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阿伯特─良好的行为1

阿伯特─良好的行为1

作者: 混沌_2fcd | 来源:发表于2020-02-24 20:33 被阅读0次

    第 一 章(1)

    1.贤哲门徒之道,在谦冲(2)与卑让(3)、在勤奋(4)、在充实(5)、在克己与受人爱戴(6)。他对家人卑让、惧罪,察人则观其行。他说:“今世万物之中,无一物为我所有,因今世即非我所有。”他坐而研读,任其袍服尘染于贤哲门徒们的脚前(7)。没有人在他身上看见一丝邪恶。他按题而问,据理而答(8)。

    (2) “谦冲”(anav),和合本《圣经》译为“谦卑”或“谦和”。

    2.当如无缝皮囊,密不透风(9);如深畦,保其水分(10);如胶封坛罐,密贮其酒(11);如海绵,吸收一切(12)。不要像大开的门口,任风漏入;也不要像矮小的门口,羞辱贵客(13);而要像最矮的门槛,人人取道于此(14);要像低置的挂钩,人人挂物于此。(15)

    3.倘若你在钱财上受到打击,切记约伯在钱财和身心上都受到了打击(16);倘若你在身心上受到打击,则切记大坍与亚比兰活着便坠落阴间(17)。

    4.切勿因眼见而败德;若非眼见,则无败德(18)。

    5.切勿在你的嘴面前(19)感到羞涩,以免食之过量。

    6.切勿背离义行(20),切勿研习异端(21),以免被引入地狱。

    7.他人说你坏话,虽大犹视之为小;若你说他人坏话,则虽小犹视之为大,直到你去抚慰其人。

    8.切勿在少年时行为不轨,此非《托拉》所嘉许;当在少年时行为良好,此为贤哲及其门徒所嘉许(22)。

    9.热爱《托拉》并尊重它(23)。

    10.在你友伴的意愿面前,要略过你自己的意愿,此即拉结为利亚(24)、大卫为扫罗(25)所行之事。而在上天的意愿望面前,则要略过你和你友伴的意愿,此即我们所说的雅各(26),他未吻约瑟。(27)

    11.要爱说“或许”,厌恶“那又如何”。拉比希德卡(28)用另一种方式说:要爱说“或许”,厌恶“这有什么(29)。

    12.远离丑恶的及类似丑恶的事物,以免他人疑心你越轨(30)。

    13.切勿毁谤你的友伴(31),因一切毁谤者均无可救药。

    14.切勿与不知经的祭司共食面包,以免他给你吃祭天(32)的供品。(33)

    15.远离怨言,以免怨毒他人,更作罪孽。(34)

    16.我的心欢喜,我的灵快乐。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

    (13) 房门低矮,则人人弯腰而入。“贵客”,指“贤哲”,让贤哲脸朝下进入房间,在当时被认为是对贤哲的羞辱。

    第 二 章

    1.让你全部的道业都是为上天之名,要热爱上天,敬畏上天。对所有的诫命都一则以喜,一则以惧(1)。(2)

    2.当如无缝皮囊,密不透风;如深畦,保其水分;如胶封坛罐,密贮其酒(3)。

    3.当坐于贤哲(4)面前、侧耳倾听其言谈(5)。切勿急于答复,当在答复其言辞前按题而思;在先先答,在后后答;承认真理;不在其智慧比你更大的人面前开口(6)。

    4.若你渴望学习(7),切勿对你闻所未闻(8)之事说:“我听说过。”若你被问及未详之事,切勿羞于说:“我不知道。”若某人教授你闻所未闻之事,切勿羞于说:“教给我吧(9)。”不要只是仰着脸对自己说:“我没听说过(10)。”

    5.为行善而行善,为善行而谈论善行,切勿将善行做成包装自己的冠冕,或是用来刨挖的锹锄(11)。学会在困境中信守《托拉》之言,且勿求雪耻(12)。账目明细,报偿优渥;保障在此,真理亦在此(13)。

    6.热爱《托拉》并敬重《托拉》;热爱人类并敬重他们(14);热爱公义、正直与批评(15)。明了今日与明日之别,属于你者与不属于你者之别;因为属于你者尚不能归你所有,故不属于你者又如何归你所有(16)?要学会善终(17)。

