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使用大众点评APP(以下简称DP)和美团,DP给我总是一种复杂的感觉,以前一直都是需要团购的时候才会使用DP或者美团。为了弄清心中的疑惑,近来一直把玩这两个APP,终于有所收获
首先,DP并非团购APP而是生活信息平台,原来还有一款产品叫做大众团购,是不是我对比错了,应该用大众团购去和美团对比呢?进一步了解后,尽管一个是点评一个是团购,但是在2015年的今天二者已经在战略定位上很有默契地达成一致。
二者都是在向平台级产品努力。所以二者具有可比性。
不同于美团,大众以UGC评论起家,并且没有经过团购的平滑过渡,直接进军信息平台的概念,所以我们在DP的tabbar上看到的是“淘宝首页”概念的”首页“+“微信发现”概念的“发现”+不能舍弃的“团购”+“我的”的页面布局。目前,我们想起DP和美团联想最多的便是团购,这与近年来美团等产品培养的用户习惯和观念有关-团购=优惠。就现阶段而言,DP的”团购”页面不能去除。而没了“首页”,把DP叫做大众团购更为合适。
DP的“首页”在培养我们一个生活服务类的“淘宝页面”的概念。
另一方面DP的slogan“吃喝玩乐找优惠”而非找团购,以及最近的“闪惠”实际上也从细节和侧面诱导用户通过非团购的因素来使用DP。
弄清以上问题后,我发现我第一个觉得复杂的地方就是DP的“首页”和“团购”页面布局太相似了,我对二者很长一段时间傻傻分不清楚。
再进一步去看“首页”分类栏的标签,我们发现DP比美团多了整整一页标签。(注:分类栏为搜索下的“美食”“小吃快餐”等内容)
而多的整整一页标签多了些什么?以下是我对“首页”分类栏的标签整理。(7.0.2版本的3月12日与3月17日的对比图)
我们可以发现DP比美团多了两类内容。
第一是UGC入口,在3月12日版本中,有“有料”和“写点评”两个UGC评论相关标签。
第二是DP的区别于美团的产品特色,就是下图画红线的部分:结婚一站式预定,外卖,电子会员卡等。
对于目前的用户,DP新增的标签对我们是否有用?我觉得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考虑。
先看下图。我们在浏览首页时有如下三种行为,而分类栏是用来帮助我们搜索不确定目标的。
DP为我们一开始提供了24个标签,过多的选择等于没有选择。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全部”标签被放在了分类栏的第一页,显然这样粗暴的放置直接忽视了分类最初的作用。而在第二页的“结婚”标签中我们能找到“婚纱摄影”,在第三页中我们也能找到类似的“拍婚照”。“拍婚照”对于“结婚”的意义,并不像“KTV”对“休闲娱乐”一样。把“KTV”独立出来是因为我们队“KTV”的需求频率很高,这样的快捷入口的确给我们带来便利。另外被放在第一页的“外卖”,点击后直接告诉我附近没有外卖商家(地点在深圳)。我能理解“外卖”对于DP的意义,但是一项没有用的“标签”功能放在第一页,而把我们常需要的“KTV”放在最后面确实有些不妥。没有准备好的功能,妥当点,放在第二页也不为过。DP似乎也意识到上面的一些问题,在近两周的版本变动中,DP已经悄悄移去“写点评”。这和我当初想的,过多UGC评论对大众决策并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优质的UGC评论,把写评论的功能放在入口处,更多的是为代写评论的人带来便利。
最后让我困惑的是,点击DP“首页”中的“美食”,再选中一家店铺,我得到是以下界面。
DP是不是少了购买这个环节,直接跳到评价。我们再看看美团的,有购买,有评价。DP这个功能链的断裂直接导致我之前的努力白费。因为我不是为了发现店铺,而是发现美食。
针对DP以上情况:
1,"首页“与”团购“页面的同质化现象,”首页可以像天猫那样,把主题内容让给分类栏,用图文以瀑布流的形式展现,这样做,同时解决标签栏数目众多的问题。下图为我设想的DP首页草图。团购页面维持原有页面。
2,对现有没有商品的店铺,增设一直两个商品或者服务,完善浏览→发现→购买→消费→评论的闭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