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与有三学AI》
说我们今天走到了科学与艺术的交叉口,是完全没问题的。
在深度学习还没有遍地开发,在神经网络还处于低谷时期,有没有人在玩计算机摄影?当然有。
他们是怎么玩的?传统方法必然要手动设计大量特征来研究计算机美学这个问题。
都主要有什么特征,这就是本篇文章的目的,单刀直入也不废话了。
这里,我们有必要将其分为两类特征:
1 底层的图像特征
l Subject-Background Contrast
摄影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简单。我们希望一张照片主体突出,背景不要有各种各样的干扰,这一点,其实可以从图像的高频特征中看出。
下面是两幅图的边缘特征【1】,
我们可以去猜想,图2原图其实是一朵花,图1是一个办公室或者家里的一角。图2的边缘更好完整,简洁,而图1显得很杂乱。对应的,原图像2的质量想必是高于图1的。
这个边缘,就可以反映出图像的简单性。
当然还有对前背景的更多属性,如曝光,饱和度,色调等计算对比度的方法【3】,他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反映出前背景的对比度信息。
l Color Distribution Feature
颜色分布特征,这是一个很古老,也是在传统的图像检索中使用非常多的特征,最直观
的就是颜色直方图。直方图现在每个摄影机上都有,好一点的后期软件也都有。
好的照片,一般会有一个统一的风格。或偏暖色,或偏冷色,这些都可以通过彩色直方
图表征出来。同时,局部直方图的复杂程度,也可以反映出图像风格的一致性。
由于直方图是很常用的图像特征,这里就不举具体的例子说明了。
l Hue harmanic
这是从色调的特性上来分享一张好图。
一张好的静物摄影,色调一般会比较单一,不会五颜六色的各种颜色都杂糅在一起,如下面的图【1】,单调干净的色调。
好的色调和配色,才会有好的视觉感受,也会呈现出和谐。
文【2】是文【1】的后续研究,补充了摄影中的另2个原理,即90 color scheme和complementary color scheme。
这个是设计学里的经典配色方案,从下面的色调轮中看,具有视觉美感的主色调搭配方案,常常是区间相隔180度,或者90度左右。
【2】其中提供了具体的计算这个色调特征的方法,下面是一个好图的示例。
具体计算这个hue的复杂度,就是要把图像转换到HSV空间,得到H通道。然后将其等分成多个bins,设定阈值,来计算色调的种类。
l Blur
如果不是刻意表达某些,一张模糊的照片肯定是不如一张清晰的照片的。传统的图像
质量评估里面,PSNR和SSIM是图像噪声和模糊的定量评估指标,这也被用过。
l Contrast 和 brightness
对比度和亮度,似乎一直形影不离。
说起亮度,摄影中常常有一句话,叫做50度灰,说的就是照相机会自动将一张
图调整到50度灰,这也是自动曝光。但是,对于一张美图来说,我们常常喜欢主体曝光,背景越简单越好。
这是对图像亮度的期望,也是对对比度的期望。
有方法是基于saliency detectiing的原理,把显著目标当作前景,其他当作背景,从而计算出一些前景和背景的指标。
关于对比度和亮度的计算方法,【1-5】中都有具体的原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阅读。
l clearness and the colorfulness【3】
用dark channel feature【2】 来measure the clearness and the colorfulness of the subject areas,也亏他们想得出,这是对暗通道的强加使用,不过效果还不错。
不过,更多的还是参考【3】。
l 通用图像特征与专用图像特征
说起这个,那就是人尽皆知的那些东西了。SIFT,Bag- of-Visual-Words (BOV) ,Fisher Vector (FV) 全部搬出来,计算一遍,上SVM分类,极其自然。只是效果嘛,听天由命。对于某些风景照,LBP, HOG 会比较有效。而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照片,比如商业人脸照片,人脸表情,姿态特征会比较有用。
2 与摄影有关的特征[3]
l the rule of thirds.
三分构图法则,是非常普遍的。
早期,文【3】通过将图像分为9宫格,然后计算每一个宫格的色调的方法,来评判一张图的三分特性。
l the Low Depth of Field Indicators
当主体是单个的目标是,利用大光圈制造的浅景深,是提升美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有人利用小波特征来计算每一个grid的景深。
当然还有曝光等特征,就不一一提了。
更多请移步
1,我的gitchat达人课
2,AI技术公众号,《与有三学AI》
3,以及摄影号,《有三工作室》
[1] Y. Ke, X. Tang, and F. Jing, “The design of high-level features for photo quality assessment,” i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 vol. 1, 2006, pp. 419–426
[2] Luo W, Wang X, Tang X. Content-based photo quality assessment[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IEEE, 2011:2206-2213.
[3] Wong L K, Low K L. Saliency-enhanced image aesthetics class prediction[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IEEE Press, 2009:993-996.
[4] Aydin T O, Smolic A, Gross M. Automated Aesthetic Analysis of Photographic Imag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 Computer Graphics, 2015, 21(1):31..
[5] Spathis D. Photo-Qua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Computational Aesthetics: Review of Feature Extraction Techniques[J]. 2016.
[6] Deng Y, Chen C L, Tang X. Image Aesthetic Assessment: An experimental survey[J]. 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2017, 34(4):80-10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