    7.务必柔顺而为所有人爱戴,并在所有人面前卑让(18)。当如无缝皮囊,密不透风如最矮的门槛,人人取道于此(19)。要敏于事尊,宽以待下(20);当为良贾,且慷慨于银钱(21)。

    8.远离那些将你引向罪孽的及类似的事物(22)。当为轻微的罪孽而悚栗,以免你被引向深重的罪孽;当闻诫命而趋附,即便是轻微的诫命,也会将你引向重大的诫命(23)。

    9.当以邻人为鉴(24)。让朋友的荣耀对你贵如你自己的荣耀(25)。当尊重每一个人(26)。不要说:“我将奉承此人,因他给我食物;我将奉承此人,因他给我饮料;我将奉承此人,因他给我衣服(27)。”宁可自感羞愧,切勿蒙羞于他人(28)。切勿让你的唇羞辱你,切勿让你的嘴贬低你;切勿让你的舌头轻言自誉,切勿让你的牙置你于羞愧(29),切勿向你自己的言辞低头(30)。

    10.若你渴望保持你同伴的友爱,务必关注他的利益。若你渴望远离罪孽,务必去思考及认知其后果。当心系诫命,在其门墙安居乐道(31)。

    (26) L译本在此有“要爱说‘或许’,厌恶‘那又如何’”,重复本书第一章第十一节。

    (27) L译本与S译本此处加有“我将奉承此人,因他给我遮蔽”一句。

    (28) 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为此感到羞愧,远胜于等到别人指出,甚至受到羞辱。

    (29) 此四句D本、L译本及H译本释义相同,都认为是“切勿轻言寡信,以免自陷困境”

    (30) 此句释义纷纭。大致有三种说法:一、切勿轻言多言,以免以后出现食言而肥的窘境。故H译本此句译为“切勿饶舌”。二、切勿作自己不愿履行的诺言。三、不必以自己的言言辞自缚,必要时可变更前言,有类《孟子·离娄章句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的思想。

    (31) 最后一句问题较大。主要是“门墙”一词,有学者读为“细节”。H译本及S译本均采此说,故译为“研读深思其每一个细节”,D本亦采用近似的说法。但S译本自己也说此说并无版本上的依据。本书从L译本。“乐道”在原文中的意思是“充满喜悦地说”。

    11.若你行善,则虽多犹当视之为少;且当说:我所行之善并非出自自我,而是出自他人对我所行之善(32)。若他人对你行善,则虽少犹当视之为多;对他人为你所行之善,当给与赞誉。若他人对你行善极多,则不要说:“他们是为我所行的有理之事而对我行善”,而要说:“是为我所行的无理之事”,因为(《旧约·申命记》第七章第十节)说:“向恨他的人当面报应他们,将他们灭绝。”(33)若你行恶,则虽少犹视之为多;且当说:悲哉!我犯下了罪孽。因我成了他人的绊脚石。但若你行恶极多,则当视之为少;且当说:我只偿付了很少一部分孽债,我应得的报当多过于此。

    (32) 此句S译本及L译本均译为“并非出自我的钱财”。H译本译为“并非出自我的善良”。

    第 三 章

    1.务必在冲口而出前权衡你的言辞(1),当依天下通道(2)思量你的行为,并使自己每进的一步都获得酬劳(3)。奉任何对你的裁决为公正,并从任何怨言中脱身(4)。

    2.务必从得的一端评判你的友伴,勿将天平压向失的一端(5)。务必乐于你的分定,安享你的清贫(6)。勿恨证你为非者。视你自己为小,以使你的分定永得祝福(7);当眼目慈善,神气谦卑(8)。

    3.教会你的舌头说“我不知道”,以免谎言被揭而身陷囹圄(9)。

    4.若你疏于行某一诫命,则最终将由此疏于行其他诫命;若你轻忽某一诫命(10),则最终将由此轻忽其他诫命。若你有意违背《托拉》所言,则将迫你违背《托拉》所言,无论你有意还是无意(11);且你的苦难亦无回报(12)。若你取非你所有之物,则你所有之物亦将为人所取(13)。

