不是一种残忍?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鼓励沙白这种做法,沙白自己也在视频里多次表示过,这只是她个人的选择,没有任何参考价值,也不鼓励大家都向她学习,她只是把自己的想法,个人经历和选择向公众表达了出来。
然而我发现我们的社会文化和主流价值观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当一个人所想表达的观点和想法或者所做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文化和主流价值观时,就不被允许表达,如果一旦表达或表现出来,被公众看到或听到,就会遭受到很多无端的指责,批评,谩骂甚至是诅咒。
我当时很想出来帮沙白说句话,虽然她的观点我也不是所有的都赞同,但是大部分主线逻辑和人生观我是同意的。并且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成年人,无论他的观点和行为是怎么样的,只要他不伤害他人,不危害社会,都应该被得到尊重和允许。
但是很遗憾,对不起,我当时没有出来发声,也没有就这个事件发表过任何评论。因为说实话,我也害怕,我害怕像以前一样,因为我的一句评论,或者是我表达了我自己的观点,但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或者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于是就遭到了攻击和谩骂,甚至是诅咒。虽然我可以说我不在意他人的评价,但是也没有人想好端端的被别人攻击和谩骂吧,所以能避免就尽量避免一下吧。
网上甚至还产生了一些阴谋论,有一部分人说沙白可以自己选择结束自己,那你就悄无声息的结束就好了,为什么非要这样大张旗鼓的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和选择公布于众来祸害大家,传播有毒思想?是不是背后有什么组织或者利益链条在操控?
起初我看到这些评论的时候,说实话,我也有点将信将疑,并且对她是否真的去了瑞士执行了旅行表示有所怀疑。
但后来想了一想,我觉得无论她是否真的去了瑞士旅行,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自己的权利吧。就算一个人所表达的内容或者行为不符合社会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他也不至于会影响到全社会,或对他人造成什么不良的诱导。如果说真的有的话,那我只能说,是不是我们的大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辨别能力?作为一个成年人,随随便便就能被一个不相干的人或网络视频所表达的内容给诱导了,产生了不良影响,那我只能说这个成年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他自己本身难道是没有问题的吗?
就像病毒一样,他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数亿的有害病毒,数量无法估计。难道我们要做的不是提高自身免疫力,做好防护工作吗?而是每天怪病毒太可恶了,想尽一切办法杀死病毒?病毒永远都不会消失,你杀的完吗?
况且我并不觉得她的思想是什么有毒有害思想,她大部分的人生观,价值观,其实我还是同意的。
在这里,我只表达一点我的个人观点,我非常不同意网友,网友说她作,说她贪图享受,说她非要故意去做不能做的事情来损害自己的身体,然后以此来对她进行一些恶意的评价和攻击。
首先我想说她在视频的一开始就表达的很清楚,她是一个身患红斑狼疮20年的患者。那么我请问如果一个人没有配合治疗,没有积极治疗过,她是怎么身患红斑狼疮后活了20年的?即使她现在影响到了其他器官,包括尿毒症,如果她愿意坚持透析来维持她的生命,还是可以维持下去的,甚至很多年。只是她不愿意再维持这样的状态,她觉得她的前半生已经活的很好了,余生以这样的状态,她也没有办法再去拥有什么有质量或很好的人生了,所以最后做出了这个决定。
归根究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我们可以不同意,也不赞成他人的选择,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反对意见,但是请至少做到尊重吧,不要去恶意评论和攻击他人。
莎白从20岁的时候就确诊了红斑狼疮,那按照网上的那些评论,她应该从20岁确诊的那天起就不应该再享有所有正常人能够拥有的生活。她不应该到处旅游进行户外活动(因为红斑狼疮患者要少见紫外线),她更不应该出国留学,到处求学,并且满世界的跑,最不该的是之前拥有过很多良好的工作,但后来她毅然选择辞职,坚持创业,因为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对身体和精神的消耗不言而喻。最最最不应该的就是沙白还有着非常丰富的个人感情经历,并且她会很大胆,很直白,很主动的享有性生活。
我再次强调,她一直都有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只不过在患病的这20年期间,可能做出了很多传统医疗理论,或是医生认为对她健康不利的事情。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关心一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身体健康情况,那有人考虑过心理的需求和健康情况吗?假如说从她确诊患病的那一天起,她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并不去做任何有损于自己健康的事情,假如以这种状态,她可以维持生命到80岁甚至100岁。但是于她而言,将生命以这种方式延续下去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以这种方式就真的能让生命一直延迟下去吗?普遍的医疗系统和治疗手段真的是完全有益于患者健康的吗?我在这里打个问号,这是所有医疗系统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再次强调,这是每个人的选择,大家应该尊重。有人觉得生命的长度很重要就想长寿,有人觉得生命的质量和宽度更重要,哪怕宁愿用缩短寿命去换取,都是个人的决定和选择。
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接受多元化的选择,这是所有人乃至全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沙白在所有的视频里面都表示她并不想接受肾移植,觉得没有必要等待肾源,就算移植了也不一定就能够恢复健康。
她在视频里确实有提到过关于器官MM和PC的不当言论,对此我也表示反对。可能是她没有仔细考虑过,没有针对实际的国情和社会情况,只是想到哪就说到哪。但是你没有看过她正个完整的视频,只是凭一两句话就对别人断章取义来否定她整个人,甚至是攻击和谩骂,不是更过分吗?
