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快到年底了,以往进行年度总结时,会回顾下在这一年中,读过哪些书,带来哪些成长,从没想过仔细梳理自己的阅读史。这会坐下来,花一点时间,发现梳理自己的阅读史,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好像一直被时间推着往前走,没来得及回头看,一年又过去了。梳理自己的阅读史,也算是回忆成长的旅程吧。
关于阅读的最初画面,停留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暑假在亲戚家,闷热的夏天,冰凉的地面,捧着一本连环画看得津津有味,那是最初的阅读印象。喜欢那样简单的阅读,小时候夏天的味道,连带着阅读的快乐,留在了印象中。
小学时,最常去的是家门口的一家新华书店。看各种有趣的书,最喜欢看的是童话故事。还记得那时候买了一本童话书,书名忘记了,只记得书的封面是紫色的。那本童话书,在小学时翻了很多遍,直到丢失的那一天。那时候,为丢了这本书,懊恼了许久。
初中时,忽然就热衷于阅读名著。现在书房中,还保留着那时候买的莎士比亚全集。看得懂吗?不知道。只记得那时候看得入迷,大概是看得懂吧。
高中时,青春期,喜欢看杂志。省下的零花钱,全都用来买杂志。大多是《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一开始每一期都会买,到后来发现,很多杂志中会有重复的文章。渐渐地,不再对这些杂志着迷。不过,那时候买的杂志,现在还保留着。那些发黄的杂志,陪伴了我整个青春期。
大学,算是真正打开我阅读视野的一个时期。记得刚进大学图书馆时,不知道怎么借书,傻傻地询问工作人员。那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大的阅览室,那么多的书籍,说如饥似渴也不为过,尤属大一时最疯狂。
上课的时候在看,下课的时候在看,有时看得精彩,干脆请假待在宿舍看书……似乎无时无刻都在看书。从图书馆借的书,一本接一本地阅读。那时候,还会在纸上记录自己阅读过的书籍。现在想来,要是那些纸张保留到现在,会很有感觉吧。图书馆跑太勤,到最后,对图书馆文学类书籍的放置,最熟悉不过。同学有找不到的书籍,干脆报书名,让我找。
问我现在还记得大学时看了什么书吗?基本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把图书馆能找到的,关于梁晓声的书籍,全都看完了。再一个就是为了备考四六级,借阅了一些英文的教辅。哦,对了,还记得一本《穆斯林的葬礼》,后来实在喜欢这本,自己入了一本,这一本现在依然在我的书架上。
毕业后,进了一家教育咨询公司。看了很多销售类、心灵鸡汤类的书籍。那时买的书,还有几本留在书架上,现在是不会再去翻了。买书是会上瘾的,为了克制买书,当时兴起了在网页上看书、做笔记。
成为妈妈后,有一段时间状态很差。那时候,看过不少鸡汤类的书籍,也看了很多心理学和自我成长类的书籍。可以说,那是一段用阅读疗愈自我的时期。
陪着孩子阅读童书的过程中,发现了阅读童书的乐趣。现在回头想,人生也许早就定好了轨迹。
有一天在书城,碰到一位儿童阅读推广人在分享童书。她读的是绘本版的《七色花》,缓慢的语速,不算多的人。当时台下的我,在心中萌发了一个想法“要是有一天,我也能像她那样分享童书就好了。”没成想,那一颗阅读分享的种子,埋在了心中。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每天一边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一边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那时候,还会做一些纸质的笔记,那些零散的本子,现在还在。因为喜欢文字,后来开始尝试写一些书评。
开始关注童书,是因为我家孩子,平常孩子会和我分享读过的书。有一天,听她聊起一本童书,里面偏离的价值观,让我感到惊讶。作为妈妈,有必要了解孩子阅读的书籍。之后,有意识地阅读童书,顺便写起了童书书评。
从开始关注童书,到写书评,再到线下分享童书。多年前在书城萌发的想法,这几年已经成为了现实。
现在,阅读的习惯,已经刻在了我的生命中。一天不阅读,心中会慌乱。现在会看什么书籍?看那些让自己心动的、有用的、感兴趣的书籍,还会看孩子们的童书。
一通梳理,从最初开始阅读到现在,阅读的书籍,似乎毫无章法。但是,当时阅读的那些书籍,却实实在在滋养了那个时间段的我。那些曾经阅读过的书籍,是陪伴我成长最好的朋友。
往后,阅读与分享,会一直在路上。
我是弥小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