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特稿】氵户口——新家

【特稿】氵户口——新家

作者: 桑葚桑葚 | 来源:发表于2018-01-24 00:20 被阅读0次

     “一个流动了十几年的流动人口。”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电系13级本科生厉畅(化名)这样描述自己。

    她出生在辽宁,7岁上学的时候去了广东;10岁那年,母亲通过人才引进政策来到上海,她也跟着离开广东来到上海。今年,厉畅22岁。这一年,也是戴畅在上海的第12年。

    因为至今没有上海户口,“别人问我,你是哪里人?我可能就不会说我是上海人。‘你是从上海的高中考进来的,’同学会认为我是上海人,但我一般都会否定一下,说我不是上海人。别人不问我也不说,因为我经历比较复杂,我也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哪里人。”

    因为母亲持有A类居住证,厉畅她在上海读书、生活,享受着和上海人差不多的待遇。然而,“真正的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会连上海周边的人都说是认为不是我们上海人。”她希望自己可以堂堂正正地告诉别人,自己是。

    但现在,她还说不出。生活中很多繁琐的事情让她感受不到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因为和妈妈并不在一个户口本上,在办理签证手续中的财产证明部分时,她得证明“我妈是我妈”。

    除此之外,在学车,补办身份证等时候,她面临着诸多不便之处。

    高中的时候,她还以为大学进来是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去解决户籍问题的。但后来她才发现“上海考进来的不可以迁到学校的户口,如果我想要落户到上海的话,那我就得和外地的同学一起去积分,相当于我在上海生活的这十几年经历没有任何作用。”

    抱着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有点赌气吧”,厉畅决定申请出国留学,想在几年后重新回到上海时以“留学生落户”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和厉畅一起面临着身份转变过程中户籍安置问题的人还有很多。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比2016年多出30万。

    2017年5月13号,一份叫做《关于做好2017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上海教育网站上发布。每年的这段时期,是上海各高校有落户打算的应届毕业生最紧张的日子。今年的发布时间比往年的晚了10天,此政策一发布,利益相关者立马做出反应。在某国内O2O互联网公司2017年校招群里,陶瑞林说“感觉网站已经要崩了,瞬间流量爆了”。

    “新”身份,“新”商机

    同样密切关注这份政策的,还有一类人——户籍中介,这是非上海户籍的学生们在上海开始毕业后的新生活时有可能求助的机构。

    在上海环球港写字楼的一间门上除了一张A4纸打印的“805”之外,没有任何标识公司名称的房间里,一位自称是”laureateam王老师的男子就是其中的一员。在热门的应届生求职网的BBS里,以[请教laureateam老师]开头的帖子在户口讨论区时不时地出现。

    本报道的记者对这个机构进行了一次暗访。在今年五一假期的第一天,这个不足15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依然访客不断。堆放在茶几上的,是中国各大高校人才引进人才的介绍手册。在介绍自己的立场和资质时,王老师说到:“自己和任何官方,校方没有任何关系”,但的确“在教委那边有一定的资源”。对于来访者所说的“没有达到72分想要落户”的情况,王老师打着包票说“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

    当记者又咨询了另一家叫做“留学生落户网”,对方则表示对于这种情况,是没有办法帮忙办理落户的;而另外一个叫“学人网”的机构,虽然保证可以帮忙落户,但坚持不在电话里透露任何方法。

    现场王老师拿出往年教委的红头文件,和之前在电话中承诺的一样:“服务项目为正常流程符合相关规定,我们保证结果顺利,过程合法。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分数没有达到是许多人放弃落户的原因。在证明这种难以置信的操作的可行性时,王老师给我们举例子说:“比如政策里中有重点企业加分,那你三方协议先跟我签,我们跟宝钢,复星关系好。到时候你就作为他们的员工,他们会以重点单位的角色去帮你提报。”以这种方式来加分的人一面可以开始做起自己实际的工作,但一定不能提前跟实际单位签署劳动合同。“你可以说学校发放毕业证、学位证的时间比较晚。等户籍10月份落好了,你再去跟你的单位说拿到双证可以签署劳动合同了。”

     

    历史中的“新”户口

    在安置新家时获得同样新的身份,除了留学,积分,找中介之外当然还有其他路径。但没有哪一条路径是容易的。

    89岁的陈宝妹(化名)在1958年作为统计员被下派到福建沙县某纸厂,户口也随之迁移到福建。过了30多年,想要迁回来时,却经历了比当初迁出时复杂很多的困难。

    光是手续就办了办了两三年。“好多证明。要证明我老公死了;老公死了,那边没有子女;我孤独一个人在外地,没有人照顾,年龄大了……这样子几个条件才行。还有,户口要落到上海的,子女的户口要是上海的,有户口的还能够进,没有的,也没办法进的。”

    时间再早一些,生活在40年代的张锡珍享受着不同的待遇。解放前,在他大约七岁时,就跟随舅舅的女儿来到了上海,生活在隆昌路。“后来东洋人打仗打败了,解放后落户口,就是叫家里出一张证明,姓什么叫什么,住哪里,户口就落好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特稿】氵户口——新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dzoxtx.html