    5.神物,无论食用抑或奉献,都务必当心(14)。

    6.对你的相识作答,务必谦忍并见爱于彼;在任何人面前都当卑让,你的家人甚于其他人;若你怨恨你的家人并与之争斗,则你将终结于地狱(15)。

    7.轻诺之初始,即愚行之肇端(16);不洁(17)之初始,即异教之肇端;对女性轻浮之初始,即荒淫之肇端(18)。

    8.若你作保,则为偿付而作保(19);若你借债,则为偿还而借债(20);若你放贷,则为追讨而放贷(21)。务必精打细算以结清欠账。

    9.获得名誉者,名誉归己所有;领悟《托拉》之义者,来世归他所有(22)。

    10.耻于问者无以学,少耐心者无以教;不知经者不能虔诚,愚盲不惧孽缘;沉湎经商,未必益智(23);当使自己潜心《托拉》甚于任何事业(24)。

    11.贤哲门徒有十五种特质(25),它们是:出入有礼(26),坐立有让(27),敏于惧罪,精于学识;明辨其道,博闻强记,答问充分(28),按题而问,据理而答(29),逐章加以充实(30),走动于贤哲门墙(31),学以致教,学以致用(32)。

    12.勿似高门槛,磕绊人脚,而终归崩坍(33);勿似中门槛,惟恼怒者坐之,而终归崩坍;而当似最低的门槛,人多取道于此,并将永立其位,即使整座房屋崩坍(34)。

    第 四 章

    1.贤哲门徒聚则优雅得体,不知经者聚则行为失当(1)。

    2.从事于《圣经》学业者,有功德亦无功德;从事于《密施拿》学业者,以其功德而得到报偿;从事于《塔木德》学业者,此功德无它物可比(2)。愿求学于《密施拿》者永远多于《塔木德》(3)。

    3.当无偿教授《托拉》,切勿以之取酬(4);不得以《托拉》之言索取报酬,因《托拉》乃神圣的受称颂的神所无偿授予(5)。若你以《托拉》之言索取报酬,则你终将毁灭整个世界(6)。不要说我不名一文,因为一切钱财皆属我所有(7)。若你幸得钱财,当以之行义举;当趁你的钱财在手之时,以之修置今世与来世(8),因为钱财有翅,冲天其飞。《圣经》说:“你岂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么。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9)

    4.切勿说:“某人聪颖,我不聪颖。”因为你不曾像他一样为贤哲出力(10)。切勿说:“某人富有,我不富有。”因为无人得占两张桌子(11)。切勿说:“某人英俊,我独丑陋。”因为人一旦死亡,即成腐肉(12)。不仅如此,而且对腐肉,其主人尚可以对异教徒说:“拿走肉,把皮给我(13)。”对你们,没有一种生物会在意。切勿说:“某人公义,我不公义。”因为你们俩未来都要呈文报账(14)。切勿说:“某人强壮,我不强壮。”因为除非修习《托拉》,否则无人强壮,《圣经》说:“听从他命令成全他旨意有大能的天使,都要称颂耶和华。”(15)

    5.此话当铭记在心:要明白你从何而来,你向何而去,以及在谁面前你将呈文报账(16)。

    6.切勿让你的耳朵听无谓之谈,以免其在诸器官中首先被烧焦(17)。切勿让你的眼睛觊觎非你所有的钱财,以免蒙蔽你如昏黑幽暗(18)。切勿让你的嘴说坏话,因为它将首先进入审判。切勿留赃物于你手中,因为你的肢体将为你作证(19)。切勿让你的脚引你越入罪孽之域,以免死神催你的命(20)。勿惧天下法庭,因为它们都爱财(21);当惧天上法庭,因天上不仅有你的证人,而且对你的指控也与日俱增。

    7.若你乐于行我之言,则我之家人将出来迎接你;甚至我自己也将出迎,且对你说:“此来平安。”(22)

