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影剧】《医痴叶天士》——“证”与哲学的思考

【影剧】《医痴叶天士》——“证”与哲学的思考

作者: 闲人三七 | 来源:发表于2020-07-24 14:03 被阅读0次

剧中叶天士在救治乞丐和他的母亲及孩子时,三人表现出来的症状相同,但叶天士采用的治则与治法却不尽相同,这一段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还记得在中医基础课上,老师强调了无数遍,让我们把辨证论治的概念背下来。在中医上,有三个概念是一定不能搞混的,分别是“证”,“症”,还有“病”,用简短的语言说“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是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病”是指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三者有联系,但区别也实大。在我看来“证”的概念看来更加接近本质,因为疾病是在不断变化的,而证也是不断变化着的。治则,治法对的也是证而施,这是中医中基本的辩证概念。还记得北大哲学系楼宇烈教授说“中医就是一门生命哲学”,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医与中国古代哲学不可分割也不能分割的关系。

《易经》是一本讲变化的书,证是变化的,“易”也是变化之意,这两者之间必定存在某些联系,中医界有句话叫“医易同源”,说的是高明的中医必然是精通易道的,《易经》一直号称是“大道之源,群经之首,设教之书”是中华元典之首,有幸听过国学院的张其成老师讲易经,他说一个易字就能揭示万物的规律,易就是日与月,是阴和阳,阴阳之道,即天地之道。我想大概辩证最初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家对于变化二字的思辨吧。

古人观察生活,发现了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发展的,无论在儒释道的任何一家,我体会到其中皆蕴含着思辨的真谛,《论语》里有《坛经》里有《老子》里更有,在道家思想中,我最熟悉的思辩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为学与为道所采用的方法恰好相反,为学是探求学问,探讨外在的知识经验采用的方法是一天天的积累,一天天的增加,因为浩如烟海的知识,学问都是积累而成的,而一个人要探求这些知识与学问也只有一天一天不知疲倦,不断努力地去学习才能慢慢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而为道却恰恰相反,正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为道是探求宇宙人生的本质规律,求道,一是减少外在的知识经验,二是减少内在的欲望贪念。因为道不同于学,只有减少到无欲,无知,无名,无为的境界,才能返璞归真。再谈儒家,孔子说,“刚毅木纳,近于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我觉得这里他是在思辨到底什么才算是真正的仁者。有人说呀,刚易折,柔恒存。但想来柔为恒,草木土块确实恒久,然而终究不过是草木土块罢了,那么仁者是什么样的呢,答案或许正是孔子说的:“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辩证”的思维是极具魅力的,虽然我如今的见解体会并不高深,但求知探索充实自我的路依然还很漫长。特别喜欢听朱翔非老师讲课,学友们都尊称他孔阳先生,往往听着听着就能悟到一些东西,还记得先生说过,宇宙精神就在人的内心,但它并不会因为你的表现而增加或者减少,它是超越的、永恒的、绝对的、无限的。人来自于宇宙,也是天地精神的体现,人因此和天地并立,但人一定是要主动和它发生联系,否则,这种精神与自己无关,你也不会觉得它存在。但振奋人心的是,“我欲仁,斯仁至矣”,因为天道恒常,我们想要去和它发生联系,立刻就能发生联系。先生讲,礼是接通形而上、形而下的梯子,当下循礼,当下就活了。所以先生也常讲,儒学是为己之学,自己的生命本来尊贵,自然可以凭借自身立起来;只有道和内在的仁是绝对的,外在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都靠不住。我想哲学的魅力大抵如此吧,越去看它越去想它,就越痴迷于它。当偶然从中获得直击人心的力量时,生活中趟过的所有苦都变得轻浮了。

我素爱看古代名家医家故事,在清代医家陆以湉的《冷庐医话》中记录了一则小故事,趣称“你扫叶,我踏雪”,故事是这样的,清朝乾隆年间,苏州一带疫病流行。有一打更的人,身面浮肿,浑身发黄,前来医局求医。当时的名医薛生白(薛雪)先生先诊其脉,断为不治之症,摆了摆手说:“你这水肿病已经很重了,不好治了。” 更夫出门,正巧碰上另一位名医叶天士(叶桂)来到。叶天士在轿中远远看见便问道 :“你不是那位打更的人吗? 你这病是燃烧柴薪熏蚊时受毒所致,服两剂药就会好的。”说罢立即给他开了药方。薛生白见此情景,大为失色。后来因嫉妒叶天士,把书房改为“扫叶庄”三字。叶天士听说后,就把自己的书房改名“踏雪斋”。当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叶天士,只当是一则杏林轶事笑笑就过了,不难看出叶桂的医术的确是很高的,而高明的叶天士在辩证上当之无愧是把好手,因为他的“证”不仅体现在医术上,更体现在医德上,当乞丐没钱给诊金时,他反问道,“你是做什么的”。乞丐于是讨得了钱财付诊费。叶天士曾经说过,他看病是必须收诊金的,因为这是他所信奉的医道,他的通变让他坚守了他的医道。看来名医大家必然是深谙“辩证”的真谛。在《医痴叶天士》这部电影里也是用很多行医的精彩镜头勾勒了一位医术高超,但不怎么通于人情事故的傻萌人物,深受观众的喜爱。

“证”的本质是变化,生活的本质也是变化,故而生活要求人也必须得变化,从我出生到18岁离开家门,从我胆小怯懦到勇敢开朗,再从我提笔写文到文到文章落成,一切都在毫不察觉的变化着。一细想,哲学果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相关文章

  • 【影剧】《医痴叶天士》——“证”与哲学的思考

    剧中叶天士在救治乞丐和他的母亲及孩子时,三人表现出来的症状相同,但叶天士采用的治则与治法却不尽相同,这一段充分体现...

  • 医者之道,为人之道

    午休,偶然换到电影频道,正在播放电影《医痴叶天士》,不是第一次看,却依然想继续看。 电影整个主题体现的是叶天士对医...

  • 医者仁心

    最近央视六套播出了我国历史上部分名医系列影视片,我看到的有《华陀与曹操》、《医痴叶天士》、《医者童心》、《乱世郎中...

  • 漫话医不自治

    中医界有一句话:医不自治。其实医不自治是叶天士提出来的。叶天士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 有一次叶天士的...

  • 观电影《医痴叶天士》(七绝)

    作者:虞伯武 化盗从良若有神,只堪闲野最天真。 痴医难觅谁忘利,我亦痴心不可人。

  • 哲学思考‖士者

    哲学思考[https://www.jianshu.com/c/6cdd6bd1ac43] 推荐编辑:四为堂主人[h...

  • 叶天士

    叶天士 叶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祖籍安徽歙县,...

  • 中美现代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

    中美现代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 学术活动: 学术主讲人:叶坦教授 内容: 1、电影剧本的清高与普及:电影是艺术与科学的...

  • “取类比象”——中医认识人体的一把钥匙

    上周提过叶天士,今天就以叶天士最著名的“三片梧桐叶”的故事开头。 有天,叶天士接诊一位难产妇女,前往途中听病家说已...

  • 弘医堂医馆—叶天士治疗胸痹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的医家。他一生忙于诊务,鲜少著述,其中《临证指南医案》是由其门人华岫云经数年随见随录采辑而成。全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剧】《医痴叶天士》——“证”与哲学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pj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