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不良的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目的。
1.寻求关注。
我会觉得只有在得到大人注意的时候才会有归属感。
案例:五岁的可可在房间里画画,画着画着他觉得特别的无趣,时不时的抬头看着一直低头看手机的妈妈,他一会用笔故意用力的敲着画纸,发出“啪啪啪”的声响,一会儿怪叫,可是妈妈还是自顾自的低头看手机,丝毫不理会可可,可可很失落,大哭了起来,妈妈终于看向可可,走到可可边上问:“我的宝贝怎么了?”可可停止哭泣,一边抽泣一边带着哭腔说:“妈妈,你能陪我画画吗?”妈妈点了点头,可可立刻雨过天晴,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开心的在妈妈的陪伴下完成了一副美丽的绘画作品。
2.争夺权利。
我只有在赢的时候或者至少不让对方赢的时候,才有归属感。
案例:鹏鹏(5岁)和铭铭(6岁)一起在欢乐堡儿童乐园里玩,两位妈妈坐在外边聊着天,突然两个孩子打了起来,其实两家是故交,又住得近,两个孩子年龄相仿,也经常在一起玩,打打闹闹也是常有的事,这次打架谁也不让谁,铭铭把鹏鹏压在身下,用海洋球使劲的扔鹏鹏,鹏鹏打不过,只会一个劲的大哭,引来了大伙的目光,两位聊得起劲的妈妈终于反应过来,进去把各种的孩子抱了出来,一问才知道原来两个孩子同时看上了充气木马,谁也不肯让谁于是便打了起来,事情最后是圆满的,两个孩子相互之间说了对不起,握手言和了。
3.寻求报复。
我好像不属于这里(家庭或者是班集体),这让我很伤心,但我至少可以反过来伤害你。
案例:超超是我们班(中二班)的插班生,因为他在隔壁班(中一班)打小朋友、咬小朋友,他们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被他欺负过,全班家长联名要求园长劝退他,园长左右为难,最终找我谈话说把超超掉过我们班来,我不好拒绝,一方面劝退一个孩子对孩子的心理肯定是有影响的,听说超超是被原来的幼儿园开除了才来我们幼儿园的,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我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机会。超超初来我们班咋到,就给了我很大的见面礼,他妈妈把他送到我们班教室,他不依不饶的闹腾,一个不小心,一巴掌就狠狠地落在了我的脸上,这是我第一次被学生打,我放下了心里的难过耐心的安抚超超,他母亲的处理方式和说的话我不是很赞同,直觉告诉我,超超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一定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最终我还是把超超安抚下来了,很多时候孩子做偏激的事情是在寻求一种报复,他们通过报复还刷存在感,他们想博得关注和认可,对于超超我给出了十足的耐心和爱心,我始终坚信,我的心能捂暖他,后来超超变得越来越好,不再打骂小朋友,帮我做很多事情,比如挂毛巾、扫地、整理书包等等等等,后来他把他的小秘密告诉我:爸爸妈妈经常打架,他很害怕。(个人认为:大人的恩怨不要在孩子面前展露,爸爸妈妈是孩子最爱最在乎的人,一些不好的家庭关系会对孩子造成终生不良影响。)后来我一直把超超带到幼儿园毕业,每一个孩子本身都是好孩子,希望他有美好的人生。
4.自暴自弃。
我放弃,我不可能得到归属感,我要用伤害自己的方法让你们心疼我。
案例:我刚毕业到一所私立幼儿园,发现大班有一个很特别的女孩,名字叫素素,小朋友在认真上课的时候,她都是一个人在教室外面晃荡,她剪着一头碎发,身材瘦弱,目光有时呆滞有时冷漠,有次我发现她手指流血了,赶紧上去看,带她回他们班找她的老师,处理完伤口后她说她故意弄的,我吓了一跳,他们老师倒是平静,说她经常这样自残的,她爸妈也不会说什么的,我震惊到了,后来才知道她爸妈重男轻女,爸爸妈妈生了弟弟以后经常打骂她。有时间我就跟她聊天,看到她手上、脚上旧的、新的伤痕,我就好难过,她告诉我都是她自己弄的,我就抱抱她,时不时给她带点好吃的,后来上课时间她虽然没在他们班教室,但是她也没有在幼儿园里瞎逛当,而是跑到我们班教室找位置静静的坐在那里听我上课,有时候还会对我笑,我告诉她别再伤害自己也别再让自己受伤了,她点头答应了。自暴自弃的孩子出现了很多不良行为和习惯,更多时候是缺爱了,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他们也会如同春花般灿烂。
5.主动攻击
我不舒坦,别人也别好过,谁让大家都不在乎我呢。
案例:8岁的洋洋自从两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就一直跟着姑姑生活,有一天姑姑接他放学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闷闷不乐的洋洋突然抓起姑姑的手就狠狠地咬了下去,姑姑被洋洋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到了,好在姑姑第一反应不是打骂洋洋,而是把他带回家问他原因,原来是爸爸妈妈离婚对洋洋的打击很大,他们谁也不愿意带着他,他也不是故意要伤害疼他、照顾他的姑姑,只是今天在学校被同学嘲笑了,心里忍着怒火,没有地方发泄,才会主动攻击姑姑的,事后他也很后悔,他一个劲的对姑姑说对不起,请求姑姑一定不要抛弃他,他不想一个人,姑姑抱着他也流下了伤心的泪,说不会不管他的。
6.宣泄不满
我很不满,凭什么你们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为什么就不能听听我的意见?我也有自己的想法。
案例:9岁的依依除了上学,其他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的,尤其是周末,星期六上午要去舞蹈兴趣班学习舞蹈,下午要去绘画兴趣班学习绘画,晚上要写作业阅读优秀作文,星期天上午要去小主持人兴趣班学习播音主持,下午要去英语兴趣班学习英语,晚上要做本周总结和下周计划。某一天依依爆发了,她对妈妈宣泄了她的不满,她说她过得一点都不快乐,求妈妈放过她,她把所有的绘画作品撕碎了,对着满地碎屑嚷着:“我不爱画画,我讨厌画画,更讨厌妈妈,她总是让我做着我不愿意做的事,我也想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做自己喜欢的事。”妈妈看着发了疯似的依依,觉得她好陌生,难道真的是自己错了吗?
在我看来,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他们是有目的的,很多时候大人都没有孩子明朗,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要靠培养出来的,身边有太多太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总认为别人家的孩子好,其实那些优秀的孩子身后一定有优秀的父母,不要等到孩子出现有不良目的性的行为我们才后悔莫及,作为父母,应该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用心倾听和观察孩子,不要觉得自己都是对的,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要学会站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沟通,如果你的孩子还小,就试着蹲着和其沟通,如果你的孩子长大了些,就试着弯腰跟其沟通,如果你的孩子长大了,就试着直立与其沟通,不同阶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父母要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和孩子有商有量,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人与人之间最大的核心是爱,要学会爱人和被爱,有人说:四岁半左右的孩子左脑才发育到开始有记忆,七岁以前更需要温柔以待,只有经历了七岁以前的被接纳、被尊重、被温柔以待,七岁以后才容易潜移默化接纳他人、尊重他人、温柔以待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有一张可爱的脸庞和一双灵动的翅膀,我们要用心守护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