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心·声福建省散文
蔡方平先生生平事迹述略

蔡方平先生生平事迹述略

作者: 陈旭山 | 来源:发表于2019-08-18 16:44 被阅读188次

1、

1610年,蔡方平先生逝世,享年77岁。1612年黄道周中秀才,这一年他28岁,结识了43岁的蔡保祯,从此结成忘年之交。蔡保祯请黄道周为父亲蔡方平写生平事迹。黄道周写了《蔡清溪行状》,写完感觉不够详尽。1630年,黄道周进京途中,在苏州市浒墅关附近遇到蔡保祯,这距离当年写《行状》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蔡保祯说,旧稿有些破损,希望黄道周再写一幅。黄道周重写后说:“想要让后人知道我们早就有交情,旧稿不再作改动。”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蔡清溪行状》,收录在陈寿祺《黄漳浦集》第二十七卷。下列没有注明出处的史料,均引自《行状》。

蔡方平的八世祖蔡元鼎是湖塘村的开基祖,其墓位于大帽山支山凤山,原有“宋翰林理学诰赠金溪大学士蔡元鼎墓”,1972年修水库时被毁,只剩下遗址(1)。各种版本的《蔡清溪行状》,包括道光刻本《黄漳浦集》都写道:“其先有金溪九学士者(2)。”他的先祖是金溪九学士?比对墓碑,很可能“九学士”是“大学士”之误。

《行状》说蔡元鼎“唱道碧浦,遂家之。”说明他是从别处过来,在此讲学传道,建家繁衍,开基立村。他是哪里人呢?从“金溪大学士”分析,他原籍应该是江西抚州府,南宋末年官至大学士。

他为何来到偏僻荒凉又人烟稀少的东山岛呢?现在的陈城镇一带古称碧浦,由于元兵追击,南宋朝廷一路南逃,曾经驻跸碧浦。“南宋末年,翰林院编修理学家蔡元鼎随宋少帝赵昰赵昺入岛,后选择溪头山(东厝)讲学定居繁衍,成为七蔡始祖。(3)”

蔡元鼎传到第四代是蔡方平的曾祖父蔡兴,他耕读传家,教授乡村子弟,而且不受学费,传承了金溪公蔡元鼎的遗风。蔡兴生蔡富,蔡富生蔡耸,蔡耸生蔡方平,《行状》说:“盖世潜德云。”潜德者,指代代传承的家风。蔡元鼎的子孙,血液中流淌着先祖的优秀基因。

2、

蔡方平天资禀异,记忆超群,过耳不忘。当时书籍很少,又买不起。蔡方平只能把听到的知识,回家后凭记忆整理成册页。蔡方平没有能力入学读书,更别说得到名师指导了,完全依靠自学成才。

十三岁时父亲去世,蔡方平料理父亲丧事,处事符合礼仪,和成年人一样。时值大饥荒,祖母陈氏已经年老,母亲抱着弟弟嗷嗷待哺。他毅然去潮州打工,年底带着大米回家过年。三年后,蔡方平16岁,居然考中海阳县秀才。海阳县隶属潮州府,离家三天路程。当地人嫉妒他,“众目摄公,公亦自引去。”蔡方平毫不犹豫离开了,回家后又过了六年(1555),补为本县秀才,成为享受优待政策的“诸生”。

从22岁到54岁(1587)的三十二年间,蔡方平在科举道路上艰难跋涉。他有独立见解,文章写得好,可是他出身草根,忙于操持生计,没能接受严格的科举考试的专业训练。到了1568年35岁时,他报考了比进士科稍微容易的明经科,国子监司业周先生比较了解蔡方平,看过他的文章,对他说,如果考上将委于重任。可惜落榜。

万历六年(1579)蔡方平参加乡试,也称为“乙榜”,没有考上举人,仅获得贡生资格。贡生别称明经,理论上可以担任官职。民国版《东山县志》在明朝文科贡生名录中记载:“蔡方平,万历六年。(4)”进士科考试侧重才能,明经科偏向文章。蔡方平文章写得好,许多人认为蔡方平应该继续选择明经科。《行状》也认为他选错了,用曲笔写道:“误置乙榜。”国子监司业看到蔡方平的名字,惋惜良久,同事也为他扼腕叹息。蔡方平不以为意,很平静地回家了。

漫长的时光里,他在做什么?忙于生计或者读书授徒,或者无意仕途。流传下来的资料太少,我们不得而知。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蔡方平善于经营家庭,改变了早年贫穷的困境,到了儿子蔡保祯这一代,家里已经有佣人了,著名孝子余乔烈“佣于湖塘蔡保祯家。(5)”说明他家已是当地大户了。然而,蔡方平在科举路上却一波三折,《行状》说“而公复徐徐多困金车。”这是《周易·困卦》爻辞:“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机会来得缓慢,是被困于金车之中。有麻烦,但最终会有好结果。一生光阴,半世困境。早慧而晚成,是蔡方平的命运特征。

