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音和母带处理中,相信很多人觉得“抖动”难以理解,但在实际场合中,“抖动”却十分排派的上用场,现在,本文中将向你阐述何时、为何以及如何使用抖动。
在音乐制作的领域里,抖动是其中一个很难理解的术语,但却是工作在数字音频场合下不可缺失的要素,尤其你在涉及混音或母带制作时,也需要明白且学会使用抖动。
到底什么是抖动?就是一种低电平噪声,主要用来当数字音频文件转化为更低的比特深度时加入音频文件中。这似乎看起来有点反常,但抖动噪音却能有效掩盖“量化失真”,“量化失真”在数字音频中容易导致噪声和瑕疵。
采样率和比特深度
在正式介绍抖动之前,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些数字音频的基本概念。音频是通过模拟/数字转化器(ADC)进行数字化的,或者说,当你使用音频接口录音时,从麦克风或DI出来的音频信号会被转化为一系列0和1的数字信号来替代你的模拟音频进入DAW中。在这个过程中,ADC会以一个特定的速率和大小也称之为采样率和比特深度捕捉音频。
采样率大小会影响到在一秒钟内你的转换器能捕捉多少样本,并且对于频率响应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Nyquist定理,你需要将采样率设置祈祷大于或等于音频最高频率的两倍,否则,会出现一种“混叠失真”顺坏声音。
为了捕捉最高频率达20KHz,这也是人耳听音最高的频率范围,最低的采样率一般设置为44.1KHz(CD标准采样率),但现在48KHz或更高的采样率都比较普及。采样率越高,重现频率范围的精确度越高。
比特深度(也可以称之为“字长”)指每一样本的大小,也就是它所包含的0和1的数量。比特深度可以对音频幅值进行量化,动态范围也是如此。
比特深度越大,幅值量化时精确度越高。当你在对比16bit和24bit的音频时,二者的区别是相当惊人的。在动态范围方面,16bit的幅值量化范围为65536,而24bit的范围为16777216。1bit相当于6dB,所以在16bit中,动态范围为96dB,24bit为144dB。
量化失真
当你把音频文件从24bit降到16bit的时候,数字音频软件会把最后8bit移除掉,并且还需要将数据四舍五入。这个过程也被称之为“量化”。
在DAW或音频编辑器量化是,音频文件从24bit转化为16bit(或者从32bit转化为24bit),动态范围减小,能表示幅值的范围和精度也减小,最终,容易出现量化错误,(“量化失真”或者“截止失真”)。
你的音乐一般都会掩盖这个问题,但在16bit的音频中,你有时候在安静的场合下会听见量化失真,或者是在音乐淡入淡出时听到。一些工程师会说即使你真的听不见量化失真,它也会让整个音乐听起来更加刺耳。
用抖动来解决你的问题
解决办法就是当你将文件以更低的采样率来保存时添加抖动。当抖动添加到量化失真音频后,它可以进行掩盖,使得失真更难以被人耳听见,抖动会把量化失真从原来的刺耳转化为更加平滑的,低电平的,带有模拟感的声音。
另一个你会在软件和插件中看到的就是“noise-shaping”,主要设计来改变抖动噪声的频率特性,以便于控制在人耳最难听见的范围。
限于篇幅原因,本文暂告一段落,更多内容敬请期待下篇!
小编长期为大家放送更多与音频技术,音乐制作相关文章,请关注以下公众号,或在微信搜索痴音L,关注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