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重读了朱光潜的《谈美》,明白了美之于人生的价值: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才能成为心灵的主宰。真正的美,不是实用的,而是艺术的,是触动心灵的。无所为而为,恰恰是超脱了实用的需求,表现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才显出人之特点,人之价值,体现人之为人的快乐。
后来读《月亮与六便士》,可初读此书,我的心理是不适的。与《梵高传》里那个悲天悯人,对生命的价值上下求索的孤独者梵高比,《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这个被作者称为伟大的人物——尽管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却也不过是个抛妻弃子、放弃责任,无情无义之人。朋友为之家散,爱他的女人布兰奇因之自杀,可他却丝毫没有内疚之心。
然而当我摒弃旧有的道德观再去读,才有了新的认识。书里塑造的人物,这个完全放弃物质生活,不通人情世故,追求灵魂自由,恰恰能带给人关于物质生活与灵魂追求,生存意义等的思考。
体面的工作、美丽的爱情、良好的口碑,我们往往用这些外在的东西去看一个人,评价这个人的人生是否幸福成功,而对那些追求虚无缥缈的,不能带来实用价值的人,我们往往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甚至认为他们是“不务正业”。
其实,那些放弃物质追求,无所为而为的人,难道不是真正的勇士吗?难道不应该值得我们钦佩吗?他们敢于突破世俗的藩篱,忠实于自己内心,是不是也能让引发我们反思:当下的追求奔走,是否是发自本心?是否是有意义?所努力追求的,是否真的能带来幸福?
生活在俗世,也要多点超脱于俗世的精神追求,人生才会更有滋味,更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