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死亡,让我们更好地生活下去
文/高峰青青草
昨天在和母亲通话时,听她说最近周围不但接连有人去世,而且都是人说没就没。其中一个是隔了两个门的邻居,才五十六岁,去世的当天下午还见他在门前乘凉,当我母亲出去转了大约四十分钟回来,就听人说他心脏病发作,已经处于弥留状态。
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听到类似的中老年人貌似正好好生活着就突然离世的消息——大概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突发。除了重大疾病,还有天灾人祸(人祸以交通事故为主)也会导致人的生命说失去就突然失去。
例如,有个靠卖豆腐为生才四十岁左右的人,因豆腐卖得快,独自回家去取新豆腐时,进门就倒下再也没有起来;例如,一位三十多岁的职业女性,平时在午饭时间不回家,这一天因出来办公务要经过自家小区,就买了菜准备回家吃饭,在电动车拐向小区门口的瞬间,被撞身亡……
“黄泉路上无老少”,现代人已经能把握生,却依然无法预料死——谁也不知道自己会在何年何月何日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这是事实。
我不信奉任何宗教,但尊重所有积极向善传播正能量的教义。有一次,在母亲用收音机收听佛教宣讲时,我听到其中提到了关于人会随时死去的问题,那要在日常怎么做呢?就是在小心谨慎的基础上,随时准备着。
人要随时准备着迎接死亡的到来,对此,我深以为然。对于人人必然拥有的死亡,实在没有必要避讳和逃避。与其自欺欺人地假装死亡并不存在,不如正视现实有所准备。
人们常常遗憾一些人突然撒手人寰,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让家人无法了解其关于如何处理身后事的真实意愿,也会有一些家庭因此而陷入财产纷争导致亲人反目成仇。鉴于此,不但老人要在头脑清醒时立好有效遗嘱,而且中青年也要考虑到身后事的处理问题。
这一点,80后作家郭敬明做得非常好,他在有过一次乘飞机遇险的经历后,不想因没了自己而导致家庭或公司陷入混乱,就开始根据实际情况立遗嘱,这是对家人和公司负责的表现。
人们之所以忌讳在活着时谈论死亡,更不想去立什么遗嘱,皆因畏惧死亡,怕说了此事会不吉利。这既是一种心态问题,又是一种观念问题,当观念扭转了,心态也会随之改变。
从前我也很忌讳谈论死亡的问题,既不愿接受父母日渐老去的事实,又不敢想早晚有一天要面对的父母百年问题。有一次,年逾花甲的父亲,想单独跟我说说他对自己身后事的想法,我却立即阻止他说下去,父亲喃喃道:“人早晚都会死,你怕提这事儿干嘛?”从此,他再也没有跟我提过这样的话题。
直到2012年春天,不满七十岁的父亲遭遇误诊突然辞世,带给我前所未有的人生打击,我才开始认真地面对生命,对于生与死反复考虑,在不惑之年形成了新的生死观。
假如父亲还活着,现在的我就会坦然地听他聊聊关于身后事的想法,当年他在猝不及防的情形下突然抱憾离去,临终时根本没有机会再跟家人谈起这个问题。我只是凭借对父亲的了解,才根据口型猜出了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拼尽全力对大哥一遍遍重复的唇语,就五个字:照顾好恁妈!
尽管临终前父亲依然惦念着家里的每一个人,我们兄妹仨的现状都让他感到忧心,然而在最终的时刻,他最为牵挂的还是和自己经历了不少风雨的人生伴侣,我们的母亲。这样的真爱,感人至深。
父亲去世后,尽管我和母亲有过分歧也有过冲突,但我一直努力做的事情就是善待老妈——这既出于为人子女的本分,又为了让九泉下一直对我疼爱有加的父亲放心。由此可见,父母的遗言在子女心中有多重!
中国历来缺乏死亡教育,有了最亲爱的父亲突然离世的经历之后,我发现当一个人没有清晰的死亡观时,在亲人离世时会备受折磨,我可不想在以后让自己的孩子再去承受如此巨大的痛苦压力。于是,我借鉴了国外一些家长的做法,从小培养孩子的死亡观念——在日常可以和自己的女儿坦荡地谈论死亡问题。
因此,我的女儿在人生观方面明显比同龄人早熟,对于生死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念,由此更加懂得把活着的日子好好珍惜,让仅有一次的生命过程充满乐趣。
至于我的身后意愿,女儿也有所了解。例如,万一我不在了,我家先生自可另行迎娶他人为妻,夫妻共同财产中的我那一半由我唯一的女儿来继承;例如,等我百年之后,我希望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山清水秀自然风光美丽的地方,无需买墓地建墓碑来拜祭。至于个人财物,因为目前我家只是过着温饱无忧的生活,还不值一提,万一哪天我发财了,再立正式遗嘱不迟。
在被传为“鬼月”的农历七月,初二是我已故父亲的生日,月中还有中元节,死亡的话题未免又会被我们提及。
我忽然发现女儿以后将面临一个难题,假如我和先生顺利地白头偕老,百年之后按照风俗理当合葬,而我的先生必然希望有块体面的墓地,有个像样的墓碑,以供后人按时拜祭,这可与我的想法大相径庭。
女儿想了想,用她独有的年少思维解决了这个难题。她说:这样吧妈妈,我找个自然风景好的地方,紧挨着爸爸的墓碑栽棵树,把你埋在树底下,既把你们合葬在了一起,又尊重了你们俩不同的愿望。我一听就乐了,说好吧,那时就随你的意,反正妈妈死后也不想难为你。
就这样在说说笑笑中,我们母女一次次直视着人类无法避免的死亡问题,不再作任何逃避。在考虑好死亡问题之后,我们反而能够放下许多世俗所看重的东西,可以遵循自己灵魂的声音,更为轻松地活下去!
写于2018年8月23日(农历七月十三),首发于美篇,作者为美篇签约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