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居笔记》

作者: springinging | 来源:发表于2017-12-12 23:39 被阅读0次

      像是从一则典故里,我从那赭石搭成的窄窄古巷中走来,惋惜于没有一双应景的中式木屐,也没有一场丁香式的遇见。我匆匆又走过。

        那错落于家乡各处的小巷,我在不知不觉间走了十九年,似是与我的记忆等长...

        余秋雨先生在其《山居笔记》中一再诉说对着家乡与童年的思念。一遍又一遍,心心又念念。念家乡那想想便足以让人饱腹的杨梅林,念那上林湖底由陶瓷勾勒的记忆碎片,念养命医院向往已久,念林下之风轻轻吹拂。

    可就当他真正的开始想忆起家乡的种种好来时,家乡却要在他的脑海里消失不见。即使再次归去,没有了嬉笑打闹声的上林湖畔。可还是他梦中的精神家园?

      他只能惶惶吟到:“来时,我是过客。去时,我又是归人。”和许多游子一样,故乡,就这样,被他弄丢了。

      于是一次次的离家在我的眼中也变得可怖起来。总害怕这一次的离开过于潦草,来不及,庄重的告别。像一只恓惶的、南飞的燕子,再找不到旧年的巢。

      可我还是忍不住的想念着,期待着。想念黄脆的煎饼包裹着各色酱料,那色彩的组合沉着又强烈。期待着在异乡也许能有乡音窜蹴于耳际。仿佛故乡就在美食乡音中辗转。你张口便告示着自己的生命定位在何处。

        可是呢,没有多少人能做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他们总是在思乡,脚步却辗转不前。

      更多的,他们只是在思念故乡的亲人。

      如我这一辈的青年离乡而去,奔赴远地。而这之前十八九年的光景,他们大多局限于这小小的故乡的一隅,从未在父母的目光中走丢过。而如今却只能依托电话来寄托着他们的思念。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的电话,一旦拿起便大多不愿意放下——奶奶年纪大了,耳朵有一些背,说话时我便一字一顿的重复,可她还是听不清楚。她怕我恼了,于是又笑嘻嘻的像孩子一样说道:“没事儿,听不清也没关系。奶奶知道你想我就好了”。三言两句,早已将我的眼波吹皱。

      每次打完电话,我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但是我的心底却是温热的。因为她让我知道,不管何时何地,家永远都在那儿。

        我看着冬夜漆黑的天,我眼中的是群山更是一片无垠的星空。我的家就在山那边的那座山脚下。

        可我只能对着无垠的星空,对着冰冷的空气,对着飘忽不定的云,诉说着我此时此刻,对家、对家乡的,无比的思念。

                                                      今非

相关文章

  • 闭关修行日记

    初三,十读《山居笔记》。 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是我最爱的书籍之一。说“十读”一点都不为过,甚至...

  • 读《山居笔记》

    像是从一则典故里,我从那赭石搭成的窄窄古巷中走来,惋惜于没有一双应景的中式木屐,也没有一场丁香式的遇见。我...

  • 读《山居笔记》

    余秋雨的《山居笔记》从“一个王朝的背影”开始到“历史的暗角”结束,探讨了中华民族文化现象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对文化现...

  • 读《山居笔记》

    好久没有读过余秋雨先生的作品了。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家里那本破破旧旧的《文化苦旅》上,只记得他有浓郁的文化乡愁、有挥...

  • 读山居笔记

    其实我原是不喜余秋雨的文字的,觉得一本《文化苦旅》写得做作,但是却因山居笔记中的那篇《苏东坡的突围》让他重新吸引了...

  • 我读《山居笔记》

    《文化苦旅》是以直接感悟的方式探索中华文明的,在写完《文化苦旅》之后,他觉得自己还有不少超越具体遗迹的整体...

  • 读《山居笔记》小感

    今天看了余秋雨的《山居笔记》,之前看过他的《行者无疆》我发现这类的游记带有文化的厚重感,读来比小说有意义,增长...

  • 鸦片战争归罪于谁――读《山居笔记》之《一个王朝的背影》

    《山居笔记》的作者余秋雨先生,被评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16岁开始发表作品,《山居笔记...

  • 《山居笔记》随想

    读完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 ,有种“不写不为快”的感觉,可能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 《山居笔记》 的大部分内容与《...

  • 书海漫游

    2018.07.21~07.31《山居笔记》 2018.08.01~08.09《平凡的世界》 2018.08.06...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山居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mo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