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人生——2024》
生活在凡俗的尘世间,从来没有事事如意的人生,一切聚散离合、是非得失本是人间常事。
在这纷纭莫测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收放自如,自己要始终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一、生命的价值
生命是偶然的吗?
人能不能完全揭开生命的奥秘?
生命既有个体的生命,也有人类的。
我们知道地球大概有四十五亿年的生命,那么人类呢?
其实,人类的历史并不很长,可能只有几百万年,人类的文明史其实只有一万年,也就是从农业文明开始。
我们到现在都不能确认,在距离数万光年的星球上,是否存在着跟我们一样的觉得自己很智慧的生物。
我们知道,地球上人类的进化,在这一万多年,尤其是工业革命后,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进步。
个体的生命,能延续到现在都很不容易。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其实都经历了我们知道的或不知道的各种风险。
当我们终于将生命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当然要非常珍惜。
我们可以说,生命的奥秘我们不可能完全知道。
我们确实知道了很多,比如说人是由猿类演变的,知道了地球的历史,知道了宇宙的某些历史。
但是,说句老实话,我们的生命啊,就像一个圆圈,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东西也越多。
所以我们对生命不能不心存敬畏,它是那么美丽而神秘。
我们每个人都要小心呵护它,呵护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让这个奇迹继续延伸,充分展现,开花结果。
如何看待生命的价值?
每个人生命都能够发出他自己的光彩,每个人在一生中所取得的成就贡献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有时候会思考是否有些生命的价值比别的生命价值更重要。
如果在基本生存这个层面上来说,应该说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因为当我们感受到生命至上的时候,那么生命的价值是作为目的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作为手段的价值。如果仅仅是作为手段的价值,那确实可能是会有差别。
所以,我们说生命的价值,第一条就是生命本身宝贵,由此引申出第二条所有人的生命是同等宝贵的。
古人有一句话,就是说哪怕是贵为天子,欲也不可尽,就是你的欲望也不可能全都满足。
在今天来说,过一种体面的生活,人之为人的生活,是所有人的潜力。
另外,我们从地球史、生命史、人类史中可以看到,其实所有的生命都是相通的,如果追溯我们的祖先,我们会知道,没有前面的生命形态,也不会有后面复杂的高级智慧的生命形态。
作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尤其到了今天这种全球化时代,不可能再像过去有各种各样的文明,那时候地中海有很多不同的文明,东亚有好几种文明。
文明有时候会此伏彼起,这里衰落了另外一个地方兴起了,全球化时代就意味着人类真的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如果是这个衰落了,可能整个文明就衰落了。
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珍惜自己生活的家园,就是因为地球包括人类共同体是非常重要的。
人为谁而活着?
我们究竟是为自己活着还是为别人,这个确实是让人非常困惑的问题。
如果简单地说,我们就是为别人活着,这个别人首先就有很多的别人,为谁活着呢?
因为身体的缘故,哪怕我们再爱一个人,比如父母和孩子,我们还是不能代替他承受病痛,不能真切地了解到他的各种想法,他还是要自己去忍受,我们只能鼓励他等等。
所以,我们可能还是要考虑,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个体应该自立自信、自强自矜,这是正面的事,但是也会有负面的自恋自私等等。
我们不如说,个体是一个中性的东西,它能够恰当地把握这两个方面。
在为自己发展有意义的这边,比如自立自信自强,要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益,其实首先要把自己打造成器,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但也不能够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
我们的教育,其实也是让孩子能够自我教育的教育,能够让他独立。
当然,我们最好能够把为自己和为他人这两者结合起来。
这需要两方面的努力:
一个就是社会的努力,如果这个社会制度的安排能够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考虑自己的发展和成长,这种成长和发展还不会损害到别人,那就最好了。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样,把所有慈爱关怀的活动,都引导到也能对社会有益。
从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我们最好能找到一个契合点,找到一个自己乐意干又能够对社会有意义的这样一个支点。
二、人生的意义
西方人文传统中有一个重要观念,便是人的尊严,其经典表达就是康德所说的“人是目的”。
按照这个观念,每个人都是一个有尊严的精神性存在,不可被当作手段使用。
对今天许多国人来说,这个观念何其陌生,往往只把自己用作了谋利的手段,互相之间也只把对方用作了谋利的手段。
在人类的基本价值中,有一项久已被遗忘,它就是高贵。
人生意义取决于灵魂生活的状况。其中,世俗意义即幸福取决于灵魂的丰富,神圣意义即德行取决于灵魂的高贵。
什么是诚信?
