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今日进入公历意义上的秋天,但夏和秋的明显差异看不出来,热仍将是今后十天、半月的主题。东北澳的原野非常广阔,稍微细心一点的人,都能从草木的成色上,辨识出一段时间里的气温、降雨量的变化状况。这几天的明显变化是,凌晨天亮的时间都越过了5点,下午6点过夜幕就已降临。国内朋友与我闲聊,说以前以为咱们相隔老远,时差也会非常大,哪知相差才两小时,并没那么大呀。单以时差论确实差别不大,大的是季节差,当下北半球冬季的寒冷还没完全过去,南半球已经从炎夏走向了秋凉。

上面说的都是大自然的差异,从人文角度来看,自从出现人工智能、时兴起了互联网,过去封闭状态下相差的十万八千里,现在无非是网上或线下的那丁点距离。今早凌晨醒来,老伴告知成都凌晨又感受到了大地晃动,发生在几点几分、震级多大、震中哪里、深度多少、震感强烈的是那些地方,全都一清二楚。说地球就是一个触手可及的一个个村落,这话以前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现在看来何不就是如此。这半球、那半球,这国家、那地区,只要是处在互联网之下,还不就是用手指头点击几下的事。以前是年纪越大的人,凭籍着人生经历、经验、和智慧,越能被晚辈后生尊崇仰望。现在恰好翻了个,越年轻的越有优势、越有潜力、越是无所不能。未来还会怎样?反正我们这代人是越来越搞不懂了,但变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这一点绝对不容置疑。

算起来我和老伴回到东北澳,又是一年有多,也完完整整历经了春夏秋冬。时间过得真快呀,感觉如梦一般在转换。记得人在40来岁的时候,感觉上了50的人腿脚都不太利索、脑袋瓜儿也没那么灵动,遑论年纪更大一点的长者。可此刻我们早已跨过50岁、走过60岁、还在往古稀之年去,职业生涯时期的后生晚辈,现在是如何认知我们的不知道,但现在家里的外孙姐弟俩,看到外公外婆的模样,就好似从远古时代走来,偶尔还会打趣一下,外公外婆怎么这么老了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