    8.若你的耳朵未闻无谓之谈,则你将耳闻今世之平安与来世之生活(23),《圣经》说:“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面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24)若你的眼睛未曾觊觎非你所有的钱财,则它将在昏黑幽暗中为你照明,《圣经》说:“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发现。”(25)若你的手未曾留赃物于其中,作恶者又其奈你何(26)?若你满嘴《托拉》之言,则一切富人都将自灭(27)。若你的脚未曾引你越入罪孽之域,则死神亦对你无能为力。

    9.让这些言辞都记在你心(28)。为你之所欲为(29),只是别说没人劝诫过你(30)。

    (1) “优雅得体”,S译本及H译本均译为“给他人以尊严”;L译本译为“使他人喜悦”,并认为“不知经者之聚”指的是与贤哲门徒聚会。故本节与《阿伯特》第三章第三节相似,指当拒“不知经者”于贤哲门徒聚会之外,以免无谓之谈影响贤哲门徒在聚会时谈论《托拉》(拉比犹太教的行为准则之一)。类似的思想亦见于《阿伯特》第三章第十三节。

    第 五 章(1)

    1.贤哲门徒,食不立,饮不立(2);不擦净其碗(3),亦不舔其指(4);不在其友伴面前呃逆(5);言谈有度,玩乐有度,睡眠有度(6);唯唯有度,否否亦有度(7)。

    2.人当永远知道他与何人共立(8),与何人共坐,与何人共餐,与何人共谈,以及与何人共签文约(9)。

    3.贤哲门徒可以四事(10)而辨识:以其囊中之物(11),以其杯中之物(12),以其恼怒(13),以其装束(14)。有人说:亦以其言谈(15)。

    4.智慧乃《托拉》之尊荣(16);惧罪(17)乃智慧之尊荣;谦冲乃惧罪之尊荣;诫命乃谦冲之尊荣;虚心乃诫命之尊荣。

    5.左右皆眠,则不当醒;左右皆醒,则不当眠。左右皆笑,则不当泣;左右皆泣,则不当笑。左右皆立,则不当坐;左右皆坐,则不当立。左右皆读经,则不当读传(18);左右皆读传,则不当读经。要之,人不当有异于众望(19)。

    (1) 本章至第八章亦合称“小天下通道”。

    (2) S译本无“饮不立”。L译本则多“性交不立”一句。按《塔木德·吉亭书》第70页上的说法,以立姿吃饭、饮水及行房事都会使身体虚弱。

    (3) L译本认为做客吃饭时如用面包擦净碗碟,则是表示仍然饥饿,无异于向主人索要食物。D译本则称拉比犹太教的教规是吃饭时不要把盘中餐吃尽,以免露出贪吃相。

    第 六 章

    1.贤哲门徒四毋:毋摸黑赶路(1),毋膏香过市(2),进入会堂毋落人后(3),毋滥与不知经者共坐(4)。

    2.入则长者当先,出则少者当先(5);登梯则长者当先,下梯则少者当先(6);进会室则长者当先(7),进监狱则少者当先(8);祝祷则长者当先(9),行者当向坐者问安(10)。

    3.人不当就坐于比其年长者面前(11)。若折面包,当折烤脆处(12)。若食萝卜洋葱,当食长叶处(13)。不得拈取面包,以牙撕咬,又放回桌上(14)。若当众饮水,当转面于侧而饮之(15)。

    4.人不当挑剔过细(16),城府过深(17),贪食过量(18);当忽略他人对已之诅咒(19),亦不在友伴的羞耻中求荣(20)。

    5.过犯之始,在于心猿意马(21);其次在于嘲弄(22);其三在于傲慢(23);其四在于残忍;其五在于闲散;其六在于憎恨无常(24);其七在于眼目贪凶(25)。为此所罗门说:“他用甜言蜜语,你不可信他,因为他心中有七样可憎恶的。”(26)

    ————————————————————

    (1) 避免夜间独行,乃拉比犹太教对贤哲门徒的行为准则的规范之一(参见《阿伯特》第三章第五节)。原因有二:一是会被人怀疑行为不轨,二是会有危险。按,《塔木德·逾越节书》

