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缺衣少食,物质匮乏,但我没有象耗子一样专注于食物,而是千方百计搜寻书来看,一旦书到手可就迷到里头了,哪怕饿着肚子或端着碗也不放下,深更半夜点了油灯躺在床上还看。
那书大都是从别人手中借来的,不知过了多少人的手,少皮没毛的,大都发黄,可是名符其实的黄色书籍!
印象最深的是长篇小说,基本上都是文革前出版的革命战争题材,有《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连心锁》、《欧阳海之歌》等。那是青春的花儿初放岁月,看着那些书,会被其中的人物附体,会与坏人斗,还会迷迷糊糊地喜欢上女主人公;如《烈火金刚》里的八路英雄肖飞跟日本义士武男一雄、《铁道游击队》的队长老洪、《林海雪原》的侦查英雄杨子荣、首长少建波跟卫生员白茹、许大马棒蝴蝶迷和座山雕……。
初二时,同桌在津津有味地看《把一切献给党》,我不明白他为何喜欢看如此政治的书?后来随手一翻,原来是本小说,还挺有趣,于是恳求同桌快点看完给我看。没想到四十年后的今天我所在的地点竟是作者主人公吴运铎的故乡。还翻过好几册《星火燎原》,其中有不少是参加过大别山黄麻起义的将军写的。这类书陶冶着我的情操。
《西游记》、《水浒传》是我最喜欢的古典名著。水浒的开篇与前半部真是吸引人,我津津有味地看;读后半部心情很不爽,因为一百单八将一个一个都消失了。那时我能记住并顺溜地说出不少梁山英雄的江湖名号,如托塔天王晁盖、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小旋风柴进、神行太保戴宗,等等,流利如说相声贯口。其实在读到水浒之前,我也已听到别人说故事。某次到一个街坊家里,那家王姓大哥,瘦瘦高高的,可会喷,就开始给我们讲“智取生辰纲”,手舞足蹈,唾沫星乱飞,讲得生动极,比现在看电视还吸引人。民间不乏好口才。那日,我知道了军师智多昨星吴用、赤发鬼刘唐等。
在看《西游记》之前也先听了不少西游故事。在我们那个小杂院外面有个菜地,菜地边上有个麦杆搭的棚子,刘大伯住在里面看菜。有一天后半晌我和几个同学从南街小学下学路过,就进去坐在草席上,央求刘大伯给我们说瞎话,就是讲故事。刘大伯兴致很高,他绘声绘色讲了“三打白骨精”,我们都静静地听,入了迷。天色变暗了,我们才起身离开那个棚,感觉好像看了一场电影似的。这开发了我们的想象思维力。后来没多久,城里唯一新华书店里面,来了娃娃书就是小人书《三打白骨精》。同院的李姓小伙伴带我去找他当银行行长的爸爸要钱买书。李伯伯坐在有台阶的办公室里,板着脸地问:
“要钱干什么?”
“买那个、那个《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伙伴胆怯地回答。
李伯伯沉默很久没说话。我们很失望地走了,但没回家,而是一同跑到书店,挂眼科过干瘾,隔着玻璃橱窗,看见那本娃娃书静静地摆在那里,彩色的封面,孙悟空跳在半空中,双手挥动金箍棒奋力打向妖怪,长得很妖艳的白骨精在下方手举双剑抵挡。我就想起毛主席的诗句“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后来果真拿到的《西游记》这本书,我看得入迷,记住了很多情节并时不时在小伙伴们面前讲说一下。那时,学校每月都要组织我们到城北马头崖去劳动。我们是排着对走路去的。记得有一次在途中,老师问哪个同学能讲个故事?我踊跃举手,给大家讲《西游记》孙悟空跟猪八戒偷吃人参果一段,所有同学都跟在我的后面,娇小的女班主任在边上,我就在这众星捧月般的氛围里,一边走一边讲,间或添油加醋,大家边走边听,忘却了疲劳,轻松走到了目的地。
那时我还购买储藏了一大木箱小人书,记得有《敌后武工队》、《金光大道》等,这是我积累的财富;后来搬家,不知道都弄哪去了。
上初中时,一个暑假我回故乡,在村里一家玩耍,我意外发现了一些语文课本,拂去尘土,惊喜地看清居然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版的。我如获至宝,贪婪地阅读起来,读到了从未读过的美文,如杨朔的《海市蜃楼》、周立波的《分马》、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等等,带给我极大的精神享受。这些课文直到粉碎四人帮后,重又出现在新编教材中。这些书可称得上古董与宝贝,跟着我辗转了好几个地方,今天珍藏在我的书柜里。
一个晴朗的下午,我在父亲单位的同事屋里,见到一厚本《民间故事》,也是早先出版的,好几期合订起来的。一翻开这书,我便立即被吸引住了;写得都是各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看着看着,就进入了那奇迹般的境界里。没有挪窝,一直看到父亲来喊我吃饭,我揉揉眼走到屋外,天色已晚,感觉象是做了个五彩缤纷的梦。
父亲的办公室里有不少书,大多是政治类的,如毛选;幼小的我特喜欢看毛选里面的注解,其中有成语故事或典故,有意思,长知识。以至于后来我养成了一开卷便想往后翻注解的习惯,即如离了大路去小道寻找宝贝。
我们在县城搬了好几回家,幸运的是所遇到的邻居街坊多书香门第。在县广播站隔壁家属院住时,邻家阿姨上海人,在广播站做编辑,家里有《人民画报》,每一期都拿出来供全院人欣赏,我获得了一般人难以获得的各种信息,开了眼。在东街住时,同院有阿姨在邮电局上班,其家订阅了《上海少年》,每一期送到,必然是同院小朋友集体阅读分享,当然我是其中最渴望和认真者。高我一级的朋友蔡哥家有很多藏书,其父为县宣传部长,我得以到他家借书饱读。朋友林哥的母亲在县新华书店上班,故他不缺书看。一个春雨绵绵的傍晚,我跟蔡哥在林哥家玩,林哥手拿一本崭新的《格林童话选》,对我们侃侃而谈其中的精彩片断。我羡慕极了,盼着他看完,借我一饱眼福。
今天,啥都不缺了。回头细想,那些个饥寒中有书为伴的岁月,充满了快乐和梦想。那些精神食粮,胜却面包牛奶无数。日子没有白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