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irst 90 days》,中文版本《创始人》,应该是我第三次听这本书了,虽然时间间隔不一,但是给我的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那几点,尤其是履新的那几个陷阱。
履新陷阱:
1.固守擅长
2.必须行动思维
3.试图做得太多
4.带着“正确”答案前来
5.专注于错误类型学习
6.互式横向关系
印象之所以深刻,应该是和我的经历有关。毕业8年了,换了4份工作,平均每份工作2年,换句话说,两年就要重新适应一个新的公司、环境、管理、同事。每一次换工作,进到新公司,都是一次履新过程,而我也很小心翼翼地观察,现在想来也有些无意识地模仿他们的行事风格,所以有同事也说过,觉得我的空杯心态很不错。
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还做得不够。
因为兜兜转转,虽然说换了几份工作,但是仍然是同一个行业。同一个行业做久了,不说有职业倦怠,更严重的是固定思维。正如一句话说的——
当你是一把锤子,你看谁都是钉子。
在这一段时间深有感触,《穷查理宝典》中查理·芒格的思维方式,虽然说有刺激到我,但是和自身很难联系起来,所以对于行事也有些不知所措。所幸的是,前段时间居然就得到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个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很差,母亲不知所措。作为一个教师,第一直觉就是给母亲支招,如何和孩子去沟通,了解孩子最近的心理活动,制定相关的相处模式。
然而,一个经济学家却从另一个角度去切入,观察他们家庭的生活及相处模式,得出原来是保姆费升高了,雇佣不起,而且身为护士的母亲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行事异常,得出结论:增加护士的休假及工资。
看到这个例子的时候,我一下子就震撼了。因为之前都是做老师的关系,类似的这种情况不少见,家长都会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希望老师给些建议,回去尝试了之后,有的奏效,有的没用,有的得过一段时间才发挥作用。我一直很费解,因为每个建议方案都是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设定的,但居然有这么多不同的反馈。现在想来,确实是我了解得太少,太片面,思考的角度不够多,这也是职业病的一种吧。
摆脱锤子状态,刻不容缓。广涉猎,多思考,让自己的心态和思想更开阔吧!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