    (2) 《塔木德·祝祷书》第43页下亦禁止贤哲门徒在衣服上熏香后招摇过市,以免被人误认为同性恋。

    (4) 与不知经者保持距离,乃拉比犹太教中反复强调的行为规范。参见本书第四章第一节及其注解。

    (18) 禁止门徒在吃喝时显露贪婪相。比方说,《塔木德·逾越节书》第86页下禁止门徒在饮酒水时一饮而尽,而是应当至少分两次喝下。《天下通道大义篇》禁止少者在长者之前在餐桌上取食,否则便是贪吃相。

    (19) 要善于原谅他人对自己的冒犯,参见本书第一章第七节。

    (21) 原文为“心思”,D译本认为此词主要是指淫荡的想像,亦指偶像崇拜。

    (22) 任何不严肃的嘲弄、挖苦或冷言冷语都为拉比犹太教所不容。

    (23) 关于拉比犹太教以谦逊为美德,参见本书第一章第一节注②及注③。

    (24) 指没有一定根据地憎恨他人。

    (25) “眼目贪凶”,原文为“恶眼”,原义为用仇恨的眼光看待世界和他人。参见《阿伯特》第二章第十一节注⑤。

    第 七 章

    1.愚人有七个特征:在比他更有智慧(1)的人之前开口;在朋友说话中间插嘴;急于答复;不按题而问,不据理而答;论事当先则后,当后则先;对没听过的,便说:“我听过。”不承认真理(2)。

    2.贤哲门徒当食有节(3),饮有节(4),洗浴有节,膏油有节(5),穿鞋有节(6),床笫之欢有节,行走有节(7),装束有节(8),声音有节(9),唾吐有节(10),及行善事有节(11)。一如长期将自己深藏于父门闺房的新娘,惟出阁时展示自身(12),且说:“谁有证据指摘我的,请来作证(13)。”贤哲门徒亦当对其善事态度谦逊,以其优雅的行为之道而著称(14)。追随真理而非谎言,追随诚信而非贼盗(15),追随谦冲而非傲慢,追随和平而非纷争(16),追追随老人之劝而非孩童之言(17),追随狮子而非女人(18)。

    3.尊师者(19)何如?侍其食,侍其饮(20),为其穿衣,为其着鞋,伴其出入(21);师长如是,贤哲亦如是(22)。渎师者何如?坐其位,不当;代其言,不当;对抗其言论,不当(23)。

    4.拉比海亚(24)教导说:“沉默于智者尚且为宜,何况对愚夫呢(25)。”所罗门王如此说:“愚昧人若静默不言,也可算为智慧(26)。”更不必说智者静默不言(27)。

    (4) 指在饮食时遵守拉比犹太教所规定的餐桌礼节,参见本书第六章第三节及第四节。

    (5) 《塔木德》时代的犹太人洗浴大致遵循罗马人的习惯,除了在更衣顺序方面有一套规定外,浴后在头上、身上使用油膏也是必要的一个步骤。在这一点上,有的学者认为当时男女所使用的油膏不同,女子所用的为香膏,男子所用的则以润肤为主。D译本列举了大量证据证明男子亦使用香膏。不过拉比犹太教确实对男子使用香膏有规定(参见本书第六章第一节注②)。

    (7) L译本认为此处指贤哲门徒走路时不得迈大步。

    (8) L译本此句在“穿鞋有节”句之前。L译本并将拉比犹太教对穿衣的规定归结为“俭朴”、“洁净”。

    (14) 意即贤哲门徒对自己所行的善事,也应采取深藏不露的原则,只在需要证明自己的行为之道的时候,才加以展示。此句可能是对上段“行其善事有节”一句的解说。

    (15) 将诚信与贼盗对列,略显奇怪,拉比犹太教文献中亦无其他类似材料。D译本认为此处的“诚信”指的是在金钱的事物上不欺诈。

    (16) 某些版本为“追随和平而非战争”。

    (17) 拉比犹太教与此相关的一个著名说法是:“如果老人对你说‘拆’而孩童说‘建’,那你就应该拆而不是建;因为老人的拆就是建,而孩童的建就是拆。”(《塔木德·美吉拉书》第31页下)

    第 八 章

    1.当柔若芦苇,任风将其吹向任意一方(1);因为除非是在卑让(2)的人中,否则《托拉》无以存身。为何《托拉》会被比喻为水(3)?为了告诉你:正如水流的途径是不往高处去,只向低处流一样,除非是在卑让的人中,否则《托拉》无以存身。

