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正面管教,许多家长都不陌生,不管是自己书读百遍,还是听樊登老师讲书,或者参加各种家长俱乐部,训练营。这本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可谓是新时代的育儿圣经。作者可谓是非常权威的儿童教育专家,书籍的学术背景也非常权威。但对于我们不是专攻心理学的普通家长,如何把书中的方法应用到平时教育孩子的细节当中。还真是值得研究一下。
且让我这个不合格的家长,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希望对大家也能有所帮助:
1.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
所有的育儿方法之所以难落地,就是因为,对象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药也不能包治百病,再好的方法也不能一招解决所有问题。
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对症下药。我最近接触了乐嘉老师的性格色彩,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和气质不同,针对他们的沟通方式和策略也不一样。同一件事不同的孩子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所以还是要了解孩子本身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应对。
比如:红色性格的孩子,他想要一个玩具,可能就会大哭大闹,如果家长不理他,他可能最后也就算了,他可能哭着哭着也就算了,没有持久性。但是黄色性格的孩子,就会比较讲究方法策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想尽一切办法都要得到。蓝色性格的孩子就比较委婉,总是暗示家长想要,但不直接说。或者说了不给也就算了,但事后会惦记很久很久,一旦家长答应了没做到,就会被直接拉入黑名单,永世不得翻身。绿色性格的孩子,无欲无求,最好养。但是也难成大气。所以呀,不同的性格的孩子搭配不同性格的家长,这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沟通模式。有时大家不经意间就踩了雷区。
2.言行一致。
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书中,作者有一个观点对我触动很大。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没有把资源投入在我们的目标上面,只是空喊口号,在教育孩子这个事情上,也非常明显。父母的言,就是我们想要培养孩子的目标,而我们的行,就是我们投入在孩子身上的资源和方法,比如时间,比如陪伴,比如物质资料。但我们常常是希望孩子自觉处理问题,确总是在孩子做事的时候在一旁指指点点,其实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专注。我们想要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而自己却总是在看手机。言传身教,身教和境教对孩子的作用是更大的。
我发现孩子经常是在我不去管他们的时候,他们会自主的读书,讨论书中的内容,自主的画画,记录自己的见闻,自主的学习,完全没有任何功利的目标。我觉得这才是我理想中的样子,而我每天的催催催,完全剥夺了孩子发挥能动性的机会。
还有一个言行一致的点就是:我们希望孩子有内驱力,但是在鼓励孩子的时候用错了方法,如果我们想要孩子保留对一个行为的积极性,那就一定要用物质奖励他这个行为。因为如果孩子这个行为被奖励了,就失去了内动力,成为被外在物质激励的行为。所以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的正确发心以及孩子所付出的努力。
3.从错误中学习。
在孩子的心里种下这个观念,很重要。其实这对我们每个家长,也非常重要。金惟纯先生的《人生只有一件事》告诉我们,认错很重要。而实际上,错误是学习的最佳机会。失败乃成功之母,好像是我们安慰失败者的口头禅,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把这句话真正的落到实处。我们如何从错误中学习,正面管教中给大家做了很好的展示。比如樊登老师举的自家宝贝嘟嘟打破花瓶的案例。通过一步步的提问,引导,让孩子自主的找到答案,从错误中学到调整自己行为的方法。但很多家长在暗示孩子们从错误中学习的时候,往往是带着自己的心理预设,如果孩子没有按照自己内心中的答案去说,那么还是会不满意。于是,这个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又变成了一个训孩子和降低孩子自尊水平的机会。所以从错误中学习,不能成为一句空话,也要靠家长自己。避免双重标准。自己错了就是有情可原的,孩子错了就是大逆不道的。其实从错误中学习,也可以是从家长的错误中学习,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样更能以身作则带动孩子勇敢面对犯错这件事本身。
有一次,我把车停在本小区,但我忘记了,我以为车子停在了对面小区,于是晚上下班,我带着儿子一路小跑儿想早点到车位,早点回家,结果,到车库一看,没车。这我才想起来,晚上上课没来送车。乌龙了。正在我懊恼的时候,儿子安慰我,和妈妈一起跑步也挺好的。我当时很感动。于是反省自己,我说儿子这么支持我,我要对他好一点。我其实只是跟他说,我会对他好一点,他第二天上学就表现好了很多。其实我还是有点唠叨。所以我发现,孩子的改变,真的就从家长的一言一行,一字一句开始。
《正面管教》这本书也反反复复听了很多遍,但是还是有很多方法自己做不到。其实我还想了一点比较蠢的办法。就是像大家学习非暴力沟通一样,把一些沟通和操作的公式写在手心里,每次跟孩子沟通都先默念三遍。之后我们可能更接近我们想要的结果。先出理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孩子的情绪,最后才谈事情,而有时候,可能在前面两步之后,问题就解决了。
做一个60分的妈妈,也未必是件坏事。跟孩子们一起成长,人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大家有缘一起走一程,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