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住皆安然,贪嗔苦乐融”不仅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目的。
2.“解脱”,就是去除执著,摆脱生活中的烦恼与痛,达到心灵上的绝对自由。所以,任何时候都要牢记修行的目的,并常常以此提醒自己,安住于真心,专注于目前在做的事,守住妙明之心。
3.“本来之身”,这里指法身,也指你生起的清凉明白、空空荡荡、明明朗朗、快快乐乐的智慧光明。
4.“所起法身王”,当你自己融入真心状态,行、住、坐、卧都在这种状态中时,你就是法身之王,你就是佛陀。
5.“所现明体空”,当你安住于觉性的时候,你眼前所看到的一切,耳中所听的一切,都不过是空性的化现、空性的显现。因为它们都归于空性,归于法性,也就是“朵朵黄花,皆是菩提。声声鸟鸣,无非般若”。
6.“母子光明会”,将你修来的觉性光明称为“子光明”,将你本有的光明和法界、诸佛的光明——当然,它也在你的自性中本来具足——称为“母光明”。当子母光明相融无二时,叫“子母光明会”。
7.慈悲是无上的铠甲。
8.不过,真正的子母光明会,不一定能轻而易举地实现。相应需要诸多的条件,其最主要的条件之一是对机。在佛教中,将此称为缘分。天雨虽宽,难润无根之草;佛门虽大,不度无缘之人。所以,没有对机,便没有相应。
9.相应的第二个条件是信心。没有信心,不可能相应。佛教所说的上根之人,其“上根”的重要标志就是有大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