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一般来说,正常体温可波动于35.5°C至37.5°C之间,但超过37.5°C就应该认为孩子发热。
2.对婴幼儿来说,37.5°C 以下属于发热吗?
每个婴幼儿基础体温不同,由于婴幼儿代谢快,体温会比成人偏高,基础体温口为36°C至375°C。对新生儿来说,体温不超过37.5°C都是正常的,家长应了解婴幼儿的基础体温( 安静状态下的体温)体温“稍高”与基础体温相比才有意义。
3.怎样给孩子测量体温才准确?
测量方式决定体温计的准确程度,若测量腋温必须形成封闭的小空间将体温计至于小空间里才可获得准确体温。若使用耳温计,探头必须将外耳道完全封闭,才能获得准确耳温。肛温测定较为准确,是因为密闭性好,但不方便常规家中使用。
使用耳温计前,家长轻轻向外拉直耳廓,将耳温计全部阻塞耳外道,再开启测量。
4、如何认识宝宝高热?
高热,是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的常见表现。高热的常见原因: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常见病原为病毒。对于高热不论何原因引起,都要考虑退热问题。当体温超过38.5°C时,应接受退烧药物治疗,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避免热性惊厥和减少高热引起的体内消耗。
体温小于38.5°C可激活免疫系统,利于控制感染。
为了增加退热药的效果,一定要鼓励孩子多饮水,这样才可以让皮肤散热,增加排尿。
感染所致高热,可达3到5天,此期间会反复服用退热药物,为了减少退热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退热药交替使用。
服用退热药后,若体内水分不足,体温下降幅度则小,所以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兴须增加水分的摄入,否则退热效果会越来越不显著。
5、如何做到发热时有效的物理降温?
首先尽可能保证婴儿液体摄入,退热过程主要是通过;皮肤蒸发水分实现,若体内水分不足,退热效果受限,再有,在适当提高室温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穿盖衣物,利于皮肤散热,还有洗温水澡,温热毛巾或湿敷也是很好的物理降温方法。
退热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水分不足,婴幼儿生病时都不许喝水或奶,家长一定要耐心少量多次喂养以增加体内水分,利于退热。
退热的捷径不是从药物(退热药,抗生素等)出发,而是增加体内水分和采用适宜的物理降温。
6、宝宝发热有哪些利和弊
发热:保护人体健康的卫士,发热是许多疾病初期的一种防御反应,可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从而抵抗一些致病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促进人体恢复健康。
高热:毁坏人体健康的蛀虫,持续高热,最终导致人体防御疾病能力下降增加了继发其他感染的危险
出现发烧应保持体温在37.5摄氏度至38.5摄氏度,千万不要将体温降至过低,针对高热可引起惊厥而言,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应服用退热药。对提高免疫力而言,体温应保持在37.5摄氏度至38摄氏度之间。
7、退热药这么用,效果好
最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成分的药物,比如“美林’和“泰诺林”。退热时最好两种药物交替使用。原则上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后4小时可以选择布洛芬,使用布洛芬后6小时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若退热效果不理想,前期使用药物剂量不足的,可以将剂量不足,也可以选择另一种退热药物。如果孩子出现热性惊厥,两种药物可以同时选用,而且每种药物剂量依然照旧。
服用一种药物,出现呕吐,应选择另外一种药物想要达到理想退热效果,还要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液体,以达到散熱退热的效果。
8、出现什么情况要带孩子去医院
不满三个月的婴儿体温超过38度,三个月以上的孩子体温超过40摄氏度,还伴有拒绝喝水,即使喝水较多,人表现出非常不舒服的样子,排尿很少,而且口腔干燥哭时眼泪少。
诉说头痛耳痛或颈痛,
持续腹泻/呕吐,
发热已超过72小时出现,如上症状时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9、以下迹象一定要马上带孩子去看急诊
无休止的哭闹已达几小时、极度兴奋、极度无力,甚至拒绝活动,包括爬行走路;出现皮疹或紫色的针尖大小的出血或有瘀斑;嘴唇,舌头或者指甲床发紫;位于小儿头顶部的前囟向外隆起。
颈部发硬,剧烈头痛;下肢运动障碍,比如瘸腿运动时疼痛等;明显呼吸困难;惊厥。
如果发热时,孩子玩耍自如,吃喝正常,交流如前,皮肤红润,都说明孩子的病情并不严重,家长可以在家继续观察孩子。
10、误区:发热后立刻带孩子看医生
对待发热,首先要给孩子测量体温,低于38.5 C时,不需要服用退热剂,出现流涕咳嗽等症状,但吃喝睡基本正常,可在家继续观察。
对于流涕,可用温毛巾敷鼻,耐心等待3-5天,尽可能保证正常喂养,促进排便。
如果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就要给孩子服用退热药物一.定要注意药物剂量是否合适,再有就是多给孩子饮水,保证体温不高于38.5摄氏度的同时,注意孩子是否存在咳嗽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
孩子发热头三天内如果没有明显其他不适,可在家退热观察。
发热头24小时很难通过血液检查,找出到底是病毒还是细茵感染。
11、误区:穿厚衣服盖厚被子发汗
高热时给孩子穿过厚衣服,非常不利于退热,还会发发热性惊厥。
捂热,易使热量积于体内,诱发热性惊厥,甚至会误出大汗引发脱水
12、误区:担心退热药物有副作用,不给孩子服用
体温超过38.5C,就应该给孩子服用退热药
13、误区:一着急就让医生给孩子输液
发热时一定要鼓励孩子少量多次喝水或者奶
静脉输注或口服葡萄糖,若快速大量进入人体,会加重胰腺和肾脏负担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呼吸道感染不是明智选择。
输液时会开放静脉,大量微粒,会随输入液体一同进入人体,增加免疫系统负担
输液时,药物中的添加剂,防腐剂等直接入血,而口服时受到胃肠道的过滤,如果能够通过口服药物解决,就不要输液,输液不是快速治病的方式
任何原因引起的发热,不会因为口服或注射一两次药物就会快速变为正常。
我们应遵循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给药的原则,当然婴幼儿肌肉较薄,不提侣肌肉注射,但也不应动辄就静脉给药。
绝对不能理解成静脉输液,特别是静脉输注抗生素可以治疗发热或綰短退热过程
14、误区:给孩子用抗生素退热
抗生素不是治疗发热的万能药,它只针对细菌和某些支原体衣原体等病菌不能抑制和杀灭病毒。
对于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
发热时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低,特别是低于正常值低限,此时淋巴细胞相对增高,说明是病毒感染,不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仅不会缩短病毒感染病程,反而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增加病痛
抗生素不是退热药
孩子的难受程度是反映感染严重程度的最好指标,如孩子精神状况好,即使高热也不用过于着急,如果孩子精神差,即使不发热也应看医生。必须记住,可以给孩子使用的退热药,只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能給孩子使用阿司匹林和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
15、孩子体温高是不是代表病情严重?
病情严重程度不是根据体温来判断的,观察孩子一般状况非常重要。
即使体温超过40摄氏度,但精神状况好或服降温药后,孩子精神状态同前就不属于严重问题。
如果在发热的同时孩子出现明显的难受状或服用降温药物后仍非常难受,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16、孩子高热会烧出肺炎或大脑炎吗?
发热本身如果没有引起热性惊厥,就不会造成人体任何部位的损伤,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可能造成肺炎,大脑炎或人体其他部位损伤。
孩子发热,在控制高热的同时要通过医生帮助寻找病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