有些人可能会说了,那我身边还不是有很多得了严重慢性疾病的,人家一直坚持这么多年活下去挺好的。还有《我们一起摇太阳》电影里的男女主角最后不也是相互鼓励的活下去吗?
各位,你也知道那是电影,请问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得了重大疾病的人有多大几率可以遇见一个和自己一样,并且很懂得彼此,能够相互理解,甚至感同身受,可以愿意照顾对方,为彼此付出生命的人。
沙白在视频里说,不觉得自己不孝顺父母,不觉得自己亏欠父母什么。那些恶意评论就非要说什么不孝顺,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做出这种选择。
我想说是不是管的有点多呀?那你说这些话的人你们又怎么孝顺了自己的父母呢?人家沙白虽然只活了40来年,并且有20年都是身患重病,但是人家所积累的财富可能是普通人一辈子都赚不来的。她在视频里表述的很清楚,等她离去之后,她的所有钱都留给父母养老,让她爸爸千万不要不舍得花,在有生之年不管怎么花都花不完。并且在这么多年里,她为父母提供了很好的生活条件,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就连她爸爸在视频里都说如果没有这个女儿,他可能这辈子都很难去欧洲旅游,很难体验到这么美好的生活和看到这么多美丽的风景。真的不懂这些人操的哪门子心?更不懂他们所谓的孝顺到底是什么?只要在父母之前离开这个世界,白发人送黑发人就是不孝顺?
久病床前无孝子,哪怕就是父母对孩子也是有厌倦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可以常年累月,无条件的付出对待一个需要时时刻刻照顾的病人还没有任何怨言的,包括父母。
不要抬杠,不接受任何反驳,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懂得了。作为一个从小就残疾,已经20多年的人,没有人比我更深有体会。
不是说要怪罪谁,也不是要埋怨谁,更不是说父母,子女和家人不好。我相信大部分家人是会尽心尽力的陪伴和照顾家中的病人,但是他们也只是普通人,也有他们的局限性,这很正常,无可厚非。
就连沙白经济条件这么扎实的人都说,虽然她生病住院的时候是请的24小时专业的护工陪伴,她爸爸也不用干什么多劳累的体力活,但是就算每天往医院里跑来看她,陪伴她,对于她爸爸那个年纪的人来说就已经足够辛苦了。
那么,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如果家中有一个人得了这种长年累月,需要治疗和他人照顾的疾病,对整个家庭来说是多么大的消耗,包括金钱,人力和时间。所以我才说没有经历过他人所经历的,不要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轻易给人家瞎提意见,这不为也是一种慈悲和善良。
那我们换个人来说,琼瑶女士。那为什么当她选择离开过后,大家都是悼念和怀念?差别到底在哪里?
