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最好的抗风险武器
没有秘密是创业者最大的风险
什么是秘密?你能做,别人即便知道了也做不了,或者就算做出来,也跟你的不一样,这就是秘密。
我条件反射想到的就是《海底捞你永远也学不会》。
如果一个公司没有秘密,就没有护城河,就会时刻处于危险境地,谁想来“抢”都行。比如代加工,比如代购,还比如我们代运营(所以我想做甲方)。
樊登老师说的是“把书讲好,讲得有趣一点,别讲太多废话,这就足够了。”看上去很简单,我在今天才知道,原来视频网站也开始做知识付费,比如爱奇艺比如优酷。
那樊登读书是怎么做的呢?化学讲书,能用听众最能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消化掉一本书,并且还能使他们跟生活建立起联系,甚至改变他们的行为。
告诉你,你也学不会的好秘密
真正的秘密,从来不怕别人知道,因为即便你知道了,也学不会。《喜家德水饺不怕偷师的好秘密》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27709591/notes/58978801
创业者不可不知的六种好秘密
1资源
2科技
连我爷爷85岁的老人家都知道,如今要赚钱还是要靠科技。华为将科技视为华为公司防范外界风险的“核武器”,每年确保将10%的营业收入用于研发。华为也是全球第三迈入千亿美元俱乐部的电子公司。
3运营能力
(我的眼里有点亮光了)
4品牌口碑
5价格
现在我觉得价格其实反应的是供应链成本的控制,机制的追求。
6用户
凯文凯利说过一个著名的“1000铁杆粉丝”原理,在他看来一个品牌之要有1000名铁杆粉丝,就可以活得很好。
超越竞争的“十倍好”原则
(我还是蛮欣赏,樊登老师在写别人故事的时候把樊登的故事写进去,看着做广告,又真切又震撼的感觉)。
秘密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现实生活中很多看起来非常成功的大公司或者创业者都是通过长期积累才有了今天谁也学不会、抢不走的秘密。若是你至今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秘密,千万不要太过自责,只不过是你的积累还没有到位。
如果没有秘密,不妨假装自己有秘密(make)。英特尔的创始人告知,不能确定你或你的公司发展趋势的时候,部分在于自律,部分在于“欺骗”,而“欺骗”会变成现实,“欺骗”其实就是你给自己、员工和合作伙伴打气。
找到秘密之后,你得先做验证###
一切没有找对秘密的创业都是在谋财害命。
价值假设
假设客户在使用你的产品和服务时,能够实现他们的价值需求。而验证价值假设,简单说来就是在创业之前,你应当先弄明白自己即将做的这件事到底有没有价值,价值时真实存在的,还是仅仅停留在你的想象中。
樊登老师讲的是自己先从身边,EMBA的同学开始做起付费读书,但是买到的人还是没有办法及时读书,于是樊登老师做了优化,从电子邮件发PPT发展为开微信群做直播,再后来开微信公众号,一步一步优化到APP。验证的最后方法是卖,而不是问。
(我们的运营服务,已经有付费的客户了,第一步是有一定的市场。)
增长假设
如果客户使用你的产品后觉得确实很好,能够满足他的实际需求,体验也很不错,那么他会推荐给其他客户,为你进行转介绍。你才能拥有更多客户,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快速增长。
(我们运营的客户介绍了同行朋友加入,并且把分店也给我们运营,第二部我们达到了增长的空间。)
打造最小化可行性产品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化可行性产品。具体来说你要尝试你的想法时,风险最小的方式是在开始时不要投太多钱,而是先做一个简单的原型,也就是最小化可行性产品,然后通过测试,收集用户反馈,快速迭代,不断修正产品,最终适应市场的需求。
(让我想到我在18年创业的时候参与的一个小项目,邮轮之旅,17年的教训让我自己,不要做不熟悉的项目,投入了5万,光靠考察投资人,还有创始团队还是有问题的,本身自己不了解其中的风险,不要贸然进入,所以量力而行拿了一个中级代理,钱在一个月之内都赚回来,略赚一点小钱,也赚了一些服务标签的名声。19年9月底花400起步了社交电商,一个月2-3K的稳定收入,当是交公积金了。)
最小化
当樊登老师创业的时候,一分钱都没有投,不需要创业的姿势(大气的办公室等),就在家楼下咖啡馆办公,每次花20多块钱,水电都不用交,谁要时来拜访,自己买单。原则挣来的钱尽量不花或者少花,所以用电子邮件方式来验证替别人读书这件事是否可行。(我猜这也是一个先发展副业再做主业的方式,风险降到最低)。
比如我这几这行如果涉猎餐饮,也会先从纯外卖店开始着手,把控供应链,成本最低,风险最低。(还有17年的及时止损,和18年的再就业止损,在时间中我已经没有金钱和精力折腾,所以又回去打工了,这都是没有最小可行性实验的后果,第一次的创业一腔热血)。
可行性
良好的用户体验应该是最小化和可行性二者的有机结合。如果过于重视成本控制、忽略了产品的可行性,最终只会产生糟糕的用户体验。
融资需要有毒,钱不是越多越好
寻找秘密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略现金流,现金流出问题是很多创业公司倒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次创业之所倚失败率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钱太多。有了第一次的风光,很多圈内大佬的赏识和认可,来钱很容易,就比较激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