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德西效应」
呵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德西做过一项实验。
第一次,他让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都做一些有难度的智力题。孩子们的积极性,没太大差异。
第二次,他把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每完成一道题就能得到一美元报酬,另一组没报酬。
德西吃惊地发现,得到奖励的那组学生一开始很努力,但很快就没有了兴趣。而没有得到奖励的学生,反而一直兴趣浓厚。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学习本身是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和兴趣的,若我们再给孩子施加一层奖励,只会适得其反。
为了避免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家长最好牢记这三点:
1、不要轻易拿物质奖励,去哄着孩子学习。实在要奖励,建议用精神奖励,比如给孩子鼓励的话,允许孩子给妈妈化妆,跟爸爸比赛等。
2、尽早找到孩子眼里发光的东西。就是孩子提到一个事情时,眼里有光。捕捉那个光,就是孩子的兴趣点,然后去支持他。
3、多暗示学习的乐趣,少暗示学习的痛苦。
尤其不要过早、过度强调“学海无涯苦作舟”,而要多陪带孩子玩有挑战性的益智游戏,比如算24点纸牌游戏,数独游戏,成语接龙等,让学习的乐趣本身,不断引领和吸引孩子。
图片
图片
借鉴「奈德陪读法」
提升孩子专注力
教育家奈德在《自驱型成长》一书中,分享这么一个小测试。
他第一次给学生们留了一些练习题,自己安静地陪在学生们身边。
第二次,再给同样一批学生,留同样的题,但营造了紧张而焦躁的氛围。
实验结果显示,学生们第一次的整体考试成绩是最高的。因为他给到了孩子平和而有力量的感觉。学生们内心更安定,不会担心随时被批评,也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思考中。
而当周围的环境是紧张的,那孩子就会有一部分精力用来担心,他们精力就很难集中,状态也会变消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