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虞一

作者: 俭是宝 | 来源:发表于2023-04-18 11:35 被阅读0次

    今天整理上平七虞韵第一段学习笔记。

    红对白,有对无。布谷对提壸。毛锥对羽扇,天阙对皇都。谢蝴蝶,郑鹧鸪。蹈海对归湖。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麦饭豆糜终创汉,莼羹鲈脍竞归吴。琴调轻弹,杨柳月中潜去听,酒旗斜挂,杏花村里共来沽。

    网图侵删

    红白有无都是今天的常用字,意义也没有多大变化。布谷和提壶都是鸟类名称,布谷鸟又叫大杜鹃,提壶今天叫鹈鹕是一种水鸟。毛锥就是毛笔和羽扇都是物品,说到羽扇自然联想到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天上宫阙和人间皇都都是豪奢建筑,也会让我联想到苏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谢蝴蝶,宋代诗人谢逸曾作蝴蝶诗百首,人称谢蝴蝶。我们选读一首蝴蝶诗《咏蝴蝶》“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江天春晚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郑鹧鸪,唐代诗人郑谷善于写鹧鸪诗,人称郑鹧鸪。《鹧鸪》“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蹈海对归湖,蹈海的典故出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话说战国时期七国争雄,秦赵之间也是纷争不断,赵国一次大败被秦将白起坑杀四十万大军,秦军兵围赵国都城邯郸,军威大盛,魏国派来的援兵也迟疑不进。魏王还派人劝说赵国投降,一时间赵国内部投降派大占上风。这时齐国人鲁仲连正在赵国旅行,听到这件事就赶快去见赵国平原君,并通过平原君的介绍,会见了魏国说客辛垣衍,仔细分析国际形势,劝说魏囯人改变立场。这次会谈中鲁仲连说了“彼即肆然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这个故事《战国策》也提到过,只是《战国策》名为战国文,却是西汉刘向后来编辑的,我们不能确定这个故事的原貌,还是以更早的《史记》为依据。其实我们现在人应该更熟悉开国周总理的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归湖的典故是范蠡泛舟五湖的故事,我们上一期刚刚提过。

    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这一联应该没什么典故了,在春雨的滋润下,鲜花开放得更加密集艳丽,反用李清照的绿肥红瘦。晚风吹拂下,竹叶更贴近竹干,给人竹子更瘦的错觉。

    麦饭豆糜终创汉,这一联关系到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麦饭是指用磨碎的麦子做的食物,没有去除麸皮自然粗砺难食,豆粥是指黄豆煮的稀饭,两者都是贫苦百姓的食物,刘秀称帝前戎马征战当然也有困难时期,《后汉书·冯异传》记载了刘秀在行军途中困饿之时,冯异弄到了麦饭豆粥帮刘秀度过困难。这一联主旨告诉我们不要放弃希望,开国皇帝也有极度低谷时期。莼羹鲈脍竟归吴,这一联是晋末张翰的故事,莼羹是莼菜炖的羹汤,鲈脍是鲈鱼薄片,西晋末年在洛阳当官的张翰已经感觉到大乱将起的征兆,就借口想念家乡的莼菜、鲈鱼辞官归乡,以避开未来的政治漩涡。后人常用“莼鲈之思”来表示思乡之情。李白的《行路难·其三》有诗句“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琴调轻弹,杨柳月中潜去听,王伟勇老师列举了南宋谢枋得《蚕妇吟》“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当然这诗意与这一联未必合,同样的杨柳月,也许这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酒旗斜挂,杏花村里共来沽,这一联很自然让我联想到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虞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vh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