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最后,TA们没有在一起贵圈真的很乱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你之于我,就如迪伦之于乔布斯丨他眼中的他,五个瞬间

你之于我,就如迪伦之于乔布斯丨他眼中的他,五个瞬间

作者: 小神Near | 来源:发表于2016-10-20 16:38 被阅读61次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一个唱歌的。

    这个消息让很多人有些找不着北,其中也包括我。

    这个唱歌的叫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

    听说不知道鲍勃迪伦是可耻的。那么我是可耻的。

    我仅仅是知道这个名字而已。我对这个名字的印象主要是来自于乔布斯——迪伦是乔布斯最喜欢的歌手。

    往年诺奖文学奖公布之后,总会兴起一股购书潮。虽然很多人也是“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但今年不一样了。今年的文学奖公布之后,大家都跑去听歌了。

    但我还是想保留一些优良传统——我决定重温一下《乔布斯传》……

    如果想要了解迪伦,这种方式可能比百度效率低多了。但我喜欢这种方式,从一个人的身上看到另一个人的影子。

    尤其是喜欢他的人。


    瞬·一


    一九七零年代,是美国音乐的鼎盛时期,如同贝多芬和莫扎特尚在人世一般,人们深深沉醉在音乐中。

    乔布斯年轻时代的挚友、也是苹果的创始人之一的沃兹尼亚克,在1970年的秋天,向乔布斯推荐了迪伦的音乐。

    沃兹和迪伦,是令乔布斯感到相见恨晚的两个人。

    “我们会游走于圣何塞和伯克利地区,到处寻找迪伦的盗版磁带并收集它们,”沃兹说,“我们会购买迪伦歌词的小册子,然后熬夜解读这些歌词。迪伦的文字可以触动我们心中的创想。”

    乔布斯说:“我有超过100个小时的磁带,包括迪伦1965年和1966年巡回演出的每一场演唱会。”

    年轻的沃兹(左)和乔布斯(右)


    瞬·二


    1984年1月24日的苹果发布会,乔布斯发布了第一代Mac,终结了IBM在电脑产业的“老大哥”地位。

    在那场发布会的开端,乔布斯登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场:“我想用迪伦——鲍勃·迪伦20年前的一首歌来开场。”他笑了笑,然后低下头开始诵读《时代在变》(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的第二段。

    Come writers and critics

    Who prophesize with your pen

    来吧,用笔尖预言的作家和评论家们

    And keep your eyes wide

    The chance won't come again

    这是个无双的时刻,请睁大你们的双眼

    And don't speak too soon

    For the wheel's still in spin

    别急着记述这一切

    因为历史的车轮仍在辗转前行

    And there's no tellin' who

    That it's namin'

    谁将为这时代命名,尚不分明

    For the loser now

    Will be later to win

    此时的败者,会是未来的王者

    For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

    因为时代在变

    这首歌为乔布斯树立了具有反抗精神的个人形象,也使人联想到当时的苹果公司——肩扛电脑产业的最后一面旗帜,阻碍着IBM主宰信息时代。

    乔布斯将Mac进行了一系列展示之后,笑着说:“关于Mac我们已经说得很多了,但是今天,有史以来第一次,我要让Mac自己说话。”

    他退到电脑后,按下鼠标,Mac发出了轻颤但可爱的低沉声音——

    “你好,我是Mac。”

    这是第一台会做自我介绍的电脑。

    Mac会说的还有很多,但它的声音盖不住台下观众疯狂的掌声和欢呼,人们上蹿下跳,激动地挥舞着拳头。

    乔布斯在微笑,接着他低下头开始哽咽。

    掌声持续了将近5分钟。

    1984年的Macintosh电脑


    瞬·三


    在乔布斯的记忆中,唯一让他紧张得舌头打结的时刻,就是见到鲍勃·迪伦。

    2004年10月,迪伦在帕洛奥图附近演出,当时乔布斯正处在第一次癌症手术后的恢复期。

    迪伦不是一个爱社交的人,也从来都称不上是乔布斯的朋友,而且他也不在乎是或不是。不过,他曾邀请乔布斯在演唱会之前在他住的酒店见面。

    乔布斯回忆道:

    我们坐在他房间外面的露台上,谈了两个小时。我真的非常紧张,因为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之一。而且我也怕他本人不像我想象中那么聪明,或者他只是在“模仿”自已,就像很多人那样。但我很高兴,因为他说话入木三分,他的一切都和我想象的一样。他非常开朗和真诚。他和我谈论他的生活,谈论写歌的过程。他说:“有时一些旋律就那么来了,我并不是刻意要作出曲子来。那样的事不会再有了,我怎么都不能再那样写曲子了。”他停顿了一下,然后用他沙哑的嗓音微笑着对我说:“但我还是会哼出这些调调。”

    迪伦再一次到附近演出时,他邀请乔布斯在演出前到他乘的旅行车上来坐坐。他问乔布斯最喜欢什么歌,乔布斯提到了《多余的清晨》(One Too Many Mornings),于是迪伦当晚就唱了这首歌。