万历十五年(1587),54岁的蔡方平到北京参加吏部考选,笔试通过了,面试没能通过,原因是“以身言违格例。”身言指身体条件和言行举止,很可能是小地方呆久了,一时难于适应大环境。恰好吏部尚书杨巍看到蔡方平写的试论,深为折服,破格授予淳安县令。当年全国破格录用的只有两人,蔡方平是其一。

明清时代,进士及第外放任职,才授予县令。贡生通过吏部考选,一般任职教育部门。蔡方平能够任县令,一定是他的学识和见解超出常人,这是他引人注目的地方。

3、

淳安是浙江西部的贫困县,山地起伏,田地硗薄,民风强悍。“公单车至县”,蔡方平孤身一人来到淳安县。这一年(1587),海瑞在南京去世,离他当年任淳安县令已经过去三十年了。

蔡方平上任伊始,正好大饥荒,刁民聚众闹事,震动官府,告急文书如雪片飞来。蔡方平开仓赈粮,搭建粥棚,煮粥救济,救活了很多人。他又下乡调查县情,恩威并施震慑无赖刁民,使之不再闹事。一个月下来,蔡方平瘦了一圈。

蔡方平善于断案,几年前,有盗窃团伙抢劫了茶园,主人抓不到盗贼,正好有流民四处流窜,被诬陷抓去抵罪。他调阅卷宗,几次审讯记录也没有异议。他视察监狱,看见这些人年老体弱,重新审讯后,发现他们原来是被陷害的,于是写报告向上级申诉,挽救了五六个人的生命。这件事在淳安县引起了极大反响,人们议论纷纷,“咸称神君矣!”

蔡方平没日没夜工作,辛苦劳累,某些上级官员还向他索取财物。蔡方平说:“你看我穿这身官服管理这片土地,没几天就瘦成这样子,哪里有圆圆的宝玉佩带呢?”他使用《诗经》:“鞙鞙佩璲”的典故,语带双关,既表明我没有宝玉,又暗示我可不是穿着漂亮衣服,佩带圆圆宝玉在办公室喝茶闲聊的官员。话说得解气,可得罪人。淳安古称清溪县,蔡方平希望从政为官如清清溪水,遂以“清溪”自号,百姓亲切称呼他清溪先生。

万历十八年(1590)是“大计”之年,大计是考核地方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古今官场都一样,特别讲究师生、同年、老乡等裙带关系。蔡方平自学成才,破格录取,大龄从政。他没有师承关系,没有同年交情,也没有老乡提携,什么关系都攀不上,况且,他不是攀附之人。他孤零零一个人来到京城接受考核。他不属于任何圈子,自然受到排挤,有人利用考核说他坏话,中伤程度令人吃惊。其结果是贬职,从七品县令贬为九品学正,相当于县重点中学校长。

蔡方平调任福宁州学正,福宁州即今天福安、宁德二县。官是小了点,日子平静了很多,蔡方平尽心尽责教授学生,钻研学问,从不涉及与学问无关的事情。知州高汝梅也特别敬重他,他在福宁的日子惬意了很多。

有一次文庙发生火灾,监司李先生听了风水师建议,想把文庙移到松山,松山离城十余里,蔡方平认为距离太远,交通不便,他说:“移建文庙,也要把读书人移过去。庙移了,而读书人没有移,这等于放弃了文庙。”李先生认为他见解独到,更加佩服。

又是一个任期满,蔡方平请求退休获准。他和来时一样,轻车简从,回到家乡。

4、

据说,蔡方平刚得到淳安县令任命,还没有离开京城的时候。有老乡受到别人牵连被关进监狱,蔡方平知道他被冤枉,为此打抱不平,四处奔走,才得以幸免。当时老乡的仇家还在京城,他担心事情有变卦,借了一匹马,利用夜色,载着那个人飞速离开。

蔡方平仕途坎坷,官场受挫,却泰然自若,神情平和。退休后低调务实,声名不扬。他始终保持儒者风范,即使炎热夏天,他也要穿戴整齐。和友人谈论义理文章,都能从实际入手,切中要害。

蔡方平的家乡多为盐碱地,广种薄收,乡民生活艰难。县令还要增加税额,要求每年征收粮食上千石,乡民怒火中烧,群情激昂。蔡方平收集数据,写信给县令,分析厉害关系,最终平息了纠纷。