就是在与人打交道时,仿佛如此说:我要把我的真实想法告诉你,并且一定会对它负责。
这就是诚实和守信用。
当你这样说时,你是非常自尊的,是把自己当作一个有尊严的人看待的。
同时,又仿佛如此说:我要你把你的真实想法告诉我,并相信你一定会对它负责。
这就是信任。
当你这样说时,你是非常尊重对方的,是把他当作一个有尊严的人看待的。
由此可见,诚信是以打交道的双方所共有的人的尊严之意识为基础的。
仗义和信任貌似相近,实则属于完全不同的道德谱系。
信任是独立的个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各人有自己的人格、价值观、生活方式、利益追求等,在这些方面彼此尊重,绝不要求一致;另一方面合作做事时都遵守规则。
仗义却相反,一方面抹杀个性和个人利益,样样求同,不能容忍差异;另一方面共事时不讲规则。
做人要讲道德,做事要讲效率。
讲道德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讲效率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生命。
骄傲与谦卑未必是反义词。
有高贵的骄傲,便是面对他人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不卑不亢;也有高贵的谦卑,便是不因自己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傲视他人,它们是相通的。
同样,有低贱的骄傲,便是凭借自己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趾高气扬;也有低贱的谦卑,便是面对他人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奴颜婢膝,它们也是相通的。
真正的对立存在于高贵与低贱之间。
健全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靠的是尊重,而不是爱。
道理很简单:你只能爱少数的人,但你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还有博爱吗?
不错,但是,第一,无论作为宗教,还是作为人道,博爱都更是一种信念,在性质上不同于对具体的人的具体的爱;第二,不能要求社会所有成员都接受这个信念。
爱你的仇人,太矫情了吧。尊重你的仇人,这是可以做到的。孔子很懂这个道理,他反对以德报怨,主张以直报怨。
三、关于幸福
幸福,部分依靠外界环境,部分依靠个人自身。
许多自己并不幸福的人认为,他们的忧伤有着复杂而高度理智化的原因。
一个快乐的人通常会信仰快乐的东西,而一个不快乐的人则往往采用不快乐的信仰,两者都将自己的幸福或不幸归因于各自的信仰,而真正的因果关系都截然相反。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某些东西是不可缺少的,但这些东西也很简单:衣食往行、健康、爱情、成功的工作和来自同伴们的尊敬。
对某些人说,为人父母也是很必需的。在缺少这些东西时,只有不平常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幸福,但如果一个人并不缺少这些东西,或通过一番并不大的努力能够获得它们,但他仍然感到不幸福时,那他肯定有着某种心理上的失调。
如果这种失调非常严重,他就应该找精神科医生去治疗,但在一般的情况下,只要他妥善地安排好各种事务,那么这种失调仅仅依靠自身就能治好。
在外界环境不是绝对地多灾多难的地方,只要一个人的热情和兴趣向外而不是向内发展,他就应该能够获得幸福。
因此,在教育中或在调整自我以适应环境的企图中,我们的努力方向应该是,极力避克自私自利的欲望,尽量获得那些阻止我们的思想永远专注于自我的情感和兴趣。
大多数人在监狱里是不会感到幸福的,这是他们的天性;但是,将我们紧锁在自身情感内的做法,何尝又不是在建造一所更加糟糕的监狱呢?
在这类情感中,最常见的有:恐惧、妒忌、负罪感、自传和孤芳自赏。在这些情感中,我们的欲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对外界没有真正的兴趣,仅仅担心它在某方面会伤害我们或不能满足我们的自我需要。
人们极不情愿承认事实,急切地想躲进暖和的谎言长袍里,主要原因当然是恐惧感。然而现实的荆棘撕破了长袍,寒冷刺骨的风从撕开处长驱直入,这时已经习惯了温暖舒适的人,比一个从一开始就很苦磨练自己的人,要遭受更多的痛苦。
况且,那些自欺者往往心里也知道他们在欺骗自己,他们整天恐惧多疑,生怕某些不利的事情会迫使他们艰难地面对现实。
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的最大缺陷之一是,它们很少使生活丰富多彩。
一个只爱自己的人,当然不会由于爱的杂乱而受人指责,但到最后他必然会感到烦闷之极,因为他热爱的对象永远没有变化。
一个受着负罪感折磨的人,必然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整个广大无垠的宇宙中,最重要的东西,在他看来,莫过于自己的品性高洁。某种形式的传统宗教,其最大的缺憾在于鼓励了这一特殊的自我专注。
一个幸福的人,以客观的态度安身立命,他具有自由的爱和广泛的兴趣,凭着这些爱和兴趣,同时凭着它们使他成为他人的爱和兴趣的对象,他获得了幸福。
能成为被爱的对象,固然是幸福的一大源泉,然而索取爱的人并不就真的能够得到爱。
广义说来,得到爱的人正是给予爱的人。
不过,如果象为了利息而放债那样,一个人在精打细算之后才给别人以爱,这是无益的,因为有算计的爱不是真诚的,得到爱的人也不会感到它是真诚的。
那么,一个被囚于自身之内因而感到不幸的人,又该怎么办了?