    演出结束后,乔布斯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辆旅行车驶过他身旁,发出了剌耳的刹车声,车门滑开,“喂,你听到我为你唱的歌了吗?”依旧是迪伦沙哑的声音。然后车就开走了。当乔布斯讲到这段故事的时候,他赞美了迪伦的嗓音,并回忆道:“他是我心目中经久不衰的英雄之一。我对他的喜爱随着时间而生长,现在已经成熟。我无法想象他在那么年轻时就取得了成功。”


    瞬·四


    2006年,乔布斯寄给迪伦一个iPod,里面装着迪伦所有的歌曲。同年8月,迪伦与苹果达成一项重大交易——允许苹果在线上音乐商店以199美元的价格打包出售他录制过的所有歌曲,共773首,再额外提供他的最新专辑《摩登时代》(Modern Times)的抢先预定。乔布斯宣布说:“鲍勃·迪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尊敬的诗人和音乐家之一,而且他也是我个人的偶像。”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迪伦还拍了一部关于iPod的电视广告,并推广他的新专辑《摩登时代》。

    在过去,让名人做广告需要支付一大笔钱。但是到了2006年,情况完全变了,很多艺人希望出现在iPod广告里,因为巨大的曝光率象征着更大的收益。当时,在苹果和广告公司内部都有一些年轻员工不愿意让迪伦出面做广告,他们都担心他不像以前那么受欢迎了。乔布斯则完全不予理会,能和迪伦合作已经让他激动万分了。

    乔布斯格外关注迪伦广告的每一个细节,他精心挑选要在广告里使用的歌曲,最后选中了《有一天,宝贝》(Someday Baby)。

    广告方先用替身代替迪伦制作了一个样片,乔布斯批准后,再去请迪伦本人拍摄。但当正式的片子出来之后,乔布斯又不满意了。他说这不够特别,他想要一个新的风格。所以广告方又请了另一位导演,并说服迪伦重新拍摄。这次沿用了iPod平面广告使用过的剪影风格,轻柔的背光下,迪伦戴着牛仔帽,坐在一张高脚凳上,抱着吉他漫不经心地边弹边唱;另一个镜头中,一个嘻哈风格的女性戴着报童帽、拿着iPod翩翩起舞。乔布斯很喜欢。

    迪伦的iPod广告

    这则广告体现了iPod营销的“光环效应”:它为迪伦赢得了年轻一代的歌迷,就像iPod促进了苹果电脑的销售那样。在这则广告的推动下,迪伦的新专辑在发行后的第一周就跃居“公告牌”(Billboard)排行榜的第一名。自1976年的《渴望》(Desire)专辑以来,迪伦在30年后再次荣登宝座。


    瞬·五


    在《乔布斯传》的结语中,该书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写道:“传记作者理应是为传记作结语的人,但这是史蒂夫·乔布斯的传记,我如果不让他最后说几句话就这样把他推上历史的舞台,我怀疑自己无法准确地传达出他的那种感觉——他在任何情况下展现自我的那种方式。”

    于是,他把大轴的话语权归还了乔布斯。而乔布斯则将“迷弟”之心贯彻始终,三句话离不开迪伦——

    我有时候对别人很严厉,可能没有必要那么严厉。我还记得里德(乔布斯的儿子)6岁时,他回到家,而我那天刚解雇了个人,我当时在想,一个人要怎样告诉他的家人和幼子他失业了。肯定很艰难。但是必须有人去做这样的事。确保团队的优秀始终是我的责任,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没有人会去做。

    你必须不断地去推动创新。迪伦本来可以一直唱抗议歌曲,可能会赚很多钱,但是他没有那么做。他必须向前走。当1965年他转做电子音乐时,与很多人渐行渐远。1966年的欧洲巡演是他的巅峰。他先上台演奏原声吉他,观众非常喜欢。然后他会带出TheBand乐队,他们都演奏电子乐器,观众有时候就会喝倒彩。有一次他正要唱《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观众中有人高喊“叛徒!”迪伦说:“搞他妈个震耳欲聋!”他们就真的把电子乐器玩得震耳欲聋。披头士乐队也一样。他们一直演变、前行、改进他们的艺术。那就是我一直试图做的事情——不断前进。否则,就如迪伦所说,如果你不忙着求生,你就在忙着求死。

    我的动力是什么?我想大多数创造者都愿意对前人取得的成就表达感激,因为我们得以利用这些成就。我所使用的语言或数学都不是我发明的,我的食物基本都不是我自己做的,衣服更是一件都没做过。我所做的每一仵事都有赖于人类社会中的其他成员,我们得以以巨人的肩膀为起点。

    我们很多人都想回馈社会,在这股洪流中再添上一笔。我们用自己知道的办法,在时代中发声——因为我们不会写鲍勃·迪伦的歌或汤姆·斯托帕德(Tom Stoppard)的戏剧,只能试图用我们仅有的天分去表达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受,去表达我们对前人所有贡献的感激,去为这股洪流加上一点儿什么。

    这就是推动我的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之于我,就如迪伦之于乔布斯丨他眼中的他,五个瞬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gf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