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回到贾母这里,告诉贾母想让秦钟跟他一起读书作伴。又把秦钟夸赞一番,贾母也喜欢起来。
宝玉想到没去看宝钗了,就到梨香院去,看到宝钗正在做针线: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宝钗看他过来,头上戴着金冠,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还有那个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宝钗就笑着说想看看他的玉。宝玉把它摘下来递到宝钗手内。宝钗看了口里默念着上面的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丫鬟莺儿听到,笑着对她说这两句话和她项圈上的两句话倒是一对儿。宝玉就要看她的项圈,宝钗把棉袄里面的璎珞掏出来,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玉念了,也感觉是一对儿。
这时黛玉也来了,看到宝玉在这里,就直接说了一句:我来的不巧了。
薛姨妈给他们备了一桌好吃的,还有酒。宝玉喝了点酒,黛玉又开始对他冷嘲热讽,连李嬷嬷都说,林姐一句话比刀子还尖。
宝钗也说她的一张嘴叫人恼不是,喜又不是。
次日秦钟过来拜见贾母,贾母十分欢喜,同意他们一起学习,让他回去禀知他的父亲秦业。
第九回
宝玉要去学堂了,袭人对他说,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然后又嘱咐他好多学习和保重身体的话。
他去跟他父亲贾政请安,家政却对他说不要再提上学两个字,太羞了。
这种语气立马想到老一辈的教育方法。没有正面的肯定,只是一味的打击。
谁知宝玉所在的家塾里面也分了好几派,秦钟跟一个叫金荣的起了事端,连宝玉也受了牵连。暂时负责这里的贾瑞怕事情闹大,让金荣同意宝玉提出的向秦钟磕头的方案,这事算了结了。
第十回
金荣的小姑子知道了金荣的事,气不过,想凭着自己平日里与贾府有来往,去讨个公道。到了贾府见了尤氏,还没来得及说,尤氏告诉她,蓉大奶奶这些日子经期没来,大夫说不是喜,她自己也没什么力气。她们都知道她平常比较会行事还有说有笑,心思又细又重,每次听见个什么话都要度量三五个日夜才罢。这次就是听见有人欺负了弟弟秦钟,又恼又气,所以早饭也没吃。还问金荣小姑子可有好点的大夫。
小姑子一听就泄了气,赶忙告辞了。
贾珍回来后也忧虑的不行,一直在找大夫,有人给他推荐了姓张名友士的,说是学问渊博,医理极深,还能断人生死,然后就赶紧把他请了来。
第二天张医生过来把脉。说她心气虚而生火,经期不调,夜间不寐。断然不是洗脉。但也把她这个病给耽误了。贾蓉问他这个是病到底有没有性命之忧?张医生说,她现在这样子绝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得看她的医缘。
秦可卿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关于秦可卿对她印象还挺好的,只是还没出现几下,就直接生了这样的大病,从她的判词里也看不出什么联系。
可能思虑过重吧,思伤脾,脾胃不好,身体肯定不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