只要他继续念叨着自己不幸的原因,他就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因而跳不出这一恶性的循环。
如果他要跳出来,他就得借助于真实的兴趣,而不是指望那些被当作药物一般接受的做作的兴趣。
虽然困难确实存在,但如果他能正确地诊断自己的问题所在,他能够做的还是很多的。
毋庸置疑,我们应该希望自己所爱的人幸福,但不应该用它取代我们自己的幸福。
实际上,一旦我们对他人或身外之物产生了真正兴趣时,那么自我克制学说所包含的自我与他人的对立便立刻化为乌有。
由于有了这种兴趣,人才会感到自己是生命之流的一部分,而不象台球自身只是一个坚硬的实体,除了互相碰撞以外,不再与其它台球发生任何关系。
所有的不幸都基于某种分裂或不和谐:
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不和谐,导致自我的分裂;由于自我和社会的连结要靠客观兴趣和爱的力量,一旦缺乏这种力量,又会导致自我和社会的不和谐。
一个人,如果他是幸福的,就决不会遭受这两种分裂所带来的痛苦;他的人格既不分裂来对抗自我,也不分裂来排斥世界。
这样的人觉得自己是宇宙的公民,自由地享受着它给予的壮丽景象和快乐的时光;他不被死亡的念头所困扰,因为他感到他与后继者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鸿沟。
四、理想和现实
人生何尝不是一种理想的冲突场。只不过实在这和舞台有一点不同,舞台上的悲剧生于冲突之得解决,而人生的悲剧则多生于冲突之不得解决。
生命途程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自然的道理。
世间有许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世间也有许多人既走上这一条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条路。结果也不免差误时光。
“摆脱不开”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
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过去的。要免除这种人生悲剧,第一须要“摆脱得开”。
消极说是“摆脱得开”,积极说便是“提得起”,便是“抓得住”。
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别忘了生活。
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
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
一味迎合社会需要而不顾自己兴趣的人,就没有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最怕和谈专门的书呆子在一起,你同他谈话,他三句话就不离本行。谈到本行以外,旁人所以为兴味盎然的事物,他听之则麻木不能感觉。
像这样的人是因为做学问而忘记生活了。倘若先没有多方面的宽大自由教育做根底,而职业教育的流弊,在个人方面,常使他生活单调乏味,在社会方面,常使文化肤浅褊狭。
倘若基础树得不宽广,你就是“专”,也决不能专到多远路……学问这件东西,先要能博大而后能精深。
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世间少我一个,多我一个,或者我时而幸运,时而受灾祸侵逼,这都无伤天地之和。
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
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
人们生活在这幻变无常的世相中究竟为着什么了?
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
你如果埋怨天公说,人生是多么苦恼呵!
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
许多人把人生看作只有善恶分别的,所以他们的态度不是留恋,就是厌恶。
是非善恶都无意义,对着这些纷纭扰攘的人和物,好比看图画,好比看小说,件件都很有趣味。
人生本来要有悲剧才能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笔勾销,不说你勾销不去,就是勾销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
所以,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时,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个热心惊赞。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于有缺陷。
你要温和地坐在黑暗里,才能感受“无目的”的人生清凉。
五、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心理,来自智慧的头脑。
现代人的病根,多半在想不明白人生的道理,看不开生活的小事。
然而很多时候,真正的病根,不在于身体上的劳累,而在于头脑里的病态认知。
当我们能跳出自我认知的局限,能清楚了解自己,才能为自己祛病养身。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害怕失败,不敢突破舒适圈,工作上一直止步不前;
崇尚名牌,为了满足当下欲望,哪怕消费超支也要刷信用卡购买;
与人相处,不肯让半点好处,等自己需要帮忙时被人避而远之……
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长期的投资,这就是所谓的“管窥病”。
我们常常认为学习是辛苦且漫长的,喜欢赚快钱,可人无法赚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
越热衷于当下的好处,越容易造成目光狭隘,无法改变贫穷的困境。
很多人每天只在日复一日重复着,却幻想着自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未来,没有比这再扯的事情了。
真正成功的人,从来不是“重复的努力”,而是“精准的勤奋”。
他们会用开阔发展的眼光,准确地做出选择,然后辅佐以足够的努力。
当我们有了长远的构建,不再执着于眼前的得失,终会迎来改变生活的良机。
收藏再多的知识,如果自己不吸收消化,那么永远都是待在别人的肚子里。
人的成长,不在乎知识的数量,而在乎知识的内化。
囤积不是目的,使用才是王道。
懂得放弃,不怕错过新信息;懂得舍掉,努力学完已有的。
少摄入多消化,踏实努力,才是真正的学习捷径。
生活里,那些所谓的金钱、收入、地位等等,似乎成为评判我们的标准。
然而真正厉害的人,他们总能在人群里保持清醒,有自己的判断和思想。
与其随波逐流,泯然众人,不如倾听内心,活出本色。
因为只有在不断的自我追寻中,我们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价值。
感受自我存在,体会生命意义,纵使渺若星辰,亦可璀璨发光。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能治愈你的,只有你自己。
真正的医生,是我们自己;
真正的良方,是自我修复。
主动为自己“看病”,不断调整自己,终究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
人要知足常乐,宽容大度,尘世间惺惺相惜。
过去的,都让他随风消逝;未来的,都让他自然而然;现在的都让他珍惜拥有。
如此这般,只有你懂得珍惜,才是配得上拥有;只有你做到自在随缘,才是能宁静致远。
丁俊贵
2024年1月1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