个人认为大概率就两点,一是琼瑶女士年龄已经足够大了,再一个就是她有后代。
前面一个点就还是说明了大多数人是在意生命的长度的,所以和莎白视频里所表达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
在意生命的长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没有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在这一点上,我和沙白的观点是相同的。
当然不是说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活的足够好了以后,就不用继续活下去了,或者随时可以选择结束自己。只是说当一个人能够充分的活出了自我之后,对人生会有一种无悔无憾的感觉,俗称死而无憾,也就不会再惧怕死亡的来临。
至于后代这个话题,他关乎几千年的文化传承,生物基因学,进化论,以及人性和思想,这不是几句话或者一篇文章就能说清楚的,在这里就不讨论这个话题了。
我只想稍微说一点,就是,个人认为生孩子养孩子是可以对抗虚无和无意义的,所以生孩子是有用的,之前的文章有写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所以那些一天到晚说没有后代不行的人,本质上还是感觉人生的虚无和没有方向,然后大概率人生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更不可能说留下什么印记,让世人千百年后记得你。生孩子养孩子,至少可以让他的后半生,有奋斗的目标,临死之前,至少觉得自己的DNA在这个世界留下了印记,传承了下去。
还想再说一点就是,可能选择花大价钱去瑞士旅行这种方式来结束自己,是不能为大家所接受的。
死亡这件事情总是被赋予了太多的暗黑的寓意,然而沙白却主动选择用如此昂贵且绚丽的方式去走向终结,这可能也是不能被大众所接受的原因之一吧。
我还是想再次强调这是个人的选择,其他人可以反驳,可以不同意,也可以不理解,但至少应该做到最起码的尊重吧。
首先人家没有违法乱纪,没有做危害社会和危害他人的事情,其次也没有做什么严重违反社会道德的事情吧。协助这个东西在瑞士本来就是合法的,而且这个东西也是有明文规定的,并不是说谁有钱都可以选择的。你首先得符合申请条件,比如患有严重的常年的慢性疾病且对身心造成严重损害的,或者常年患有重度残疾且伴有疾病的。首先它就已经排除掉了绝大部分的普通人,所以我真的不懂沙白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选择和观念,到底能对社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难道还能让人人都向往去瑞士旅行?那首先得符合标准,其次还得有这个经济实力,不然你想死的漂亮都死不起。
说了这么多,无论是沙白还是琼瑶女士,最终都指向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到底有没有权利选择主动去结束自己?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从几年前做心理援助志愿者的时候,一次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了危机干预,在学习和见习期间听到一个个来访者的求助所产生的思考并在小组讨论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很荣幸当时我提出的课题被老师选中了并拿出来共同探讨和交流。
其实当真正接触过危机干预后才会发现,大多数求助者内心所遭受的创伤与痛苦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有些时候命运好像就是不太喜欢某些人,并且还喜欢和同一个人开不同的玩笑。
在我接触和学习危机干预有限的,很短的时间里,我所听到和接触过的案例里面,其中有一个令我印象最深刻的......
她的人生经历和《交换余生》那首歌MV里的女主角有点类似,命运对这位求助者的愚弄和MV里的这位女主角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这一行有保密协议和对个人隐私要求保护,所以我不能做过多的赘述,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这首歌的MV,暗戳戳的帮我的偶像在宣传,哈哈哈哈哈哈)
当时我听求助者讲完个人经历,我整个人就是崩溃大哭。
大概率我当时跟老师还有同行们是这么表达的,我说,天呐,我真的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词汇劝她活下去,我觉得任何劝她鼓励她的话都是一种残忍,我要是她我也找不到一丝活下去的动力。我知道命运很坏,也从来都是不公平的,但是我真的没法想象怎么还能不公平到这种程度。
紧接着又是一阵嚎啕大哭......
经历了这个求助者之后,老师很温柔的对我说,说我不太适合危机干预,其实我自己也是这么感觉的,后来就没有再过多的往这个方面发展和锻炼自己。
按惯例,我们每周的周会,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报一个选题上去,然后由老师最后决定对哪个选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那周我的选题被选中了,我提出的问题就是,人到底有没有权利主动去选择结束自己的life?
记得当时我们小组超过一半以上的学员都表示应该拥有选择权。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不是由自己所选择和控制的,那我们离开时还不能主动选择吗?