    2.远离丑恶及其同类(4),接近正当及其同类(5);小心那些以己之道向你建言的人(6)。

    3.任何(7)超脱于其复仇之道(8)的人,其所有的罪孽亦离身而去。《圣经》说:“神阿,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9)赦免何人的罪孽?赦免那些放过他人罪孽的人。

    4.任何为《托拉》之言而自贬的人,都将最终在其中得以高升。《圣经》说:“你若行事愚顽,自高自傲。”意为:若你为《托拉》之言贬低自己,则《托拉》将提升你(10)。

    5.任何在《托拉》之言中获取智慧的人,都将智上加智。《圣经》说:“教教导智慧人,他就越发有智慧。”(11)

    6.任何时候,若一个人有过犯,则惧他人;若一个人无过犯,则他人惧之(12)。

    7.任何废弃《托拉》之一言(13)的人,都必被翦除。《圣经》说:“因他藐视耶和华的言语,违背耶和华的命令,那人总要剪除。”(14)

    8.任何不会面有羞赧的人,都将轻易犯过。《圣经》说:“他们的面色证明自己的不正。”(15)而任何会面有羞赧的人,都不会轻易犯过(16)。《圣经》说:“叫你们时常敬畏他,不致犯罪。”(17)

    9.任何轻视洗手诫命的贤哲门徒都当为此受责(18)。更当受责的是在客人之前进食(19)。又更当受责的是一个客人塞进另一个客人(20)。比这三三者都更应受到指责的是一个客人打扰另一个客人。拉比梅伊尔(21)说:取面前食物给主人的孩子的也应该受责,曾有此类事情,而主人杀死了他的儿子(22)。

    10.任何自我卑让者,都能准确领悟其所闻(23)。任何违犯贤哲之言者,都应当死去。任何中伤他人者,都将被中伤(24)。拉比阿奇瓦(25)说:我如此开始在贤哲面前服侍:有一次我在路上行走,发现了一具被遗弃的尸体(26)。我带着那具尸体走了差不多四哩(27),知道将其带到一个坟场并将其掩埋。而当我来到拉比以利以谢(28)与拉比约书亚(29)面前讲述此事时,他们对我说:“你所走的每一步,都可以被看做是在洒无辜者的血(30)。”我对他们说:“若希图行善时我尚且有罪,更何况我未希图善时。”从那时起我就没再离开过对贤哲门徒的服侍。他曾说:不服侍贤哲门徒者当死去(31)。

    11.进入澡堂者,当先去头巾,然后去鞋,然后去裤,然后去长袍(32)。

    12.进入澡堂者,当礼让出澡堂者;而出茅厕者,则当礼让入茅厕者(33)。

    (2) 此处的原文是“ruho nemuchah”,原义为“在精神上保持低姿态”,故下文有水流的比喻。此词在《阿伯特》中译为“谦卑”。今据D译本注释,此词与第一章第一节中“卑让”一词(参见本书第一章第一节注三)互训,故此改译。

    (3) 将《托拉》比喻为水,以及下文进一步的水流高低的比喻。

    (26) 原文为“诫命之尸”,通常是指在荒郊野外遇害者的无人处理的尸体。拉比犹太教对此类尸体的规定是:一、谁发现谁掩埋;二、就地掩埋,不得移尸

    第 九 章(1)

    1.拉比以利亚撒·哈—卡帕尔(2)说:远离怨言,以免怨毒他人,更作罪孽(3)。

    2.热爱你的批评者(4),以增长你的智慧;厌恶你的吹捧者,以免你智力衰退(5)。

    3.热爱谦冲,以延年益寿(6)。

    4.热爱善举(7),以从死神之手得救(8)。

    5.热爱穷人,以使你的子孙不致到此地步(9)。

    6.热爱经堂,以使你的子孙能去研习《托拉》(10)。

    7.热爱会堂,以每日获取报偿(11)。

    8.读祷文《听》和作祷告都要小心在意(12),以得免于地狱的判决(13)。

    9.愿你家门大敞,以使你饮食不缺(14)。

    10.小心你的家门,切勿在你坐下饮食之时将其关闭,因为你的家门会将你引入贫穷(15)。

    11.小心尊重你的妻子,以免她成为不育的女人(16)。

    (16) 因此节的内容看起来不合逻辑,故有学者认为此节应读为“小心尊重你的妻子,以免她像个不育的女人。”意即:不应该像对待一个不育的女人那样对待你的妻子。而此处的“不尊重”则包括在性生活中不尊重妻子,或者拒绝跟妻子过性生活。

