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来建立的新秩序,近日由于孩子回乡而多少受到影响。虽然每天也没为他做多少事,自己的活动项目也都基本能完成,还是感觉跟之前有些许不同,静心做事的时间好像少了些。做好思想准备,这段时间需要对生活做微调。
第一天,去机场。第二天,去看海。第三天,一起去散个步,然后他说每天想去图书馆做主题阅读。我心想还指望他回来,我们可以每天一起去散步,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不过,我也没有理由阻止他。于是跟他说,我心里更希望他在家,想中途弄点什么点心给他吃也方便。但如果他想去,我也不反对。先生也是先建议他在家就好,说每天跑上跑下太麻烦了,最后也是说如果他想去也支持。
就这样,昨天和今天,他已经连续两天去图书馆自习室蹲点。每天早上出发,中午回来吃午饭,我们一起喝茶聊天,然后他又出发,直到下午五点半回来。
昨天早上,他要出发时,我像以前他回住宿学校时一样,在门口送他,跟他说很想像以前一样,跟他击掌。我做好思想准备,他会拒绝我。但他没有拒绝,而是直接伸出手。于是,我们还像以前一样,击掌三下。他开门走出去之前说:“感觉还是跟以前一样,却又不一样。”这个击掌仪式,从他读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如今上了大学。我知道,有些东西变了,有些东西不变。
就这样,这两天的感觉就像是他还在本地上学,而且每天走读。只是,现在他自己开电动摩托车来回了。
不过,今晚随着两个电话打来,刚刚建立了两天的新节奏,又要有变化了。
孩子从图书馆刚回来,接到居委的电话,让他上报这两天的行程,还要求今晚去做核酸检测。上次刚回家,我们就去居委报备了,由于当时学校那边还是安全的,居委也就没有要求一定去做核酸,说等通知。晚餐后,孩子正准备去指定酒店做核酸检测,接到派出所的电话,问是不是刚从外地回来,问是否做核酸检测,然后建议这几天居家。
还好,居家。
图书馆去不成,意外满足我把他留在家里的私心了。
前天晚上,同事发了女儿朋友圈的截图,孩子在西安上学,说:“想家的欲望达到了顶峰。”看得我两眼酸涩,大家纷纷上去安慰。想想,大一新生,经历了一个多月严格的军校,然后好不容易熬到了期末,然后封城了,然后.....
后来,网上说,学校分批次送学生踏上回程了。让人感动之举啊!
先生同事的女儿也要从风险地区回来了,听说在担心得酒店隔离,说要花好多钱的。他们说,想申请把家留给女儿隔离,敬请贴上封条,老两口去亲戚家借住几天,然后每天给孩子送饭,用绳子绑住饭盒,从楼下拉到楼上去.....
画面感满满。
我们还是很幸运的,转眼,孩子回家已经五天了。不管怎样,一家人在一起就心安了。
想想这一届高三学生,他们从高一就经历疫情的特殊情况。想想,好些想着过年回家团聚的人,可能又得就地过年了。唉!
想想,2020年,当我第一次写上这个日期时,以为它是完美对称应该是很圆满的。
黑天鹅啊!
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疫情再也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