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最大的槽点应该是名字,它和徐峥的《催眠大师》一样,以一个职业身份作为标题,但是准确来说,《记忆大师》这个名字更像剧里一个案发地点,然后就和整个故事关系不大了。如果硬说主人公江丰(黄渤饰演)因为靠整合和分析记忆最终破了案所以称得上大师的话...好吧,你高兴就好~
另一个倒不算槽点了,反而是人物的塑造,就像坐在我前面的一个观影小哥说的“脑洞好大!”。这部电影可能太想给观众一个莫大的震撼,一个突破天际的脑洞,情节里每个人物几乎都设置了一段不为人知的背景或者过往,从而引发了人物的行为,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但是面面俱到很容易面面不到。每个人身上看似都能挖出一个电影这么多的背景故事,在每个人身上的笔墨都用的很重,主角就变成了一个穿针引线的线索人物,光芒被遮掩了不少。
这里插个题外话,我大学时曾写了一个小故事,那时的我就想创作一部所有主要人物都有一个完整的背景支撑,从而使人物形象异常丰满的作品。当时我的同学看完就说,感觉所有出场的人物都有一段故事,分不出主次,又无法一一交待明确,读者抓不到你的点。这个电影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同学的这句话!
但整部电影好在,自己设置了无数的坑,然后自己几乎一一都填补了,总体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狗血的漏洞,影片最后真凶身份揭露之后,此前种种的疑惑和奇怪的地方一下子就全说通了,而且给观众一种细思极恐的感觉。注意!下面我要严重剧透了!请勿拍砖!
1.沈警官(段奕宏饰演)一开始在什么证据都没有,单凭江丰关于梦境记忆的一通胡说之后就先把他扣押了,连他的刑警徒弟都看不下去,看似完全胡闹的行为其实已经在为自己找替罪羊了。
2.沈警官和江丰说相信他的话,但是所有调查结果却不告诉江丰,就是因为自己没有想到嫁祸的最佳方案,而且要做好所有的圈套,设置更多的线索。他知道江丰是个聪明人,不会轻易上当,而必须用手段引诱他自己去跑偏。
3.看到江丰妻子(徐静蕾饰演)手臂的伤之后,镜头给女警官陈姗姗(杨子姗饰演)表情一个特写,其实是想将观众的怀疑对象往她的身上引。
4.在楼梯上最初一直是江丰的形象和李慧兰对话,但李慧兰说了一句“我是不会爱上你的,你让我觉得恶心”看似莫名其妙的话,让观众又开始把江丰所代表的真正的人物和李慧兰的关系往一个新的方向引。
5.刑警徒弟在推测凶手可能是个女性,是被害女子的闺蜜时,再联系上面一条李慧兰的话,直接将广大观众引向了一个新奇的脑洞——凶手是女子,是个爱上被害者的同性恋者。而恰巧的,这时镜头给了沈警官一个和观众同样的一脸错愕的表情。初看时觉得是和我们相同的恍然大悟的神态,直到影片结尾真相大白时再回想,恰恰是刑警徒弟这个猪队友,在沈找不到替罪羊一筹莫展时给了他绝佳的灵感。
6.故事开篇,李的女儿在数了100下之后才拿起电话报警,使有的观众一开始认为小女孩是不是有强迫症或者精神,心理方面有什么问题。在后面的情节中才表明,因为李的女儿认识凶手,并默许了他的做法,想要包庇他,才设定了100秒的时间,确定凶手应该已经顺利离开后再报警。
7.李慧兰的邻居提到,案发前一段时间有车经常去学校接她的女儿,但大家却都无法确定那个人是谁。当时我就奇怪,学校周围的道路,一定有监控啊,想知道是谁,直接调监控不就完了。然而当李的女儿很自然地摇下警车车窗开车门时,我们和刑警徒弟都一下子反应过来,之前去学校接她的人,开的就是警车。所以,既然是警察,想让监控不被看到,也不是一件难事。
8.更早被害的那个女子,他的丈夫回娘家接她时,江丰在女子身旁,举止亲近,让我们怀疑两人关系不一般,但是女子被接回家和丈夫坐在同一辆车上时,江丰也在车中,这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是情敌关系,完全没理由坐在车上一起回家,还一脸惊恐无助的表情。直到在女子被害的浴缸旁的镜子上映出了一个小孩的脸,我们才醒悟,江丰代表的人物的真实身份是女子的儿子。
9.在监狱和李慧兰丈夫对峙时,李的丈夫在案发时明明昏过去了,而且江丰梦境记忆里另有凶手,但李的丈夫仍然坚持认罪。在沈警官问他不想找到真凶吗的时候,他突然凑近,盯着沈说,人已经死了,知不知道真凶,重要吗?这点似乎又暗示李的丈夫是不是知道什么隐情,或者他和沈有什么关系...
10.影片最后凶手用枪指着江丰时,江的妻子挡在枪口前说“你不会开枪的”。有的观众get到了重点——如果他是真的凶手,那么就是他获得了江丰的记忆,和江妻从相识到相恋那难以割舍的情感也转移到了凶手脑中。这正好呼应了电影开头医师在为江丰做手术时曾和他讲解过,所谓删除记忆,其实质并不是将记忆真的从大脑中清除掉,而是清除了当事人在那段经历中所有的切身感受,从清除那一刻起,他不再是个参与者,而只是个旁观者。这就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开放的思考命题:究竟是凶手获得了江丰的记忆,江丰失去了那段情感,可以转移到凶手脑中,还是通过那段记忆,凶手在经历和江妻相处的点滴中最终对她产生了感情呢?
老实说我从头至尾一次都没有怀疑到真凶身上过,当然和他身份的巧妙安排有关,我始终自作聪明的认为男主人公和案件脱不了干系,没想到最后苦逼地被真凶给利用了,还差点被害死。
这部电影除了主题是以反应家暴为中心之外,还揭示了一个家暴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在成人后会有暴力解决问题的倾向的心理学现象。还有挺搞的一点就是,江丰在拿到错误记忆回来找院长理论的时候,院长第一反应就是,这事和我们无关,我们概不负责,让我一度以为影片是不是还想借机讽刺一下医疗问题啊!
最后说一点剧情外的,我觉得电影对徐静蕾饰演的江丰的妻子,刻画的有点单薄,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在周围环境这么可怕,情势这么险恶的情境中痴痴地生活着的一个为了爱情放弃事业的傻白甜女作家形象。白让我之前期待半天,以为在她的身上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晦暗的背景呢...就像我同学说的,一直觉得老徐演谁都像老徐,永远是知性的,美貌的,独立的,啊一个女性。我一直认为一个演员塑造一个角色,让你忘了这个演员本来的刻板印象,完全觉得这个人物就是ta这个形象,这才叫精湛的演技。相对应的可以看看渤哥,鲜肉时期也饰演过一脸正气的角色,然后一炮而红的是《疯狂的石头》里面蠢贱的小贼。再推荐一个他和袁泉合演的电视剧《锋刃》,在这部戏里他摇身变成了左右逢源的公子哥,却并不让人觉得尴尬或者跳戏,反而塑造成了一个非常有个人魅力的人物形象。
虽然我去电影院观影的次数非常少,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总会伴随的干扰的情况持续到片尾,手机铃声啊,交谈声啊,嗑瓜子声啊,小孩子哭声啊等等。在极搞笑的情节点全场哄堂大笑的情况我倒是见过,诸如《泰囧》。但是当真凶现身时,全场几乎一片投入的惊呼的情景,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过了,它说明这部电影真的将观众带入到了故事情境中。单从这一点,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已经非常成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