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读完余华老师的这本《活着》,是一个深夜,人们都说,夜深人静的时候,思绪更容易聚焦,很多想法更容易专注。我知道不可能企及余华老师以及一些文学大家思想的高度,但这本书,着实让我领悟到读书的魅力以及读书带给我时而温暖时而窒息的感觉。
书中讲述了中国五十年来的风云变化,那些拼命想活下去的人们,与天地、与历史、与环境甚至身边之人所做的斗争,他们别无所求,只为活着。
福贵就是这样历史背景下命运多舛的一类人,在读书的时候,我这样想,作者是有多可恶,为什么将所有不幸都付诸在这样一个顽强活着的人,或许是他年轻时轻狂放荡,败光家产,但浪子回头,为时晚矣?
但书读到最后,我知道是我错了。
福贵的一生是究极痛苦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代史几乎所有的苦难,内战、文化大革命,又青年丧父,中年丧子,老年就连身边唯一一个亲人—外孙苦根也失去了。
他风光过,年轻的时候是一个阔少爷,穿的是绸衣,就连走路都是雇工背着,他不愁吃穿,不谙世事,享受着别人的拥戴,就连自己的丈人都不放在眼中,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历史的洪流中受尽磨难,到最后与一头暮年的老牛为伴,耕种着自己的几亩田地,哼唱着“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途迢迢我不去”。
时间与磨难并没有让福贵倒下,他经历了常人没有经历过的所有苦难,我以为他终会一蹶不振,但他没有,他还是有着因路途遥远而不愿做皇帝女婿的心胸,贫穷与苦难并没有剥夺他所有的心志。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完全属于是一个外人,我站在我的角度为福贵接下来的生活下着定义,但越往后面读,我越发现每个定义都是错的。
读完这本书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在福贵他自己看来,他的一生或许是圆满的。父亲在去世之前原谅了他的所作所为,也因着这当,文化大革命龙二成了福贵的替死鬼;他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出身富贵人家,却对他不离不弃;他有一对听话懂事的儿女,有一个深爱着凤霞的女婿二喜,还有一个不懂事却愿意跟着他一起吃苦的外孙苦根。这些人填满了他的一生,在旁人看来,他亲人的相继离去,势必会让他再无活下去的希望,但终究是旁人的看法,福贵本人并没有倒下,而是去完成了外孙的愿望买来一头牛,一头即将被屠杀、已入暮年的黄牛,或许是因为他人心向善,才会看到黄牛被杀前眼中的泪水。
从一个纨绔子弟,到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但他没有丧失活着的勇气,依然在田间哼唱着轻悠的民谣。
苦难从来都是别人给的定义,一个人真的不应该活在别人评论中,有多少人以为活着就是生活了,又有多少人就连活着都已经很难了,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当你觉得在如今的社会上无法生活下去的时候,不妨想想福贵的一生,现在经历的或许是苦难,但真正的苦难从来都是自己制造的,所以为了生活去活着吧,明天的太阳依旧耀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