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就是用笔记录下来、用于整理的文字。如果算上学生时代的作业本,我也能说是“笔记等身”了。可见,人的一生,需要记下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想想那么多的字迹来自于你的笔下,我也觉得有点震撼,往住不由地为自己感动起来。
说到笔记,那一定绕不开“记录”二字。是的,撇开上学时期的作业本不说,就拿参加工作后业务方面的笔记来说吧,翻开不同时期的笔记本,又能发现好多过去没有发现的东西。如年轻时候的笔记,量大而包罗万象。仗着精力旺盛,开会时对所有的发言都会记录下来,尽管原始记录里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符号、简写字等,前后、上下连贯起来,当时的会议场景和内容又回现在自己的眼前。但是,这样记录很累,也能说明自己在所有参会人员之中身份最低,还没有自己的主见,生怕漏掉或歪曲别人的意思,会后才能根据记录总结归纳出一点心得体会来。
随着年令的增长,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见解,能够形成比较固定的看法,尽管不一定正确。这时的记录往往形成明显的正反两个方面,好像要通过笔记中持某方观点的发言人数、内容,想佐证着一点什么似的。这时的笔记内容有所简化、数量开始降低,仅把发言者的中心思想或看法、依据记下即可。当然啦,与自己观点相同的记得更多。不过,说了算的还是最后发言的领导,一言九鼎,不是凭数量占比多少而定。
再后来的会议记录内容则更为简单,如果是会议主持者,则会把自己预先的想法或者方案提前写下,并通过发言者的内容不断地进行着修订、完善,最后形成完整的方案和看法。对方案未被采纳但有借鉴作用的发言,则给予重点标记,以开阔思路,使最终方案更趋科学合理。如果是参会者,则将观点相同或相近的人以姓氏归类,形成基本对立的双方,以作为今后佐证的依据。
除业务会议外,大部分的会议是会期比较固定的例会,如调度会、经理办公会、安全例会等,除具体的安排、布置和等待落实、反馈的工作需详细记录外,对务虚的内容和逢会必须强调的一些诸如安全生产、劳动纪律等方面的内容则有选择性地记录则可。对反映季节特点的一些工作则可简化限录就行,如“雨季三防”、“冬季三防”、假日值班及车辆管理等内容用专用术语代替即可。对领导习惯性强调的“三点”则记录核心要义即可,即使传达、落实也有很大的自由度,只要不与领导的指示相悖。
每一个笔记本最好在前(或后)面空余几页,以便在笔记本用完后编个目录,并附核心内容提示,方便以后查询和考证。现代化的记录工具,如电脑、录音笔及手机等要尽可能地熟练使用,尤其是某些带语音识别功能的软件更是如此,将会使你的参会经历轻松自如、文档整理进度加快N倍,不过要注意及时做好整理归档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