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那么一段时间,孩子好像也会积蓄很多的情绪,表现得比较暴躁,易怒。做事的热情也不高,总是一副恹恹的样子。更不用说在这种状况下认真完成作业,她写作业时的态度明显充满了敷衍,效率明显下降,需要家长不停的提醒和约束。但是,家长在一旁的唠叨话说多了以后,孩子又会重新陷入情绪漩涡,甚至情绪满溢后,孩子也会发泄出自己的不满,这样的话,家长又会觉得孩子太不懂事了,就会脱离事情本身而去批评孩子自己。最后父母与孩子两方不欢而散。以上,是我和女儿很多次因为学习闹矛盾的状态。反反复复,隔一段时间就会上演。因此,我也曾像很多父母一样,总结出来一点所谓的家长的歪理经验:孩子就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但真是这样吗?
女儿每次和我有了别扭,我们心情都会变差。那如何打破这种僵局,让情况不这么糟糕呢?我觉得,首先还是得从自我改变。上个星期天,女儿在周五就完成了大部分作业,所以,星期天她就完全将作业抛在了脑后,直到星期天晚上,她才不紧不慢地梳理完成自己剩下的作业,但是,当我看到她的这种行为,不由得有一点气不打一处来。这孩子总是这样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就不着急完成,这样下去哪行?提醒几次,还总是不改。女儿殊不知我已经对她充满情绪,忍而不发。等到她在做作业时还表现出不耐烦以后,我便再忍不住脱口而出说:“你总是留一点作业在不得不完成的时候才做,为什么不能早计划,早完成,早利索。万一今天有什么事儿耽误了时间,就不按时睡觉了!”女儿却表现得满不在乎,因为她听我这样说也不是第一次了,她也开始生闷气。但是,不巧的是,她有一道题还得寻求我的帮助才能完成。女儿又着急又无奈又气愤……她耷拉着脸,语气冷冷地问我怎样解题?换做以前,我便会抓住这个机会好好教训她一顿,或者故意拖延时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她也尝尝拖拉的味道。但是,我这次是打算和女儿重新建立起一种新的积极的相处模式的,我不想和女儿陷入互相责备的模式。对于刚才自己没忍住的唠叨,我已经开始后悔。所以,我深吸一口气,尽量换做正常的语气跟女儿一起讨论答题方法。女儿一时也很诧异,反而显得有一点不好意思。等到所有作业都完成后,她突然抱住我,跟我说:“妈妈,我错了。”弄得我都有一点感动了,孩子原来对父母的要求这么低,只要能再多包容她们一点,不要总是像孩子一样和他们对着干,不去批评他们,他们就满足了。被女儿抱着的那一刻,我想了很多,至少我那一刻想通了,我是大人,(尽管我们常常忘记了大人该有的榜样作用,总是一味地去要求孩子。)所以,对待孩子不要苛求,不要放纵,更不要自以为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