    12.当以降临于你的苦难为乐(17),因它将你从地狱的惩罚中解救出来(18)。

    13.当饥饿者来你的餐桌上享用之时,你当在餐桌上快乐,以使你在今世与来世的日子都得以延长(19)。

    14.当乐于在你家中施给钱财(20),以使死神对你的怒气得以挽回,《圣经》说:“暗中送的礼物,挽回怒气。”(21)

    15.若你守住你的嘴不说坏话,则你一生都将在平安之中。

    16.若你对一位比你重要的人脸色傲慢,则你终将面临皮肤病(22)。

    17.若你为贫穷者与履行诫命而举步,则应验于你的诫命是:你出也蒙福,入也蒙福(23)。

    18.若你逃避诫命,则死神将早到你处(24)。

    19.而若你弃置诫命且从事于罪过之事,你的妻子将死于暴病,《圣经》说:“人子阿,我要将你眼目所喜爱的忽然取去。”(25)以使死神对你的怒气得以挽回,《圣经》说:“暗中送的礼物,挽回怒气。”(21)

    15.若你守住你的嘴不说坏话,则你一生都将在平安之中。

    16.若你对一位比你重要的人脸色傲慢,则你终将面临皮肤病(22)。

    17.若你为贫穷者与履行诫命而举步,则应验于你的诫命是:你出也蒙福,入也蒙福(23)。

    18.若你逃避诫命,则死神将早到你处(24)。

    19.而若你弃置诫命且从事于罪过之事,你的妻子将死于暴病,《圣经》说:“人子阿,我要将你眼目所喜爱的忽然取去。”(25)

    20.若你亲见贤哲之死,当去为他撕破衣服(26),直到他离你而去(27)。

    (27) 意为:直到他埋入坟墓。在拉比犹太教中,操办贤哲的丧事是弟子的责任,社区中的其他人也有帮忙和守丧的义务。在通常情况下,入葬都在人死后两三天内。按,S译本与L译本在此节之前另有两节:一节为“若你忙于尊崇贤哲,则你将有完美的子女”;另一节为“若你忙于尊敬贫者,则你将有在以色列从事《托拉》学业且履行诫命的子女”。

    (26) L本根据其他版本译为“陪伴他左右”。按,“撕破衣服”乃中东地区守丧的礼节之一。

    21.若你亲见贫者之死,当奔走于其旁,直到你将其送入坟墓,以使你在回程中得人问安,如同问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的平安(28)。

    22.若你看见你贫穷的友伴生计窘困而向你伸手,切勿让他空手而归,《圣经》说:“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经历祸患。”(29)

    23.若你在贫者窘迫时给他任何借贷,则应验于你的将是:那时你求告,耶和华必应允(30)。

    24.若你纡体自降(31),则神圣的、受称颂的神会将你超拔。

    25.若你的友伴在会课时或是宴席间抢白了你,当与他们讲和,以使平安来临,你(32)能安眠于你的躺卧之地(33)。拉比以利亚撒·哈—卡帕尔常如此说:要热爱和平,厌憎纷争。因为即使在以色列服事异教之时,只要在他们中有和平,神圣的、受称颂的神也会说:我不要去动他们。《圣经》说:“以法莲亲近偶像,任凭他吧。”(34)但对纷争之事《圣经》又是怎么说的呢?“他们心怀二意,现今要定为有罪。”(35)大哉和平,恶哉纷争!为何?盖城有纷争,则终将城毁;贤哲们说:纷争在城,则鲜血横流。会堂有纷争,则终将被毁。家有纷争,则终将家毁;贤哲们说:纷争在家,则淫邪在门。若一城之中有两家法庭,且相互纷争,则终致死亡,贤哲们说:纷争在法庭,则世界毁灭(36)。

