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铁不成钢、可怜天下父母心、忠言逆耳......这好像是最近总想盘问孩子的话,总觉得是孩子不争气、是自己的要求孩子做不到、是自己的用心没有被理解。当然,作为成长型思维的我,自认为也不是很武断专制的,还是会主动从自身去反观、去剖析、去复盘问题的,确实自己在孩子教育上下的功夫、下的时间还不够、用的方法也还不是很高效。
那么基于目前的状况,到底是因为孩子不争气、还是大人没下劲呢?现在,冷静的想一想,为什么总觉得做不好家长、而孩子也觉得不悦呢?根本原因是,对方要求的都不是彼此愿听、愿做的。
比如:放学回家,妈妈就说快点去做作业,其实,孩子是想上了一天学,终于可以坐下来休息会儿、吃点儿东西、放松一下;这样一来,妈妈说的话孩子是听不进去的,而妈妈就会不停地絮叨甚至是发飙,对孩子而言会觉得委屈,妈妈不心疼他,动不动就发脾气,明明是两个最爱彼此的人,却因为每天的小事成了“仇人”,提起来摇头、叹气的,彼此都不快乐。这好似很多家庭的常态,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很优秀了,家长总有不满意的,不管家长多么努力了,孩子就是不听话,在这种矛盾中,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矛盾”,这也成为了家庭气氛和谐的“破坏者”。
当我们看清了现实、弄清了原因、认清了根本,我们还是要去努力改变现状、改变亲子关系、改变家庭关系。那我们要如何去做呢?浅薄的看法,希望对彼此都有帮助。
1、首先,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他/她的。我觉得这个时候真的需要反复的去强调,不断地用行动来印证。在生活中做什么事情?都别忘了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你,所以.....这么做。爸爸妈妈非常爱你,所以希望你学会保护好自己、希望你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学习中也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你,所以遇到任何困难的事情,遇到任何委屈、遇到任何快乐的消息,都要和爸爸妈妈及时沟通、及时分享,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帮助你。
2、其次,帮助孩子建立生活和学习规则。为了让孩子树立自信心,一方面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早睡早起。比如每天坚持晨读、练字。还有,对于孩子的社交能力,我们也不能忽视,让孩子学会主动打招呼、敢于交流、有礼貌、培养几个兴趣爱好。另一方面还是要让孩子把握好学习。毕竟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学习成绩搞上来了,孩子在学校自然而然的就会有很多好朋友。反之,如果学习很糟糕,老师、同学可能都会远离,那么如果孩子找不到朋友,可能就会感到很孤单,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帮助孩子建立生活和学习的规则,让他们形成习惯,是在无形中让孩子变得优秀、变得强大、变得自信。。
3、最重要的,和孩子共同约定一个事情,让孩子坚信你是他/她最好的朋友和助力者。为了更好的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正的做到高质量陪伴,真正的走入孩子的内心,可以和孩子共同约定干一件事情。不管是娱乐的、学习的、社交的、或是其他兴趣爱好等等都可以。只要是能和孩子两个人专属的事情,就会让孩子觉得你和他是知心朋友、是闺蜜、是兄弟、是无话不谈,才能真正让孩子打开心扉,而我们作为家长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的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亮点、从而更好的帮助他/她。
比如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那么我们就要站到孩子的立场上去关心他,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包容性的询问了解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寻找解决问题和改变现状的方法。倾听孩子的表达时要给予合理化的建议、表示鼓励和支持,让孩子觉得你是愿意和他一起去解决问题,并且你真诚的希望他开心、你是和她/他“一伙儿”的。
其实我也并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但是我觉得遇到了问题总是要去解决它,那么我们就要勇敢的去试错,错了一次两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害怕犯错、我们不敢前进。如果作为家长我们前怕狼后怕虎,不能给孩子做好榜样和示范,那么我们如何要求孩子成为我们希望的样子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