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交流与探讨,虽然我们说了一大堆理由和论证,但是最后老师总结,所表达的观点是没有权利或者说不应该主动去选择结束自己。理由大概是起点和终点都不是能够由我们选择和控制的,只有中间的这段人生旅途和过程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可以由我们把控和改变的,这也是心理学助人的意义所在。再者就是生命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不是为自己而存在,或者说不完全为自己而存在。因为人是群居动物,不可能活成一座孤岛,只要在这个世界上与其他人产生链接和关系,那你生命存在的本身就不可能只是完全为了自己。
当时觉得老师说的也挺有道理的,也没想太多。这个培训课程和团体咨询结束后,因为机缘巧合找到了一份和心理咨询完全不相干的工作,后来忙于工作和其他事情,就没有再想过这个问题。
一直到前段时间的沙白出现后,再加上近期琼瑶女士的离去,促使我又重新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我看了网上很多关于写这两位女士的文章,以及各种各样不同的评论和解读。始终没有特别能够入我心的观点,或者换个说法,就是没有能与我的观点整合起来的观点,感觉一些观点过于片面和偏激。
思考着思考着就又想起了前几年做危机干预时讨论课上老师说的话。
虽然当时觉得老师说的很有道理,说的那些观点也适合用于大多数人,但是当最近我再一次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时,我觉得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是不能够完全赞同那位老师所说的。那位老师所说的观念和情况适用于大多数人,但是对于少部分或比较极端的个案来说让他们有选择的权利其实有时候是一种仁慈。但是对于自己作为学心理学这一行的人,或者以后要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来说,同意每个人有自主选择结束自己的权利,好像又有点违背我们这一行的初衷,所以我开始想不明白,变得好纠结。
直到我看到一位我非常敬重,在我学习心理学的路上给予我思维很大开阔的一位老师在微博上写了一段关于这个话题的表达后,我开始逐渐对这个话题有了我自己完整的观念和思维。
这位老师所发表的是关于琼瑶女士的选择大概意思就是说非常尊重琼瑶女士的这种选择,觉得是一种很有尊严的离去,然后也用自己想要的方式过完了这一生。但是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还是不能鼓励这种方式,只要来访者来寻求帮助,就证明内心至少还有一丝希望,哪怕只有1%的动力,作为心理工作助人者,也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和力量去帮助求助者。老师认为,琼瑶女士的这件事情不应该被称之为“轻生”,琼瑶女士从来没有轻视过生命,并且用自己想要的方式过完了这一生。对于这类人士的“自杀”行为,还没有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恰当的词汇来形容和表达。
看完这位老师的表达之后,我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契合和整合我观点与思想的表达。无论是作为一个我个人的观点和思想,还是作为一个心理学者和从业者来说想要表达的都很好的将它们阐述了出来。
最后,我想借用这位老师的最后一句话,来表述我的观点,“你可以不赞同,但绝对无法不尊重”。
我觉得对于少数身患重大疾病或绝症的患者来说,或者是生命已经接尾的人,应该出台更加完善的政策和医疗措施能够帮助他们在最后的时光里,减少痛苦,轻松的离开这个世界。
人们在自我意识清醒的时候,就应该思考这个问题,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为自己规划和谋划好想要离去的方式,这个规划和谋划也可以包括不确定和自然离去。
对于绝大多数正常的普通人来说,如果不是身心遭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和折磨,导致无法承受,一般人是不会想要结束自己的,人都是有求生欲的,这是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本能。
对于个别少数选择了自我结束的人,在这些人里面大多数都是遭遇了身心极大创伤和折磨的,只有极少一部分是会像沙白和琼瑶女士这种,优雅且无憾的离去。
作为咨询师或者心理行业从事者来说,我们确实不赞同,一般人选择这种方式来结束自己。但是如果少数人在遭受了身心极大的创伤和痛苦后,或者正在这个过程中,他并不想选择求助,而是毅然决然的选择自我结束,我想,我们的社会也是应该要给予尊重的。
我们每个人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只要尚存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对这类现象不断的进行思考和反思。
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产生了这些情绪和心理问题?又是什么原因让青年对工作没有了热情?底层低收入人民的生活,医疗,身心健康要如何得到保障?当个体遭受到突如其来或猛烈的创伤事件时,家庭,社会以及身边的每个人应该如何给予他们关心,陪伴,使他顺利的度过?而不只是每次出现了这种现象后,就一股脑的都去批评和指责那个做出了所谓极端选择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弄懂背后的原因,以及思考如何让这种现象减少或不再发生。
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而不是简单的去评判每个人的选择是否正确或者应不应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