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避消费过程中被欺骗、被套路,从根源上了解大脑的思考机制和被消费心理就是最好的方法。
我们经常逛街买到商品回家后,发现后悔当时的决定,感到很恼火;我们发现身边的老年人总是不惜花光退学金去高额购买大量所谓保健品并沉浸其中、乐此不疲;更有甚者为了发大财的捷径搞传销,这就是销售洗脑的过程。为什么会这么轻易被洗脑呢?
查理斯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说,如果你想打高尔夫球,并且打的很好,你就绝不会任由自己按照本能去打球,本能打球会打的很烂,必须通过刻意训练获得一个专业动作,才能打的很好。
如果大脑长期处于能不费力就不费力的自动驾驶状态,就学不会任何东西,而这种状态就是本能。
我们的大脑总是以非理性的本能去判断事物,做出选择并付之行动。举个例子,享乐主义的由来。首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大量的销售或媒体广告不断告诉我们,你辛苦工作一天了,下班应该去吃喜欢的美食,逛街买名牌包包;年轻人就应该赚钱,然后买车、买房,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没钱也可以贷款、透支信用卡、蚂蚁花呗等去买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读过哈里·费里德曼《销售洗脑》后,大家一定会明白这些商家、媒体广告、专业的销售人员是如何应用心理学原理一步步让我们在商店里被人成交。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他的心理学著作《思考,快与慢》中为大家介绍了大脑的两个系统,他命名为系统一与系统二。
快思考模式(系统一)
快思考就是以直觉的思维、无意识的大脑活动、熟悉的记忆以及专家的启发等快速对事物做出判断。例如,我们看到熟人会主动向他打招呼;我们接电话时,由第一句就知道对方是谁;医生可以通过上百次病例知道如何诊断下一个病人;小孩可以欢快地叫出小狗的名字等等。
慢思考模式(系统二)
慢思考比快思考更难、更严谨,它是非直观的需要调动更多的身体能量、丘脑反射、自身经验、学习内容等加以判断、分析。如,一场考试、一项研究、创新设计等等。
我们发现,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容易被骗、洗脑,越是容易被骗的人越容易过特别痛苦的生活而不自知,究其原因就是懒惰的大脑不愿调动能量进行慢思考。有时候,我们会本能的生气、发脾气、不动脑等等,并且愿意处于认知放松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容易被说服的状态。
那么,是否可以认为性格软弱、优柔寡断的人容易出现认知放松的状态,在情绪和选择上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生活中,每个人或许都有一个号称自己有选择恐惧症的朋友,他们经常纠结于我中午吃什么?我今天穿什么?我到底买哪个?在这些选择性问题上总是很慢的做出选择,往往被贴上没个性的标签。
研究表明,这种性格的人往往行事作风更加谨小慎微,性格和长期的认知习惯使得大脑容易进入慢思考状态,他们喜欢对所有事物经过慢思考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哪怕是吃米饭还是吃面条,简单到完全可以通过直觉来判断的事件。
心理问题置换与失去效应
当我们的大脑面对难题时,习惯用简单的问题置换困难,我们看似做出了决定、有了答案但答案不一定是原题的答案,我们已经忽略了原始问题这个事实。比如被问及,为贫困儿童捐多少款时,我们难以估算金额,往往想到的是贫困儿童有多么的可怜,然后我们会根据这个心理感受给出一个感情价格。
当我们在逛街的时候,销售人员往往会抓住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对问题进行置换从而达到卖出东西的目的。例如,你在逛商场,看到了一块漂亮的手表,可是却价格不菲,你在犹豫要不要买,这时,专业的销售丝毫不会提起价格半个字,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你的痛点所在,他们会告诉你,这块手表多么好看、多么适合你、多么有身份等等,并且特别热情的让你一次次戴上手表使劲夸赞你,这个时候你心里关注的问题已经发生了转变。本来你要问自己,这块手表的价值是否与它的价格相匹配,如果匹配就买,反之放弃。但精明的销售完全不给你思考的过程,对你的种种心理轰炸已经让你把问题转变为是否喜欢这块手表,喜欢就买,反之放弃。
假如这个时候,你还在犹豫,他们会将这块手表收回,反而给你推荐另外一件商品,结果你对之前的手表开始念念不忘,想拥有它的心理越来越强烈,最后,你终于买了这块表。
这就是复杂问题的简单置换,它会摧毁我们的大脑防御系统,跟着对方产生认同感。而把手表收回,反倒念念不忘起来,这就是失去效应,因为我们的大脑不愿意承受失去这个痛苦的感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被忽悠的原因,了解了大脑的思考系统和销售心理原理,我们才能在一次次的购物消费中保持理性,不被套路。
比较想念你,比较想你关注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