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东北林地生活过的人基本都知道,林蛙与蛤蟆和田鸡是完全不同的动物,它又被称之为哈士蟆或雪蛤。作为食材,味道鲜美绝伦。而林蛙油又有补虚、强精、壮阳、养肺、滋肾、益肝之功效。
人类对美味的追求,历来孜孜不倦,何况这既美味又有卓著功效的林蛙呢?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林蛙的人工养殖技术并不成熟,基本全靠野生繁殖,所以更是物以稀为贵。
靠近林地的村民,内心向来都有对林蛙拥有的欲望,哪怕出入林地的必经之地被层层设置了关卡,还专门设置了检查站,一方面防止木柴砍伐,一方面防止偷捕林蛙。一些胆大的村民还是会处心积虑,铤而走险,趁其不备,深入林地,捕捉林蛙,以满足口腹之欲。
以打松子为名,以捡木材为名,早已是俗套得不能再俗套的借口了。无论谁走到关卡,必须接受检查。林蛙是活物,你想带出去,堪比登天之难。有女人曾经把林蛙包装好,放在裤裆里,意图蒙混过关。刚开始还可以,但一来二去,很快就被这些整天研究如何搜查的工作人员的慧眼给识破了。

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抱定这样一个想法,我往外拿十次,就算你抓住我九次,我还赚了一次。所以,每到林蛙下山的季节,偷捕与捕拿就展开了如火如荼的较量。
进山的人,基本都会结伴而行。就有几个点背的村民,往外拿了多少次,被捉住就有多少次。几个人甚至想到晚一些出来,趁着天黑,等到了关卡,互相配合,协同作战,企图达到目的,结果仍然是被捉个正着。这期间,这几个人也曾想过通过递盒烟,或者找找熟人,通融一下。几番折腾下来,谁也不好使。另外,如果这几个村民能充分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不合规的行为,也就没有了后来的积怨了。
积怨越来越深,这些没有吃到林蛙的村民,就开始了更为别致的琢磨。一天,有一个人突然问同伴:“你们说,他们每一次都给咱们没收了,这么好吃的东西,他们就能抵挡住诱惑,舍得把林蛙放了?”他这么一问,大家伙开始议论纷纷起来。有一个号称“智多星”的中年男子,一直没有说话,当大家议论够了,把目光投向了他。他接近自言自语地说:“这玩意好吃,不好捉,如果看守的人是我,我就不可能每一次把收缴上来的林蛙都给放回去。”

他的话一出口,一众人面面相觑,似乎听出了一点弦外之音。
这几个人,再一次进山,这次大家连松子都没有打,拼了老命一般,把能看到的林蛙给捉了一个痛快。而且,他们忍住东北十月的夜间低温,刻意晚出来了几个小时。来到关卡守候处,七嘴八舌地叫开了门。关卡的几个人一检查,看到其中一个人扛着大半袋子林蛙,一点不避嫌地笑着站在灯光下。
问:“第一天进山呀?”答:“不是呀,经常进山。”再问:“经常进山,不知道林蛙不能捕捉吗?”再答:“知道呀,这不是馋这一口了不是!”几个检查人员不再给他废话,直接把装林蛙的袋子从他的肩膀上夺了过来,厉声说:“别给脸不要脸哈,如果不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乡,现在就报警抓了你们。”几个人忿忿不平地说:“多大点事,还报警抓我们,看把你能耐的。”生气归生气,这么冷的天,也不能这么耗下去,吵吵了几句,便都回家去了。
第二天,着急进山打松子的人,早早就来到了关卡检查处,喊人开门,无人应答。高声喊开门,仍无人应答。以前针对村民早来这个问题,检查站的人表达过他们的不满,每次都是不守规矩,导致他们从没有睡过一个安生觉。这次是不是他们故意装聋作哑,好给他们一次惩罚呢?

村民意识到了这一点,老老实实等到七点半,这可是规定开门的时间了,里面屋子里还是没有一点动静,倒是拴在房头的两只大狗,使劲地吠着。众人高喊:开门……声大如雷,房间里仍然没有人出来开门。终于有人等不及了,不顾穿着厚重,从大门一侧爬了上去,跳下去的时候,还差点给摔个四仰八叉,惹了一众人哄堂大笑。
此人来到房屋门口,敲门,无人应答,再捶门,还是无人应答,使劲一推,门开了。一屋子五个人,在炕头上如死猪一样昏睡着,口鼻的呼吸相当微弱。此人大叫一声从屋里跑出来,众人问其原因,此人语无伦次地说:“应该是,是……一氧化碳中毒了。”东北天冷,烧炭取暖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
那个年代通讯极度不方便,好在检查站里有一部老旧的电话,打过电话的村民拨通了通往公安局的电话,报了警。警车来了,救护车也来了。
把几个人拉到医院,好一番抢救。发现胃里未消化的食物是林蛙肉,消化液里竟然存在高浓度安眠药的成分,对比检查站厨房锅里还没有吃完的小半锅林蛙,同根同源。
真相大白了,检查站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把昨晚收缴的林蛙进行放生,而是给炖了吃了。而林蛙被那几个心存怨恨的村民,提前喂食了安眠药。
咳咳咳,这下尴尬了,还是如此的尴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