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笔记之十四 《猪头颂》和《齑赋》里的两种人生观

我的笔记之十四 《猪头颂》和《齑赋》里的两种人生观

作者: 真没有冬天 | 来源:发表于2021-04-11 20:33 被阅读0次

豁达的苏东坡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偶像。

林语堂对苏东坡的敬仰让他写成了迄今为止最好的《苏东坡传》。

林语堂这样评价苏东坡。

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    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

苏东坡无论诗文、书法,就连生活态度也有许多令人节节赞叹的地方。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东坡,并没有怨声载道,而是从生活中发现乐趣。看到当地百姓过年过节有吃红烧肉的传统,为此写有《猪肉颂》一词。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黄州猪肉因此名声大振,东坡肉也成了悠久历史的一道名菜。

宋代另一位政治家、文人范仲淹则是另外一种风格。

范仲淹出生寒微,他曾有过划粥断齑(每日煮粥两升,冷却后切为四块,撒上盐和菜末,早晚各食两块,以此果腹)的过去。如此低劣的饮食,他在《齑赋》中写道:“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并不以为苦,留下的是一段苦学苦读的佳话。在不为名医便为良相的人生追求中,他成功的成为一代名相,并留下《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

其实,“东坡肉”和“仲淹齑”都是因为有了名人的背书而流传下来,我们欣赏东坡的豁达,并不妨碍我们对范仲淹的苦读的钦佩。

相关文章

  • 我的笔记之十四 《猪头颂》和《齑赋》里的两种人生观

    豁达的苏东坡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偶像。 林语堂对苏东坡的敬仰让他写成了迄今为止最好的《苏东坡传》。 林语堂这样评价苏东...

  • 赋比兴小探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 《闲话》

    “怎么办”和“复制粘贴” 不是两种不同的方式, 而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譬如, 见人说人话是一种人生观、价...

  • 【网课】修辞之法七:胪列

    赋之作法第十四讲:修辞之法 第七课 胪列 前文《赋之特征》之“修辞特征”中,简略提过 “胪...

  • Day 23 |中国通史:住行

    第十四章住行 住居,亦因气候地势的不同,而分为巢居、穴居两种。 古代的房屋,有平民之居和士大夫之居两种。士大夫之居...

  • 咸齑

    三日不吃咸齑汤 脚骨有眼酸汪汪 昨天表妹发了一个关于咸齑的话题,说起咸齑,我的话又多了,现在把咸齑当成是宁波文化的...

  • 琴赋(2)

    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历世才士,并为之赋颂。其体制风范,莫不相袭。称其材干,则以危苦为上;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

  • 【辞赋】芒种赋

    芒种赋 二十四节气赋之芒种篇 “芒种”之“芒“,乃成熟谷物之“芒”,亦谐音“忙”。有芒之麦当收,有芒之稻可种,亦收...

  • 文摘: 山歌中的美味

    山歌中的美味(海门新山歌)作者:顾仲平 1.腌齑豆瓣汤大白蚕豆浸浸胖,水踏腌齑腊腊黄。三天不吃腌齑汤,脚箍郎里酥汪...

  • 论义古故

    论义 仙骨诗意太白风 浪漫述想世人颂 风之雅颂赋比兴 六义之意百姓注 曹氏父子文艺兴 弄情舍胆怀广文 司马相如赋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笔记之十四 《猪头颂》和《齑赋》里的两种人生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dz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