    26.阿巴约西·本·哈南(37)奉撒母耳·哈—卡探(38)之名说:此世界有如一个人的眼睛,眼白便是环绕整个世界的大洋,黑眼珠便是人居的陆地,瞳孔便是耶路撒冷,瞳孔中倒映的脸便是圣殿——愿它在我们的时代尽快建成(39)。

    第十章

    4.他曾说:安居乡村者与浪迹荒漠者,其生命等于没活,其财产非其所有,其子孙亦非其所有(35)。(36)

    5.四种进项永无祝福的标记,它们是:写手(37)的报酬,翻译(38)的报酬,从海外国家来的收入(39),为陪嫁(40)的缘故而娶妻。这些都不能遗留给子孙后代。

    6.有为好色而娶妻者,有为钱财而娶妻者,有为高攀而娶妻者,有为上天(41)而娶妻者。对那些为好色而娶妻者,《圣经》写道:“他们向耶和华行事诡诈,生了私子。”(42)对那些为钱财而娶妻者,《圣经》写道:“到了月朔,他们与他们的地业必被吞灭。”(43)月圆月亏,其钱财将尽。那些为高攀而娶妻者,最终将从高位跌落。而那些为上天而娶妻者,出自他们的子孙将拯救以色列。

    7.人者,神之光耀(44);衣者(45),人之光耀;智者,《托拉》之光耀;白发者(46),老年之光耀;惧罪者,少年之光耀;而不知经者之光耀为诅咒(47)。

    8.读《圣经》却不读《密施拿》者(48),愚盲也;读《密施拿》却不读《圣经》者为不知经者;读《圣经》与《密施拿》而不诠释者为贤哲;读《圣经》与《密施拿》而诠释者为睿智;既不读《圣经》又不读《密施拿》者,不出生为佳。

    9.智(49)而不惧(50)者被人藐视(51);无智无惧者彻底邪恶;智惧兼备者则是完全的义人。

    (7) L译本译为“实干者”,注解中说指的是那些不只是消极避免犯过,而且积极履行诫命的人(诫命有“禁行”诫命和“当行”诫命之分,遵守诫命亦有消极与积极之分,消极者只是避免触犯“禁行”诫命,积极者则在不触犯“禁行”诫命的同时,又积极履行“当行”诫命)。

    和 平 篇(1)

    而对于与和平相关的诫命,《圣经》写道:“寻求和睦,一心追赶”(28),意即:你当寻求于你处,且追赶其于他处(29)。若此类诫命来到你身边。则你受命行之。

    6.拉比(36)说:一切谎言都是禁止的,惟以达成人与其同伴间之和平为目的的谎言可被容忍。巴尔·卡帕拉(37)说:大哉和平!我们看到《托拉》(38)为维持亚伯拉罕与撒拉间的和睦而伪饰其辞。《圣经》说:“撒拉心里暗笑,说,我既已衰败,我主也老迈。”(39)但随后又写道(40):“我既已年老。”(41)

    7.巴尔·卡帕拉说:大哉和平!我们发现《先知书》为维持玛挪亚与其妻之间的和睦而伪饰其辞。先写道:“你向来不怀孕,不生育”(42),但随后又写道:“你要怀孕生一个儿子。”(43)没提任何“不怀孕”的事。

    8.巴尔·卡帕拉说:大哉和平!在天使之间无敌意,无嫉妒,无仇恨,无派系,无竞争,无纷争,而神圣的、受称颂的神仍在其间维持和睦。《圣经》称:“神有治理之权,有威严可畏。他在高处施行和平。”(44)“治理之权”即米迦勒,而“威严可畏”即加百列。他们并不相互伤害,虽然他们一个来自火一个来自水(45)。天使尚且如此,更何况集所有这些恶习于一体的人呢(46)。

    9.虽然待客要热情,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应该把每一个来你家的人都看作盗贼”。

    10.禁止不打招呼就闯进别人家里,进出别人家总要面带喜色。尽量与多数人保持一致。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阿伯特─良好的行为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kw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