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业生涯应该是糊里糊涂就开始了。
2006年的秋天,我又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相比6年前的高考和3年前的读研,这一次的选择注定是与众不同的,因为这一次没有人帮我选择、没有人给我现成的选项,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于是开始准备简历、笔试以及面试需要用到的知识和技巧,这些准备工作中,通过汇编了解C语言原理的经历,让我掌握知识背后的原理/知识,感受到了快乐和成就感(后来,大多数C语言的笔试我都通过了),也对我后续的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对于好工作的标准是十分模糊的。首先得解决北京市户口,其次工资越高越好,第三感觉最好是自己看好的方向(例如:嵌入式、信息安全、芯片等)或者大公司。然而,并没有一个公司会直接告诉你,我是符合你的条件的;加之自己可能见识比较浅薄,对于各个行业的了解少之又少,所以总是在通信、电子行业里打转转(完美错过了各种金融机构以及很多不知名的好公司)。由于笔试的成绩总还是不错的,也算是陆陆续续接到了不少公司的面试通知,但是由于研究生期间的工程经验主要集中在MFC方面,对于一些挑选余地比较大的公司,往往更倾向于挑选有相关经验的人员,我的经验又往往与投的职位需求不太一致,所以很多时候,面试就是走个简单的过场。
在我的努力中,最先生效的还是熟人推荐(这也是当下最有效的求职和招聘方式),我得到了两个口头的Offer,一个来自于某国有企业新成立的军品部门,另一个则来自于一个芯片公司的测试开发部门;于是,感觉一块大石头已经落地了一半,各种笔试、面试继续刷着,毫无压力了。不过,我的第一次生涯考验就在这样祥和的气氛中发生了,国企的Offer来了,不过只有三天的有效期限制,这大大超出了我的意料;由于心里有点倾向去芯片公司,于是开始跟芯片公司联系,得到的答复却是公司人力去成都招聘,回来再发Offer,不过却已经超过了国企Offer的截止时间。于是,在后续的两天时间里,没日没夜的思考,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不知道改变了几次选择,最终还是选择了国企,选择了军工。后来,一个月后,又一个Offer到来,某世界500强;两个月后……
回头审视自己做决策的过程,当年缺少生活经验,不了解工作能给自己提供的东西,对于自己未来的个人发展预期并不明确,所以导致了在压力面前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当时也不知道可以用决策树来协助自己进行选择)。如果是现在,我会按照愿景/身份/价值观/能力/行为/环境逐层分析自己的需求,做出比较再进行选择;进行更多的尝试,创造更多的选择,也尝试放弃,来更明确自己心中的准则。
不过,可能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多的要求,让我在所有的Offer中选择了一份收入最低,却有可能为国防做一点事情的工作。虽然对于“选择”,它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对于“结果”,我不后悔。
第14篇(14/1000),2018年3月26日,于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