淳安百姓感念蔡方平的清廉和体恤民情,建蔡公祠常年朝拜。淳安人方望山到漳州任知府,问周围的人说,蔡清溪先生可安好?人们都不知道蔡清溪是谁。他说:“蔡清溪先生在淳安任知县,清廉爱民,光明磊落却受到诬陷,被迫辞官。像他这样的人应该用礼聘贤士的礼节接待,如果他来到漳州城,知府应该亲自迎接他,为他整理房间。”因为这样,人们才知道东山岛上有位著名清官蔡清溪先生。

蔡方平只当了三年县令,为何淳安百姓如此感恩铭记?原来万历十五年至十六年(1587—1588)是明朝有名的全国性大饥荒之年,大江南北一片饥馑,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现象(6)。江浙地区米价腾贵,淳安更是雪上加霜。蔡方平不知付出多少努力,才“全活甚多。”这样的县令,百姓当然建庙朝拜了。《行状》着墨不多,读者难于深切体会。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蔡方平晚年名扬漳州府,许多人想借重他的名声,常去找他。蔡方平说,你们应该找方知府,不应该来找我。有一次他到漳州,有人问他为何不对方知府的执政能力进行评价,蔡方平笑着说:“我是他家乡前任县令,他是我家乡在任知府,我不能因此而失去交情。”

蔡方平以明经身份当了县令,以当时的社会风气,捞一些好处是正常的,而蔡方平却两袖清风。有人就说,以明经身份当上县令,若自己没有捞到好处,是没有利用县令的优势,但是以明经出身当一个县令,一定要捞到好处,又用什么体现明经的经学意义呢?

《行状》评论说,汉朝明经出身的人多成为高官,也有终老于太学博士的职位。袁安当功曹的时候,不给刺史副官捎带私信。在任城当县令时有政声,不久升任楚郡太守,公正处理楚王刘英案,平反了很多人,于是天下扬名,几代人官至三公。现在,蔡方平当县令,拒绝不正当求见,严禁徇私舞弊,使百姓不蒙受冤枉,这哪里是一个博士的作用可比的呢?

黄道周把蔡方平和袁安放在一起类比,别有深意,在黄道周看来,湖塘蔡氏先祖以“潜德”传家,而蔡方平清名留史,必然对子孙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又看到蔡保祯治家有方,以忠孝为己任。所有这些条件,一旦厚积薄发,也许会和袁安家族一样“遂显名天下,数世为公。”

蔡方平去世前一年(1609),万历皇帝赠匾“廉光浙水”,表彰他的清廉和政绩。第二年,蔡方平走到人生终点,弥留之际,告诫子孙不要厚葬,不必过分悲伤,不能接受礼物。他口授了一篇《还真赋》,还特别吩咐,谢绝老朋友写吊唁文章纪念他。

注释:

(1)《东山岛村落要览》243页

(2)陈寿祺《黄漳浦集》卷二十七,第623页

(3)《东山岛村落要览》242页

(4)民国版《东山县志》182页

(5)民国版《东山县志》397页

(6)《哈佛中国史》第五卷《元与明》67页

                                                                20190817

相关文章

  • 蔡方平先生生平事迹述略

    1、 1610年,蔡方平先生逝世,享年77岁。1612年黄道周中秀才,这一年他28岁,结识了43岁的蔡保祯,从此结...

  • 扬长避短 推旧出新

    读蔡世平《文学性缺失:当下诗词之弊》有感(新韵) 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蔡世平先生指出:时下大多数近体诗...

  • 读蔡世平《文学性缺失:当下诗词之弊》有感(新韵)

    ▲读蔡世平《文学性缺失:当下诗词之弊》有感(新韵) 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蔡世平先生指出:时下大多数近体诗都在...

  • 刘方平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

  • 石烛庵记

    * 陈清河 文/图 石烛庵是明代东山岛名人蔡方平(1534年一一1610年)...

  • 蔡先生

    时间很漫长,我等了你等了好久,2018.4.12,我等到了你,等了4625天,111000小时,6660000...

  • 起名字

    蔡先生问我,宝宝名字起好没。 我说起好了。 蔡先生问叫什么名字。 我说叫王权富贵。 蔡先生… 蔡先生说四个字咱先不...

  • 好先生蔡先生

    蔡先生,我认识他的时候约在三年前,穿格子衬衫和牛仔裤,戴一顶棒球俱乐部的帽子,拿着相机朝我笑,当我不看他时,他会默...

  • 借车给朋友,车主赔了23万!面对借车你还敢怒不敢言吗?

    前段时间,蔡先生与朋友聚会,一桌人都喝了不少酒,准备离开饭店时,朋友严先生向蔡先生提出想借车。蔡先生明知严先生喝了...

  • 引·舜水先生的阳九述略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蔡方平先生生平事迹述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ar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